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僚式学科研修共同体——教师再发展的有效研修形式
(2012-12-04 09:57:31)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师教育在线 |
同僚式学科研修共同体——教师再发展的有效研修形式
玉海中心小学是瑞安市老城区内的一所百年老校,有着100多年的办学历史。如果现在让我们自评学校的办学质量,我们则会非常自信地写上“在区域范围内教学质量顶呱呱,社会声誉良好”;如果让我们回答“百年历史是否给学校发展带来优势”,我们则可能会写上“优势不太明显,曾经有过辉煌,但正经历困惑”。那么,我们该如何突破“发展优势不明显”这一瓶颈?我想,应该在“传承和创新”上做文章,发挥老校办学积淀的优势,致力于新形势下的创新与发展。教师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关键。因此,我们努力在教师身上下功夫,致力于教师校本研修的研究,打造一批特色教师。
一、困惑:现代人穿花盆底鞋走路
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市中心城区的东移和新区兄弟学校的兴起,学校在硬件设施建设和师资配备上受到很大的冲击。学校十几二十年以上教龄的教师占大部分,虽然这些教师秉承了玉小一贯“勤奋、务实”的作风,但她们习惯于凭经验工作。特别是新课程实施后,一些教师面对新课改,进入了“高原反应期”,就好像是现代人穿着清代的花盆底鞋走路——感觉不适应。
1、学习是年轻人的事——人员疲乏,消极对待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08EN00SIGG.gif
3、校本教研没什么名堂——主题不明,效果不显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08EN00SIGG.gif
二、对策:同僚式学科研修共同体
前几年,我校在加强校本研修已经形成了一些有实效的做法,比如课例研究、专题研讨、教学沙龙、专家引领等,但这些做法比较零散,缺乏系统的研究和科学的规划。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与思考,我们提出了“以同僚式学科研修共同体为载体,提升教师学科素养”这一设想。
何谓“同僚式学科研修共同体”?同僚式学科研修共同体是由有着强烈学习意愿和共同研究兴趣的教师自愿组建、平等参与,在共同参与的各种教育实践和研究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并通过实践活动促进自身专业成长、带动全体发展为目标的共同体。日本著名教育家佐藤学教授在《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一书中指出:“在校内构筑教师共同学习的‘同僚性’对于教师的成长而言比什么都有效。”一位很乐于与人交流的人,特别是与同事研究其于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总能受到启发。我想这就是对“同僚式学科研修共同体”最朴素的解释。这种“研修”的便捷性与草根性也许是最实用与有效的。鉴于此,学校首先在尝试在语文学科中成立了“同僚式学科研修共同体”,其具体操作策略如下:
1、自愿组建,以点带面。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08EN00SIGG.gif
2、专业规划,谋划发展。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08EN00SIGG.gif
3、行动研究,潜心修炼。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08EN00SIGG.gif
在“语文学科同僚式研修共同体”的推进过程中,学校按照“围绕一个主题,依托两个载体,生成三个任务,深化五大行动”的思路开展研究。一个主题:以研究为载体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两个载体:问题引路、主题思考。三个任务:研究课堂,实现教育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教师,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学生,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五大行动:素养阅读——网络互动——主题研讨——团队赛课——教学讲坛。
4、专家引领,提升智慧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08EN00SIGG.gif
三、成效:月亮的脸悄悄地在改变
“同僚式学科研修共同体”肯定了学校每个教师的智能强项,将教师间的“差异”作为开展校本教研的重要资源,利用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和一般教师间的“差异”,实现专业引领。我们欣喜地看到“月亮的脸悄悄地在改变”。
1、状态在改变: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08EN00SIGG.gif
2、教师在成长: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08EN00SIGG.gi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