关于“仓颉造字”的书法起源故事
(2014-08-21 15:29:59)
标签:
仓颉造字 |
分类: 书法艺术 |
有关仓颉造字的传说不论在民间还是在古典文献中都有很多,内容也五花八门。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遍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义,万品以察,盖取诸夫。‘夫,扬于王庭。’”
《淮南子?本经训》中的记载更具传奇性:“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可见文字的力量之大,能够感天地,泣鬼神。至于为什么会“天雨粟,鬼夜哭”?却有不同的说法。其中一说是:仓颉创造了文字,天机随之泄漏,引起了上界恐慌,以至于天上落五谷,夜里鬼神哭;还有一种说法是:仓颉造字功德无量,玉皇大帝也为之感动,于是便赐给人间一场“谷子雨”,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中“谷雨”的来历,而并非天上真的落下谷子。不管哪种传说,都在强调“文字”出现的重大意义。
历史记载上确有仓颉其人。他原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生于陕西白水(一说山西临汾),为轩辕黄帝的左史官,是我国原始象形文字的创造者,也是我国官吏制度及姓氏的草创人之一。为什么又叫了“仓颉”呢?相传,他造出文字后,黄帝为了褒奖他的贡献,乃赐以“仓(含)”姓,那意思是“君上一人,人下一君”。刘福友查有关资料,最早提及仓颉的是荀子,“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章炳麟在《造字缘起说》中推断:“仓颉以前,已先有造书者。亦犹后稷以前,神农已务稼穑;后夔以前,伶伦已作律吕也。……仓颉者,盖始整齐画一,下笔不容增损。由是率尔箸形之符号,始为约定俗成之书契。”
章炳麟先生的推论是有道理的,汉字不可能成就在一个仓颉的手中,但作为汉字“整齐画一”的整理者,他一定很不容易,付出一定很多,所以后人应该记住他,颂扬他。
有人考证,仓颉造字于洛水之滨,像河南的阳虚山、元扈山、黑潭子镇都可以找到仓颉造字的遗址。
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