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值过高追求一步到位
(2013-03-05 14:06:49)
标签:
职场潜规则杂谈职场有话说职场人 |
分类: 职场有话说 |
“硕士学位对我来说,就像一个鸡肋,食之无味又弃之可惜。要是没有这个标签,很多工作我愿意去干”
中山大学档案学研究生林蔚已经毕业半年了,至今没有找到稳定工作。毕业后,她在赣南师范学院当过兼职辅导员,后来又给一个当企业销售主管的同学做私人助理,没有合同,月收入3000元,勉强维持生活。
“我喜欢做档案工作,不想浪费专业知识,所以找工作就集中在与档案相关的岗位。”林蔚一边干着临时工,一边积极地寻求新的机会。不久前,她看到云南丽江师范学院招档案学助教,尽管招聘期已过,但还是打电话去问了下。接下来,林蔚还要去中山大学南方学院面试一个辅导员岗位。
同样身为研究生的华中师范大学(招生办)研究生李清在别人忙着找工作时,一心埋头考博。考博失败后再找工作时,发现“好工作已经被别人挑完了”。李清告诉记者:“我在学校里呆久了,不善于交际,口语不好,只能继续走学术道路,做做研究。”
这样的自我定位,使得她在求职过程中始终坚定地把简历投向大中专院校。“我本可以去初高中教书,但都放弃了,这不是我想要的工作,我不会勉强去做。”李清最 近进入一家三本院校任授课老师。“没有编制,合同每年一签,我随时能走。我还是要考博,争取到更好的院校里做研究工作。”
在调研中,本刊记者遇到了很多像林蔚和李清一样的研究生。他们年龄较大、期望较高,不甘心“将就”一份稳定工作,宁愿在一些临时岗位上打散工,以便于继续求职或申请读博, 我认为“一步到位”而奋斗着。还有一些研究生“执著”地想进公务员系统或去能够提供编制的事业单位,认为这些岗位工作稳定、压力小、待遇较高。但实际上,只要 他们能够适当降低自己的期望值,找到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并不困难。
“读研就是为了改变命运”
接 触研究生群体可以感受到,他们求职的自我定位普遍比本科生高,并且认为通过激烈的研究生入学考试、经过三年的学习锻炼,自身专业知识、能力素质、人生阅历 等都得到了提高,因而对工作地域、性质、薪酬等怀有比本科生更高的“期望值”,求职意向表现出“三大”、“三高”、“三不”的鲜明特点。
三 “大”心态,即就业首选大城市、大机关、大企业。多数研究生希望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尤其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记者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看到,贵州师范学院的招聘宣讲会上,学生反映非常平淡,仅有4人递交简历,许多学生表示不愿去西部。法学研究生常志飞说,自己曾在欠发达地区做过行政工 作,工作不忙,但工资不高,也无法实现自身价值。而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机遇多、空间大,“读研就是为了改变命运,我再也不想回去过那种‘空虚’的生 活”。
不少西部高校的研究生也想跳入一线城市。贵州大学计算机学院研究生刘倩说,她和很多同学都在努力找东部的工作。大机关和大企业也是研究生的首选,中山大学法学院研究生何振东告诉记者,自己投简历的公司量少质高,都是知名大企业,如时代地产、南航、保利地产等。
三 “高”心态,指的是求职过程中追求高稳定、高地位、高收入。受父母期望、社会导向等影响,多数研究生更希望找到“铁饭碗”,进入公务员系统、国有企事业单 位和高校等就业。今年暨南大学法学院两名研二学生以本科学历考取了省内公务员,最后为此办理了退学手续,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研究生们的就业心态。中国人 民大学心理学研究生张清芳说,她的求职目标就是稳定有编制,“编制让人有安全感和归属感,能知道自己的未来”。贵州大学计信学院通信与信息专业研究生李治 国则认为,体制内的工作社会地位高,“有衣锦还乡、光宗耀祖的感觉”。
转载自一起点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