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读村·赏树 |


北京地坛是个安静古朴的好去处。
古木老树,明墙清瓦,不大不小的地盘,与现代喧嚣隔离,闹中求静。

傍晚已关门的方泽坛,也是1994年复修的。人也怪,仿修之类,文物带来的崇高距离感一下就不神圣了。
只有这古树是老的,无疑。

皇家的门厚重,是门之楼。
细想这门楼之词用在北京的皇家建筑一点不过。



地坛为明清两朝皇帝祭祀之所,建于1530年,这样说这仓桑老树也不超过500岁。
有些遗憾,我查了一下,1530年之前这里好象没有再古的遗存。
但有些树,看起来比五百岁更老。

建筑可修缮,树有生命,死了与人一样不能更生,能挺过数百年风雨雷电,人为砍伐已是奇迹了。
北京古树据说有3万,当为全国城市之首,皇家遗存吗。


有古树的地方就有历史沧桑感;
就有生命际遇坎坷感;
有古朴荒远感;
有时空渺小感。

古树的生命引起人对生命的慨叹。
古树是人的话,那可能有一堆想象与问题,首先是问题。
谁把老房拆了?谁在这干嘛?…



九十年代的保护牌都老成这样了,
树比它强。
有生命,跨越几十代人。对我们做不到的,就易崇敬。对古树就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