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酸碱中和反应》听课心得----王曼

(2017-04-07 07:32:26)
分类: 学习感悟

《酸碱中和反应》听课心得

坪山新区同心外国语学校   王曼

参加工作室总是有许多收获,比如每次听完工作室李老师的课总是回味无穷。听了这次,还想再听一次。幸运在331日远程去宝安区新湖中学听李老师的课《酸碱中和反应》,这节课与之前在坪山区上的《质量守恒定律》都让我收获满满。

收获一:激趣导入:酿酒术。

借助指示剂无色酚酞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溶液从无色变为红色,再向其中滴加稀盐酸,溶液从红色变为无色。通过颜色的变化,吸引学生,引发学生思考。在导入环节李老师精心的设计,令我震惊。也令我反思自己的教学,其实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像李老师一样多花心思,将简单的小实验以不同的方式展现给学生。过程中虽然只是简单的将小烧杯换成酒杯,简单的交换,可以看出李老师别出心裁,在教材教参上的研究很用心。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应该向李老师学习,多思考,将学生小实验以新颖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收获二:实验设计巧妙。

李老师通过设计AB组实验,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中和反应的探究实验在“探究”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并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在化学探究实验学习中,实现现象并不完全是实验发生的证据。A组实验是课本中实验的改进,而B组实验是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的反应,虽然有白色沉淀产生,但并不能证明中和反应的发生。最后通过借助紫色石蕊试剂,颜色的变化来证明中和反应的发生。从B组实验的精心设计,我学到了在以后的实验中,选取药品进行实验过程中要做到细致入微,精心的同时,还要考虑到专业。

收获三:分类思想的化学学习方法。

化学除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还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而生活中的物质是千变万化的,种类繁多。所以,学习化学最好的方法是采取分类学习的思想。而李老师在课伊始就采取这种方法帮助学生从酸、碱、盐的角度学会将物质分类。

收获四:板书设计恰到好处。

从板书设计可以看出整堂课脉络清晰,教师教学功底深厚!值得后生敬佩!从酸和碱的定义出发,再到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以及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最后到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环环相扣,令我收获不少,惊叹不已!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板书的设计一定要向李老师学习,做到事事用心,每一个细节都到位,每一个细节都是最美的展现!

收获五:学以致用,加强巩固。

整堂课的时间分配很精准,每一分钟精化到该做什么,如何去做,为什么这样做。每一个环节都是那么的精准,标致!练习题的选择从易到难,逐个击破难点和考点,每个小组汇报任务分配明确,小组之间的协作能力强,默契感倍增!我想,对于一个新的班级,能做到这样的程度,离不开教师的个人魅力和深厚的教学功底以及扎实的专业知识。

当然,本节课对我专业方面和精神方面的洗礼不止这些!李老师是我们工作室的佼佼者,也是年轻人奋力前行的标杆!希望以后还有更多的机会向工作室的前辈们学习,用心打磨自己的每一堂课,用心做好每一件事。也希望自己能在前进的路上能有机会锻炼自己。

最后,向智者致敬!更向用爱播种教育的前辈们致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