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庄子的智慧--濠梁观鱼

(2018-05-16 16:50:01)
标签:

庄子的智慧

分类: 杂谈
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哲学,与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哲学,是中国文化的两条主线。儒道互补,塑造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与文化人格,深刻影响着中国的历史与现实。
儒道互补也像阴阳互补,儒家为阳道家为阴,表里内外,相互交融。但儒家毕竟显学,道家次之。但从纯哲学的高度深度讲,从“更长的时间和更远的距离(黄仁宇语)”看,也许道家更深刻更普适更现代些。
就老子庄子说,老子更富理性,庄子则理性感性并用。老子边界相对清晰,庄子则汪洋恣肆,诗意盎然,“不着边际”。
正因为庄子怪生笔端,意出尘外,才给人感觉“不着边际”,这不着边际处正是庄子的特质,有大智慧存焉。
从庄子的浩繁(司马迁说洋洋50万言,今天也有洒洒10万余言)可见其气势,从其气势可感受其自信,从其(生活)困顿可窥见其(理论)从容,从其从容可领略其智慧,大智慧。
读读庄子外编《秋水》中濠梁观鱼:

故事

庄子和
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

庄子说:“你又不是我,你哪里知道我不知道鱼是快乐的呢?”

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庄子
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

     
   
你说‘你哪里知道鱼快乐’的话,你
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

     
   
 
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作品原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注释


1. 濠梁:濠水的桥上。濠,水名,在安徽凤阳。
2. 鯈[tiao]鱼:古同“鲦”。白鲦鱼。
3. 从容:悠闲自得。
4. 是:这。
5. 固不知子矣:固,固然。
6. 子固非鱼也:固,本来。
7. 全:完全,确定是。
8. 循其本:从最初的话题说起。循:犹寻。其,话题。本:最初。
9.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你说“汝安知鱼乐”等等。汝安知鱼乐:你怎么(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云者:如此如此。
10. 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11.之:助词无实意
12.梁:桥
13.既:既然
14.已:已经
15.安:怎么(前一个) 哪里(后一个)
《庄子》里多有庄子与惠子的辩论,惠子总是吃瓜落儿。这故事妙趣横生,庄子先发言,你看鱼儿多么自在快乐!
惠子是老杠头,立即展开辩论挑衅架势,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快乐?
庄子也不吃素,他按照惠子的逻辑以其人之道反之其人之身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如果是大专辩论会,这段很精彩,无废话,上来就打,而且庄子先声夺人。问题是这样太简单直线了,《庄子》的意在尘外,汪洋恣肆就看不见了。
继续看。
惠子也非凡夫俗子,在常人理屈词穷处,继续纵深。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鱼,你不应该知道鱼的快乐,这是死的定论!(心里想,看你还怎么辩?)
到此,庄子死定了,人家惠子再次使用以其人之道反之其人之身,险棋,走了两遍,再这么走这个逻辑就到死胡同了。
令人吃惊的是,庄子说了一句读《庄子》常常忽视的哲理名言,“请循其本”---有点乱,理一下,请回到话题的开头。这是故事的节点,也是怪生笔端的生花处:
庄子第二次,辩论第四次用以其人之道反之其人之身逻辑,你说“你怎么知道鱼快乐”,说明你已经承认我是知道鱼是快乐的这个逻辑前提,而问我。
这更精彩,洞中复有洞中洞啊!到此两人各两次共四次用同一逻辑,也都是逻辑思维,最后,庄子大大的荡开一绝笔,用现代脑子急转弯的形象思维或者诗意思维,高喝一声:我是在桥上知道的!
文章戛然而止。但余音绕梁2000年了!
庄子,不伟大乎!
重点强调的是,在辩论走投无路的时候,庄子说请循其本”,也就是不忘初心,答题时似是而非靠第一感觉,庄子于此即坚持逻辑,也偷换或云转换了概念,因此完胜惠子。
请循其本”反对了语言与逻辑的异化,坚持了逻辑思维,又幽默地用上了诗意思维,坚持与圆润的转化,有方法论意味,也有诗意处事(处世)观,意蕴深邃。《秋水》由六则寓言故事组成,本意旨在讲大小贵贱等万事万物价值判断的无限相对性。"请循其本"自是勾联全文的题眼。不好好思索这故事你都复述不完整,更理解不清楚。繁复、机巧背后是至简的大道。

《庄子》智慧,可见一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