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光大戏院”的前世今生

(2020-02-15 22:35:55)
标签:

新光大戏院

马连良与卓别林握手

鲁迅看电影

张爱玲倾城之恋轰动

电影《原野》内部观摩

“新光大戏院”的前世今生
原上海“新光大戏院” 1930年11月21日建成开幕


上海的新光大戏院,那可是,相当的有故事!这故事交织着许多因观摩影戏,历史上如雷贯耳的名人,如鲁迅、梅兰芳、马连良、卓别林等,更多的则是电影人曾在这里频繁地进进出出,如早期的蔡楚生、郑君里、金焰、蝴蝶、赵丹,呵呵,还有诸如蓝苹之类。当然,谢晋、李安这样的大导演以及白杨、秦怡等数不清的知名电影人都曾光临过这里。 

在此要说一下新光大戏院的历史梗概。新光大戏院,位于上海宁波路586号,19301121日开幕,建筑风格属西班牙、意大利中世纪歌德式,3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面积2860平方米,设座1260位。初为首轮影院专映欧美新片,1933年转为明星影片公司首映影院。1936年开始改演京剧及沪剧,当年3月卓别林抵沪时,梅兰芳、胡蝶陪同在此观看马连良的演出。“孤岛”时期曾一度作为“星期小剧场”(业余话剧周日演出基地)。抗战胜利后恢复电影放映。上海解放后曾以演出沪剧为主,1952年改为国营新光剧场,1967年更名红卫剧场。1973年起划归上海市电影局,称新光影剧场。1989年大修后,更名新光观摩厅专映电影。1994年改建竣工又改称新光影艺苑。

以上可知,新光大戏院,将近百年,风云际会,名头变幻,令人感慨。

鲁迅在上海时期,喜欢忙里抽空携带家眷一起看电影,新光大戏院离鲁迅居住的虹口不远,因新光大戏院是专映欧美新片的首轮高档影院,也是鲁迅观影首选影院。据鲁迅19311121日日记所记:“……下午邀蕴如(笔者注:王蕴如为周建人妻)及三弟并同广平往新光大戏院观电影《禽兽世界》。”鲁迅写作常常深思奋笔,夜以继日,先生曾自喻,“哪里有天才,我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可想而知,鲁迅偶尔携带家眷至电影院观影,既体现了亲情温馨的一面又得到了片刻的放松休息,这对鲁迅也是弥足珍贵欢度闲暇时光的一种精神调节。

上海滩典型的影剧院非新光大戏院莫属。1932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在新光大戏院首映。1944年,张爱玲曾将她的小说《倾城之恋》改编成话剧,在新光大戏院上演,连演80场,引起轰动。后李安拍摄张爱玲作品《色戒》,其中女主角看戏那段戏院场景,李安选中的就是新光大戏院的内部风貌。

再说一点别话,有一部叫做《王老五》的电影,1937年也是在新光大戏院隆重上映。影片由蔡楚生导演,主演有王次龙、蓝苹、殷秀岑、韩兰根,其中蓝苹被电影海报冠为“舞台娇子”,这就不需要细说了,她出道就被冠以“舞台娇子”是一点不为过的,她后来的舞台有多大,恐怕“舞台娇子”这四个字也是盖不住的。

好了,以上就新光大戏院,说了这么些云里雾里高大上的故事,要拉回来说说和鄙人我自己切身有关的事情了。新光大戏院还真的是我人生成长中非常重要的场所和元素。

197311月,我南洋模范中学毕业,被分配到上海电影制片厂。报到的第一天,就是集中到新光影剧场(即新光大戏院)。其时,几经更名的新光大戏院,已划归上海市电影局。同时分配到上海电影系统的有近百人,有美影厂、科影厂、电影胶片洗印厂、电影发行公司、电影局等。在新光影剧场开完电影系统新人大会后,接下来的安排就是,都统统下放去位于上海郊县奉贤的文艺界“五七干校”学习集训。

