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文化41】西安碑林珍罕的唐前小石狮

标签:
西安碑林狮文化发髻断代唐 |
分类: 狮文化 |
【狮文化41】西安碑林珍罕的唐前小石狮


西安碑林是全国重点文物石刻艺术类的001号,可见其重要地位在全国首屈一指。唐以前(含唐)的石狮主要是陵墓类和佛教类,要么体量巨大,要么与佛像碑石融为一体,单体的小石狮子非常罕见,这9个珍藏于碑林的小石狮子就显得非常珍贵。同时,其石质之精良,雕刻之精细,艺术之精湛,保护之完美,均堪称一流。
上图的北朝狮子,基本上就是陵墓狮子的缩板,三角形的形态,高昂的头颅,劲挺的前肢,紧凑的造型,隆起的胸脯,微张的嘴吧,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不由你不说好。




最后就到了唐朝。唐朝是中国人最骄傲的朝代,忽视那个朝代,也不能忽视唐朝,狮文化也一样。狮子从舶来品到彻底中国化,是唐完成的。唐朝的狮子是狮文化的高峰。从东汉经过魏晋南北朝到隋唐,狮文化走过了从域外到本土,从神秘到崇高,从怪野到圆融成熟的漫长历程,将崇高推向极致。唐以前,狮文化是被帝王陵墓和佛教垄断的,属典型的精英文化,上层社会的专利。不过这尊石狮子,活泼可爱,已出现世俗化的迹象,明清的影子已现端倪,唐之后,狮子的功能越来越多元化,狮子开始走向民间。如果说狮文化这部历史有高峰,那么盛唐是崇高的高峰,明清是世俗的高峰,这两座高峰及其连绵的历史沟壑就构成了近两千年的中国狮文化的历史。
一个细节还需要注意,唐以前的狮子,头上的发髻呈逗号型,螺旋有长长的尾巴。唐及以后,发髻螺旋立体化加强,几乎就是一个园疙瘩,尾巴被进化逐渐甩掉。这也许是断代的一个标志,但这个点在唐朝什么时候,大体应该在乾陵狮子产生的前后。







前一篇:【狮文化40】天安门的石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