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名师的思维品质---听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教授讲座精彩语录

(2016-05-22 18:30:39)
分类: 学习励志

          名师的思维品质

                   --- 听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教授讲座精彩语录

                       杨晓琳

http://s11/mw690/002WDIYwgy71SYsm2ro3a&690

李政涛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5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主要从事教育学原理、教育人类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的教学和研究。现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副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科学研究部主任。

李教授开场就用故事“带盔甲的武士”,提醒名师们,不断保持学习的热情、增加实践的积累。他谈到“理论自觉”“道路自觉”,人发展的三个阶段:照着说、对着说、自己说。我们教育学生,是要看学生毕业了带走的是:好的心态、好的口才、好的笔头、好的思维。

作为一名教师,良好的思维品质的标准有以下几个维度。

一、清晰度

有的老师积累了很多经验,但有混乱的丰富or清晰的丰富

1.学生清晰---对准学生心弦的音调!

老师心中的学生,是抽象的学生,模糊的学生,不准确的学生...

老师的基本功:研究学生,解读学生,清晰学生。

 如何做到清晰学生,教学的载体是

  一是教学设计─   一度清晰

  二是教学过程─   二度清晰

  三是教学反思─   三都清晰(教学的结果是意料之中,还是意料之外)

2.内容清晰

3.目标清晰

4.方法清晰

 用最适合的方法面对学生,是对每一个学生,方法要走向私人定制。

 5.环节清晰

 每个环节解决什么问题,解决什么特殊问题;发挥什么独特、不可替代的作用;有这个环节和没有这个环节的区别;困难障碍是什么,解决的策略和方法;各个环节之间的关联、衔接、转换和提升;这节课是滑冰课、漫游课、转圈课、抛坑课、攀岩课、拔节课;环节之间的提升、促进、生长在哪里?

 6.指令要求的清晰

 课堂教师的指令是抽象的、笼统的、模糊的。如:上课认证听,善于倾听,这些都是正确的废话,要指导学生如何做到专注,用心理解和感悟,可以进行比较,批注或笔记等。

二、提炼度

作为教师要善于提炼,抓住核心。我们有很多教学经验,你最核心的经验是什么?你认为学科思想核心是什么?你的教学最核心的个性是什么?要思考怎么让我们的经验留下来,存下来,传开去!

三、开阔度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无形的眼镜,习惯选择性的倾听,不符合自己眼镜的就排斥,我们要打开视角,学习不同的方法。

四、合理度

要有合理的思维方式,如传统教育与现在的教育的区别:

教师中心---学生中心

以教定学---以学定教

先教后学---先学后教

这样的思维方式是点状思维,割裂思维,二元对立思维,非此即彼思维,极端思维。

我认为“学习共同体”要改为“学习共生体”,生即生长,有学生的生长,也有教师的生命生长。什么是理想课堂,当走出教室,学生和老师的精神生命都生长,教育即生长,课堂是师生共生共长的生命场。

倡导的思维是关联思维,整体融通,综合渗透思维。中国的文化是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思维方式是隐性的,如何外显,落实到课堂。

教学三段式备课.如初一

  本段---年段、年级

  前段---前期学习基础,如何推进,发展,提升?

  后段---铺垫,需要打下的基础

  作为管理者,首先是规划,学校领导与管理、课程、教学、年级、教研、学生、教师、家庭、社区联动,学校文化...  这些是典型的割裂思维。

关联思维是

1.学校领导与管理和领导团队发展

2.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生长

3.班级建设和班主任专业发展。

事与人---成事成人---在成事中成人,以成人促成事。“事”“人”“关联”事情做成了,做事情的人成了没有?什么是特色?与校园的人人、事事、时时都有关联。

五、精细度

成事在于细节。李教授例举他崇敬的博导叶澜教授,她最有特色的本领“读人”,尽管近75岁高龄,仍然坚持听讲座的时候不断认真做笔记,用她自己的话说,这样能养成倾听他人的意识和习惯,她用自己行为引领者学生,如何能专注,尊重对方。我们要读书,不仅仅是读有字的书,还要读好无字之书。教师要读懂人和课堂。

1.抓过程。谁是最懂教育的人,就是懂教育教学过程的人,站在里面做教育!

当今四大研究领域之一“基于深度学习的学习科学研究”,教育教学的过程相关的思维过程,怎样让教研活动扎实、有效?变为主动的卷入,主动介入式的活动,对教研活动的过程进行细致入微的设计。

教研活动设计九步法:

1)专题实践课

    单元类结构整体教学---单元导读课、推进课、总结课。

2)专题报告(教研组长发言20分钟)

    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过程(阶段、步骤、困惑、困难障碍、策略方法)、研究成效(学生变了吗?教师变了吗?教研组文化改变了吗?)、未来研究方向思路。做报告可以梳理经验,表达经验,这是很好的思维训练。

3)说课反思

4)组内评课

5)提问和质疑。可以走入异域,联科教研,联合教研。

6)团队回应。打造团队。

7)专题评课

    评课的高手,是鉴赏家、批评家、建筑家。系统改进重建的具体建议方案。

    专题评课,这节课改变了什么?发展了什么?突破了什么?贡献了什么?

8)二度反思

    培养教师倾听他人的能力,捕捉提炼信息资源,一个人信息资源的捕捉力,提炼力,就是一个人的竞争力。

9)教学重建

    后续!重建式后续!

2.抓细节。如现在的小组合作学习,有的形式化、表演化、平庸化。

  细节1. 合作意识、方法、能力、习惯---持续培养训练(小学持续培养3-6个月基本可以达到)。起点---可以从同桌开始合作。长程设计---阶段、步骤。

  细节2. 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

  合作前,对合作内容阅读了解,在合作前有自主思考,激发合作需求。选择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细节3. 分组---同质、异质,可以轮换。

  细节4. 人数---一般不超过4个人。

  细节5. 时间---最少不低于3分钟。

  细节6. 分工

  细节7. 规划

  细节8. 小组代表发言的第一句话

  细节9. 老师的评价、反馈。评价谁,谁来反馈。

  细节10. 引发组际互动交流

  细节11. 差异资源

  细节12. 巡视。把一个小组的点拨大声说出来,不要做沉默的巡视者

  细节13. 年段特征

  细节14. 学科知识的特性(清晰强烈的学科感),如何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纵横交织?纵向:年段感   横向:学科感

  教师将“他向”教育,提升为“我向”教育,即自我教育,自我改造,有所作为。人的一辈子要拿三块牌:铜牌---知识和学历;银牌---人脉;金牌---思维。

年轻时比:聪明、勤奋;

往后时比:

激情(持续度),学习的激情,改变再造自我的冲动;

积累(深度),实践积累,阅读积累,写作积累,自我反思与重建积累。

思维(深度)

视野与格局(宽度),把视野带走,把谁做参照系,决定你的视野。

胸怀(广度),我们的精神、经验也会粘稠的,不要自我固话、要敢于抛弃以往的经验、职称、荣誉、身份、头衔等等,而要自我更新、自我再造、自我越狱!李教授用故事“带盔甲的武士”暗喻,我们要做主动打破鸡蛋之人,保持内生力和自生力。

 

李教授的整场讲座没有底稿,没有PPT,边讲边敲击出核心要点,行云流水,即兴演讲,挥洒自如,超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让我们钦佩不已。精辟的语言风格和独到的见解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真是一场精神盛宴!


                                                 2016.05.21http://s4/mw690/002WDIYwgy71SYfNMQz63&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