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庄子的智慧一无用之用 材与不材 与时俱化

(2018-06-09 12:02:43)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庄子的智慧一无用之用 <wbr>材与不材 <wbr>与时俱化庄子的智慧一无用之用 <wbr>材与不材 <wbr>与时俱化

庄子在《人间世》里讲到昂然古木何以长寿,因其无用。树枝树干树叶百无一用,躲过了人们的砍伐采撷,得以颐养天年,遂告诫人们不要只知有用之用,还要明了无用之用。

庄子一贯避世以全身,但那乱世能避得开吗?

到了外篇《山木》情节变了。树因无用而寿,但那雁却因不鸣而被杀,无用而寿这原则失灵。于是庄子将全身之法调整为"材与不材之间",从一极走到中庸,封顶保底,如《养生主》曰,"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

从无用之用到材与不材,似乎还未必行,"全生"难啊。所以庄子进一步讲,要不为生累,关键还要"与时俱化"抓住机遇,同时"以和为量",即顺应自然为原则。此乃庄子"全生"三境界也。

无用之用;材与不材;与时俱化,以和为量。思想的不断调整演进。

尤其与时俱化,以和为量先进因子更多。

冯友兰讲,出世入世之整合构成了中囯哲学之精神,内圣外王之道即中囯哲学之内容。老庄之道家他是归到出世之列的(《中囯哲学简史》)。

儒道之所以互补,是不论入世出世其归指,皆是指向人生的。

正因此,庄子之避世全生理论也在不断调适演进。

附录:

1,[人间世原文.无用之用]

南伯子綦游乎商之丘①,见大木焉有异,结驷千乘②,隐将芘其所藾③。子綦曰:“此何木也哉?此必有异材夫!”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④;俯而视其大根,则轴解而不可以为棺槨⑤;咶其叶⑥,则口烂而为伤;嗅之,则使人狂酲⑦,三日而不已⑧。

子綦曰:“此果不材之木也,以至于此其大也。嗟乎神人⑨,以此不材⑩!”

山木自寇也(13),膏火自煎也(14)。桂可食(15),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2,[山木原文.与时俱化]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

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

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

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

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