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加强朗读训练的研究(开题报告)
(2012-05-31 08:15:22)
立项号 |
XKT20120421 |
课题名称 |
阅读教学加强朗读训练的研究 |
|
负责人 |
杜胜娟 |
所在单位 |
安康市岚皋县城关小学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阅读,是人们通过语言符号(文字)的辨识、感知、理解、从中获取知识、信息,进而充实自己的知识库存,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语文行为和心态活动。因此,语文的阅读教学,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加强学生语言的训练,通过读熟以至背诵课文,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语感,养成一种自己的"语文行为和心态活动"。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掌握祖国语言文字。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结合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对学生进行严格而扎实的语言训练,不断提高语言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训练,要把朗读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朗读即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文字这个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朗读是一项口头语言的艺术,需要创造性地还原语气,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活生生的有声的口头语言。朗读作品是一种感化、一种熏陶,读一篇好文章会让人心荡神弛,情思横溢,如饮甘露,浑身清新豪爽,给人以无穷无尽的力量。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特别是青少年儿童时期,从朗读活动中得到的宝贵教益,对一个人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生活信念,振奋进取精神,激发斗争意志,都会产生巨大的作用。学习语文“读”占螯头,朗读对于学好语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呢?如何在语言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在课堂中如何改变重练轻读写的现象?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加强朗读训练就成了我们必须研究的课题。同时,研究朗读训练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性,总结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开展朗读训练的经验,对于突破课堂教学新的教学方法,促进教育新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
|
然而,在许多的课堂上,却少有朗朗的读书声,很少听见饱含感情的朗读,不少学生的朗读水平实在不敢恭维。或者是结结巴巴、语如断珠;或者是声音细小、不重节奏,乱断词句。这些常见的现象,可以归结说是学生的朗读能力太差。在平常的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对于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有人还存在许多误区,必须通过有效的实验研究加以引导。 |
|||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
1、关于“阅读教学”的界定和解读 阅读教学本质是一个培养学生"意义获得"或"信息提取"能力的过程,读物作为一种客体,它以语言这一形式负载着作者显露或隐藏的见解,意愿而去影响读者这一主体;同时主体又在不断地利用自己已有的语言经验、语言积累去顺应,同化或逆反客体所负载的信息,阅读就是一个通过语言这一媒介在主客体之间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阅读,是人们通过语言符号(文字)的辨识、感知、理解、从中获取知识、信息,进而充实自己的知识库存,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语文行为和心态活动。因此,语文的阅读教学,其主要目标不应该是对文章本身的解析,更主要的是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加强学生语言的训练。学会阅读,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这是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首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的指导,其中阅读方法的学习和指导已经成为信息时代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价值追求。朗读是进行阅读训练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培养阅读能力的第一基本方法。 2、关于“朗读训练”的界定和解读 朗读训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连贯,对文章的结构和节奏把握得更加准确,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文章的思考。通过朗读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让学生真正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抽象的文字活化为清晰逼真,鲜灵活泼的艺术形象,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感觉语言的感染力,真切地体会课文的感情,进而陶冶自己的感情。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
|||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
本课题主要达到如下目标: 1、使学生在老师有效指导下,开展有意义的和有效的朗读训练活动,探究提高朗读训练活动有效性的课堂教学策略。 2、引导学生掌握朗读练习的方法,提高朗读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体验朗读的快乐,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同发展,全面健康成长。 3、通过研究,掌握朗读训练的指导方法,形成可行性的研究方案,从而更好的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 一、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研究关于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出现的问题。以语文教学课堂为主要平台,发现和总结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思考和探索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 2、研究朗读能力对小学语文学习的影响。 3、研究有效朗读指导的策略。 4、研究小学生朗读训练的途径。 研究的重点是通过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究朗读训练的方法,提高学生个体和班级整体的朗读水平。研究的难点是:找准有效的朗读训练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学好语文。 二、研究对象:本班学生 三、研究方法 四、课题实施步骤: 本课题实施计划为一年,总体上分为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2年4月——5月) 采用文献研究法,收集各类期刊、出版物中有关资料,认真研读,制定方案,提炼升华,撰写开题报告。 (二)实施阶段(2012年6月——12月) 1、实施课题研究方案,落实课题研究班级。开展调查问卷,积累原始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 2、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探索小学朗读训练教学策略。 3、做好课题的结题报告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总结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1月) 整理研究材料和数据,完成课题报告和论文的撰写,申请课题结题。 |
|||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
1、教学案例、优秀课堂实录、论文 研究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以案例、论文的形式参加各级教学论文评比,并争取在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 2、结题报告 3、资料汇编(《阅读教学加强朗读训练的研究》的研究方案、结题报告,教师的课例、案例,以及科研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