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文化132】龙门石窟的石狮

标签:
龙门石窟的石狮文化 |
分类: 狮文化 |
【狮文化132】龙门石窟的石狮
从香港宝禅寺网上读到一篇刊载于贺志军《龙门石窟的狮子雕刻艺术》(敦煌学刊1999.2)的文章,转载不过来。于是自己在网上找了一些图片。



这些狮子基本是正蹲和侧蹲,或介于二者之间,造型比较简单,比唐以后的狮子呆板些,唐及以后狮子活泼起来。正如贺志军说“ 龙门石窟狮子雕刻的风格演变是由形象单一向形象多样化发展的,这一发展过程经历了一个由北魏到隋唐的漫长历史阶段。”
这是网友提供的藏在美国波士顿博物馆的龙门石雕,狮子一单独与堪,生动大气。
唐702-707年造的狮子,龙华寺窟。
网友提供的藏于美国波士顿或纳尔逊博物馆的狮子。

这也是同一网友提供的藏于美国的狮子,从造型上看似乎是仿品,或为明清之物。
中国狮文化经历了一个造型从简单到复杂,野性写实到拟人写意,用途上层单调到民间多元的过程,特别是世俗民间化,从而使中国狮文化区别于其他国家。
北魏古阳洞等石狮




唐代石狮子




贺志军《龙门石窟的狮子雕刻艺术》资料摘录:
作为动物形象艺术的一种,狮子雕刻早在5000
年前就被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人和尼罗
河沿岸的埃及人所崇拜。尽管那些镌刻在岩壁上的作品尚且显得原始古朴,但它们却体现了
人类对形象艺术的向往和对动物世界的关爱。在印度,公元前三世纪孔雀王朝改信佛教的阿
育王,曾在境内建造了许多镌刊有敕文的巨大石柱。这些石柱的顶端,多饰以各种动物雕像,
其中就有不少狮子立像的柱头。例如,位于萨拉纳特的阿育王敕柱,
①其顶端就雕刻有四只相
背而立的狮子。其艺术效果显得苍劲有力、雄浑威严。这一时期的狮子雕刻作品,无论是造型
构思还是技术手法等方面,都达到了生动传神、气质充沛的艺术水平。
我们知道,狮子的故乡不在中国,据史籍记载,中国最早出现狮子,是在张骞出使西域、开
辟中外交通之后的事情。东汉晚期,安息王曾以狮子进献于中原,
②从而使中国社会增加了对
狮子的了解。而在石刻艺术领域中,自东汉中期以后,才开始流行以石狮作为陵墓或其它建筑
的装饰。象四川芦山姜公祠的杨君墓石狮(122 年) ,
③山东嘉祥县东南十五公里的武宅山武氏
祠的石狮(147 年) ,
④即是汉代石刻作品的实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石窟艺术的兴盛,被赋
予护法意义的狮子形象逐渐日益增多,这在山西云冈石窟和河南龙门石窟表现得尤其突出。
龙门东西两山有狮子雕刻作品近千件,其中北朝狮子占百分之六十,仅古阳洞一窟就有二
百余件这类题材的作品。在现已命名的大部分中型洞窟和一部分无名小龛中,其正壁主佛佛
座前沿显赫位置往往雕刻有成组的狮子
《大智度论》卷七《放光释论》中说:
问曰:何以师子座,为佛化作师子,为实师子来,为金银木石作师子耶,又师
子非善兽故,佛所不须,亦无因缘故不应来,答曰:是号名师子座,为佛化作师子
也,佛为人中师子,佛所坐处,若床若地,皆名师子座,譬如今者国王侍处,亦名师
子座,复次王呼健人,亦名人师子,人称国王,亦名人师子,又如师子四足兽中,独
步无畏,能伏一切,佛亦如是,于九十六种道中,一切降伏无畏,故名人师子。⑤
据此经文说法,佛为人中的狮子,和佛并驾齐驱的国王也为人中狮子
后一篇:【狮文化133】百度里雷州石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