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谈“波动”(一个核心的物理概念)

(2016-01-25 14:34:03)
标签:

理科

物理

学习

波动

相位

分类: 普通物理学习——力学部分

    引入:

    波动这个概念的使用相当广泛,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水波,就是波动的一种。在物理学科中,“波动”是一个非常核心的概念,在普通力学中有机械波,普通电磁学中有电磁波,光学中干涉和衍射现象实际上是波动性导致的,量子物理中有“波粒二象性”。可见“波动”这个概念无处不在。那究竟什么是波动呢?相信大家都波动或多或少有一些直观的模糊印象,但未必有较为系统的了解。物理专业的学生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接触“波动”概念应该是在大学本科一年级接触普通力学的时候。下面就以一个简单的物理实例来引入“波动”这个概念(这个例子是我在《新概念物理教程——力学》中读到的)。

 

    正文:

    波动,通俗的说,就是“振动的传播”。“波动”的概念是建立在“振动”的基础之上的。考虑在一个墙壁上挂一根弹簧,弹簧下面拴着一个小球。拉一下小球然后放手,小球就会做“振动”了。那么如何让这种“振动”
传播起来呢?考虑下面这样一个系统:

http://s2/mw690/002WC3CWzy6YQvNzsBj91&690
   A,B,C是三个小球,中间是两根弹簧。假设系统一开始的状态是:两根弹簧处于原长,球都不动。我们现在用手拉一下A,让它离开平衡位置一点,然后放手,那么A就会振动起来了。由于AB之间有弹簧连接,这种振动会影响到B球,那么B球会跟着振动起来,同理,C球也会跟着振动起来。这样,振动就“传播”起来了。如果C后面还有弹簧,弹簧后面还接着小球,小球后面又有弹簧,构成一个无穷长的系统(物理上称为一维无穷耦合振子链),振动就会一直传播下去,这就是“波动”的概念。

 

    上述是离散系统的波动(因为小球的位置是离散的,不连续的),在连续介质中,沿着波的传播方向,远处的介质元受到近处振动的影响而起振,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就是这样的例子。

 

    我们知道,在振动中,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量是时间t的函数,一维简谐振动: u=Asin(ωt+fai0)。

    sin中的(ωt+fai0)为相位。在一维波动中,由于振动会传播到不同的地方,因此要引入另一个自变量来表示振动的幅度,这个自变量就是x。因此描述一维波动需要两个自变量,x和t。这是一个二元函数,这是理解波动很重要的一点!只要固定了x,一维波动就退化为一维振动。固定了t,波形就固定下来了!如果两个都在变,你看到的就是一个波不断的传播,是一个动画而不是图像!

 

    时间和空间周期性是波动的重要特征!

 

 

    核心概念:

    1.波动:

    通俗的讲,就是”振动的传播“。

    ”波动“的概念建立在”振动“之上,“波动”的概念是”振动“与”传播“这两个概念的结合。

 

    2.一维波动的数学描述:

    是一个关于x和t的二元函数(即多元函数)。而振动只需要一元函数即可描述。

    时间和空间周期性是波动的重要特征!

    波矢量k的大小表征单位距离内的相位变化量。(”波矢“的概念非常重要,在后续的电磁学、电动力学、固体物理、量子力学中经常出现)

    圆频率ω表征单位时间内的相位变化量。

    时间和距离的变化都会导致相位的变化,从而导致振动情况的不同!

 

    注:对于“振动”的概念可见: 振动与共振


    拓展:

    1.可针对一维无穷耦合振子链,建立第n个质点的动力学方程,从而求解出可能振动模式,由于系统具有无穷多个自由度,因此简正频率有无穷多个,而且与波矢k有关。简正频率与波矢的关系称为”色散关系“(色散的概念一开始是在光学中提出的,后来延伸到其他物理分支)。简正频率构成了一个带!这就是固体物理中”能带“的概念。这两个概念在物理中也是非常核心的。

 

    2.可针对一维无穷耦合振子链,取长波极限(波长远大于两相邻球之间的距离a),可得到连续介质中的波动方程!运用极限思想,完成了从离散系统到连续系统的转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