新光影剧场,第一天报到,进入电影这个工作圈子,对我人生是一个很大的影响。接下来具有很大影响的就是“看电影”,说得更准确点就是看“内参片”。

何谓“内参片”?在当时的语境下,就是观摩在意识形态上供批判扬弃,在业务学习上供借鉴提高的内部参考片。我想,北京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珠江电影制片厂等其他电影制片厂,应该也有类似的观摩“内参片”机遇吧。记得那位抓样板戏的旗手有一次给上海电影同人发出学习指示,推荐观摩美国影片《鸽子号》,其时,大家就是在新光影剧场济济一堂,认真观摩学习了一把《鸽子号》,至于那位旗手推荐观摩《鸽子号》,意在何指就不甚了了了。在新光影剧场观摩的内参片,对于上世纪7080年代的电影人,确实可以说,是影响至深、触及灵魂的精神食粮。为了学习,这种观摩的机会,电影人是不会轻易放弃的。当电影系统内部按一人一票,发放电影观摩票后,都会由上影厂所处的徐家汇漕溪北路,大家不约而同地向外滩方向的宁波路新光影剧场进行大移动。连大导演谢晋其时也骑着“老坦克”(旧自行车)每场必到。

记得《罗生门》《音乐之声》《罗马之战》《巴顿将军》《冷酷的心》《警察局长的自白》《虎、虎、虎》《一个人的遭遇》《阿拉伯的劳伦斯》《女人比男人更凶残》……太多的说不上片名的内参片都是在新光影剧场观摩的。印象特别深的,有一次好像是一位西班牙的资深女电影研究者,带了一批学术性很强的,所谓西方电影沙龙性质的作品来上海交流观摩。这批电影制作精致、小众、唯美,个性化十足,片名已记不清了,但其影片内涵给我留下极深印象。

当然,所谓内参片,也包括具有特殊情况,当时不予公开放映的国产影片,比如,女导演凌子的作品《原野》。这部影片也是在新光影剧场看的,看后感到非常震撼。我当时还在内部电影刊物上写了影评。影片是根据著名剧作家曹禺的话剧《原野》改编,曹禺本人也参与了改编。导演凌子,原名叶向真,是叶剑英的二女儿。男女主角是杨在葆和刘晓庆。这部电影国内外屡屡得奖,但当时上面审片就是不予国内公映,只准在国外上映。个中原因至今说不明道不清,咱在这就不究根刨底掰扯了。

如今,昔日的新光大戏院一路走来,就好像是一位走过千山万水“大隐隐于市”的智者,在熙熙攘攘的外滩和南京路相邻的一隅谦然峭立。无论如何,那段往昔时光,电影对于我的精神世界影响功莫大焉,我只有对她发自内心的敬重和感谢!

现在,我作为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会员,不时也会按约前往新光影艺苑观摩影评学会安排放映的电影,坐在熟悉的套着红丝绒的影院座椅上,似时空穿越。但是,却已少有上世纪7080年代的神思和震撼。呵呵,银幕还是这块银幕,但愿,是我老了,而不是世界变了。




“新光大戏院”的前世今生“新光大戏院”外观

“新光大戏院”的前世今生新光大戏院1930年开张当天,上海《申报》广告

“新光大戏院”的前世今生美国喜剧大师卓别林观看马连良主演京剧《法门寺》后合影(1936年新光大戏院)

“新光大戏院”的前世今生鲁迅先生除了在书店与青年欢谈,有时也会携家人到新光大戏院看电影

“新光大戏院”的前世今生1932年在新光大戏院首映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新光大戏院”的前世今生1944年,张爱玲将她的小说《倾城之恋》改编成话剧,
在新光大戏院连演80场引起轰动

“新光大戏院”的前世今生1937年,影片《王老五》在新光大戏院隆重上映

“新光大戏院”的前世今生
影片《原野》在新光大戏院作为电影界内部观摩

“新光大戏院”的前世今生《原野》海报,主演:杨在葆,刘晓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