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季羡林散文《我的家》赏析

(2015-12-23 20:22:15)

季老在我们心中是一位享誉中外名坛的国学大师、大名家。不了解他生平的人,或许都会觉得他拥有不同寻常的家庭背景。但事实上,季老出生于普通家庭,一生走遍了大半个世界,无论是小时候还是中年,或者晚年,季老的家都不曾如何的华丽,如何的繁荣,相反,却尽显朴实。但就在这样的家中,季老却感觉很温馨,感觉很美好。

《我的家》是季老晚年所作,那时候他一个人住在燕园。而在《我的家》中,季老谈到了两个家,第一就是季老年轻时候那个家,第二就是晚年在燕园里那个家。两个家都让季老感到很温馨,很美好。

在年轻时那个家中,季老在文中回忆了他家里的每一个人,回忆了家里的一些事,回忆了家里的小动物。他在文中说到,家里六十年来没有吵过一次架,甚至没有过一次脸红。显然,这就是家庭温馨的重要表现。而在这背后,不难发现,季老的家能如此温馨全在于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家里的人都有很好的品质。季老在文中这样说到,“如果真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的话,那就是老祖(季老的婶母)和德华(季老的妻子)了。这些在文中有关老祖和德华的回忆中可以看出。比如她们两个每天忙忙叨叨的做好饭菜后,却坐在一边看着季老和孩子们狼吞虎咽,自己却吃一些残羹剩饭,比如到季老赴德国留学后,老祖靠摆小摊、卖破烂撑起一大家人的生活、比如老祖为家里的小时工治病……。有受人尊敬的老祖,有善良的妻子,这是让季老感到家庭温馨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而我觉得,老祖、德华、季老三人能相处融洽的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在《我的家》开篇,季老依次叙述了老祖和德华二人的身世背景,这一点切不可忽视。老祖自幼丧母,四十岁才出嫁,但十分坚强,心中的痛苦从不外露。德华也是自幼丧母,在愁苦中度过青年时代。而季老,很小就离开了母亲到外地上学。季老在另一篇散文《一条老狗》中回忆到,他6岁离开母亲到济南叔父那个地方上学,住在叔父家。到他上清华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病逝,季老回家奔丧。这一年他20岁。6岁离开母亲,到20岁母亲病逝,期间14年,季老只回过三次家。在这件事上,季老永远不能原谅自己,认为自己一生必须得背负这个十字架。所以,季老虽不是幼年丧母,但从小不在母亲身边,又因母亲病逝而倍感自责与后悔。因此,一定程度上说,德华、老祖和季老三人在对母亲的情结上,都存有遗憾与缺陷。而这,或许也是他们三人能相处融洽的一种情感原因吧。

此外,家中的小动物也让季老感觉很温馨。而这些小动物就是两只小猫。虎子和咪咪。虎子虽然性情暴烈,但对家里的人却很温顺。有关这两只猫的故事,季老专门写过一篇散文《老猫》。虎子和咪咪会争夺季老睡觉时脚底的小地盘儿,只为挨着季老睡觉,两只猫也会跟着季老出去散步……。这些,在季老看来都是如此的温馨。而这些,都是因为季老从小喜欢小动物。在《老猫》一文中,季老说到,“小动物们天真无邪,率性而行,不会推诿,不会说谎。和它们在一起会感到坦然自在,不像和人在一起那样谨小甚微,让人感到别扭。”显然,正是和小动物在一起的这种纯真,这种悠然,让季老感到很温馨。

而到了晚年那个家,便只剩下季老一个人了。用他的话说就是形单影只、寂寞凄苦。的却,晚年的季老和凄苦。除了昔日的几位家人相继离世以外,唯一的儿子也与他反目,这无疑让他原本就很孤苦的晚年更笼罩上一层阴霾。但是,在这个时候,他那些“不似亲属,胜似亲属”的朋友、同事、学生却给他带来了温馨之感。这又让季老感到了温暖。正如季老在文中所说,“这让我深深感觉到,人间毕竟是温暖的,生活毕竟是美丽的。”

纵观全文,温馨二字贯穿始终。不管是年轻时的家,还是晚年后的家。这其中的温馨,有与家人相处的融洽,也有和小动物在一起的纯真,也有“不似亲属,胜似亲属”的人们带来的温暖。

观完全文,对自己也不乏有深刻启迪。观当下社会,物欲横流,信仰缺位,价值缺失,道德沦陷。多少人能真正领悟到生活的美,多少人能感受到家的温馨?心为名利所累,情为物欲所染。季老的文字朴素而深邃,平易而隽永,蕴含着深刻是人生哲理。《我的家》一文也不例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