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法制期刊的最大社会效益
《检察风云》凌燕
今年,《检察风云》杂志获得了上海市出版行业文明单位的荣誉称号,这是各级领导的肯定,社会各界的支持,以及杂志社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今年,又逢杂志创刊20周年,所以这对我们来说,可谓双喜临门。古人云,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20年的时间一晃而过,《检察风云》杂志从1991年由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主办的内刊《上海检察》转型,当时仅仅500册的印数,1993年公开发行后逐渐发展到今天已超过20万册的月发行量,可以说,我们走出了一条不断求变化、谋发展的创新之路。
首先,在如何做好传统期刊方面,我们始终坚持“廉政、法制、公益“的六字核心理念,坚持”弘扬廉政文化,宣传法治文明“的办刊宗旨,充分利用检察系统的大量丰富的反腐倡廉资源,报道了一大批发生在党政机关、司法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重特大案件。并且,在揭露贪腐等新闻事件的同时注重探讨其背后的社会根源,对司法实践进行反思,对社会进行法制警示,从而以主流的价值观去引导读者进行思考,在树立杂志法制权威的同时,推动社会法治建设。与此同时,我们还针对司法实践、社会热点、难点等问题,邀请权威法学界人士阐述解析,展现法制思想的动态和思考,体现学术争鸣与文化的多元;设置了一些有较强针对性的专栏,对法律政策、廉政建设、法治进程进行思辨分析,从而推动法治精神的普及,承担起社会公益的使命。总的来说,《检察风云》一直随时代的变迁不断创新发展,侧重文化反思,注重从文化的层面去剖析犯罪的根源、动因及其危害,比较善于使用廉政文化的影响力、渗透力和感染力来净化思想,提升境界,去体现杂志的高品位和高格调,使之成为廉政文化本身是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充分阐述廉政文化的软实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倡导廉政文化的风格,并一以贯之。
从去年开始,《检察风云》杂志从半月刊改为旬刊,同时侧重内容的丰富与厚度,增加了预防职务犯罪和社会管理创新两项初版内容,这不仅在横向上拓展了法制内容,而且在纵向上深化了法制理论建设。比如关于“预防职务犯罪“这一项内容,每期围绕热点主题,登载各地的预防工作的动态、做法和经验,对典型案例进行追踪分析,并展开理论探索和调研,深化了对职务犯罪的认识和预防,加强了干部的廉洁从政的意识;”社会管理创新“则从理论层面上对当下的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进行思考,探讨社会与法的关系。因此,可以说,去年新开设的预防职务犯罪和社会管理创新的内容,深化了以前半月刊的新闻报道内容,从单走新闻报道路线拓展到新闻与专业工作以及理论并进的路线,同时也使我们读者群向更广的面上拓展,从过去的普通大众,延伸到政府、高校、法学界、社会学界、业务部门等专业群体,展现了《检察风云》杂志独有的集新闻报道、司法实践、理论探讨为一体的法制期刊的新活力。
第二,从今年杂志发行量来看,较之去年,我们有13%的增长速度。这在当今新媒体“横行”的时代下能取得成绩,同我们积极探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密不可分。新媒体对于我们来说是时代的变革,它前所未有地影响了社会的各项功能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期刊界当然应直面应对。一些同志认为,纸质期刊遭遇的市场萎缩就是因为新媒体的出现,虽然是有这样的现状,但确否就是因为新媒体的到来而带来的必然结果?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攻势下,不是要不要作为,而是如何作为的问题。客观现状是有的杂志做了新媒体,发行量下降了,以此得出的结论是还不如不做。但我们认为,杂志媒体的功能在于扩大媒体信息的传播面,对于杂志媒体的发展,我们要以长期的眼光去看,这就像春天播种,秋天才能收获一样,新媒体的初始在当前对杂志社而言是成本支出,也可能看不出成绩,但5年、10年、20年,成绩就显而易见了。当前,新媒体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新事物,不仅是中国,对于世界其他国家也一样,换句话说,在这个时代下,不管是小型的杂志社还是大型的传媒集团,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这就要看我们谁愿意跑、谁跑得快,每个媒体都应该从自身的特点去寻找路径。我们实践后的事实也证明,随着杂志社开通了网站、博客、微信等平台,我们收到的效果还是不错的,网上阅读增加,发行量有增无减,那些擅长玩新媒体的年轻读者开始关注我们,表现出对我们杂志的兴趣,也就是说,新媒体给我们带来的是传播面的扩大,读者群的增加,这应该说就是一个好的开始,是一个充满活力与激情的开始。我们杂志社的许多年轻同志对新媒体的技术很擅长,这些都是由他们去做,去想、去实践、去创新,社会将来是给这些年轻人的,无论是工作人员还是读者,有年轻人加入我们、关注我们、喜爱我们,对我们杂志来说就是又一个新起点。
第三,如何最大程度地拓展杂志的社会效应,将杂志的平面社会效益向立体化发展,杂志社依托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开设了警示教育基地,这个理念就是要把杂志媒体这个小舞台同社会大舞台贯通联合,从而扩大法制宣传的规模,实现立体效益。警示教育基地的内容分为宗旨与使命、惩治与警示、预防与成效以及合力与创新。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等都可以组团来检察院参观,我们有专人给他们进行专业讲解。到目前为止,我们每个月参观的单位有两百个以上,平均每天有四场次的讲解。这更大程度地延伸了杂志的法制宣传规模从而把法制理念从平面走向立体,让大众切身感受法制教育,传播法治文明,加强社会效应。与此同时,警示教育基地也扩大了杂志的宣传,许多同志参观了警示教育基地后,会产生对杂志的浓厚兴趣,因此经常有现场订阅杂志的场面。
第四,《检察风云》杂志每期都有整版的公益广告,我们为什么不惜用整个版面不以营利为目的做广告,而且一直坚持了10多年。初衷仍然是最大化地实现媒体的社会担当精神,承担起社会发展和法制建设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公益广告内容与杂志内容也相得益彰,比如用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用民心是镜的典故等充满中国古代文化寓意的去比喻清廉,倡导廉政,让读者在欣赏广告的同时会不由自主地接受我们引导的“弘扬廉政文化”的价值导向,凸显杂志廉政文化倡导、法制文明传播的宗旨。连续几年杂志社荣获白玉兰广告奖。而且事实上,杂志上的公益广告在发挥公民道德教育功能的同时,也吸引了公众对廉政与法治思想的思考,从而产生出对我们的杂志更加浓厚和广泛的兴趣来。常言道:德同而相聚,志同而道和。公益广告不仅体现了我们杂志对社会的一种担当精神,同时也因为体现出的这种社会担当吸引了同样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读者汇聚到我们这里来关注我们的杂志,成为了我们的忠实的粉丝。可以说,致力于公益,最终带来的是杂志品牌的提升,和杂志影响力与凝聚力的实现。同时,长期以来,让读者能便宜获取或免费阅读是我们所坚持的。我们杂志在定价上相比于其他同类杂志价格都偏低,为什么?就是为了能让更多的公众能够阅读我们的杂志,能够通过我们的杂志多了解国家的法律政策,实现杂志的社会效益。不仅如此,我们还免费向出租车、机场、医院、车站等公共场所免费派送,开设流动法制宣传之窗。我们一直坚信,作为一个媒体,我们应该担当社会责任,应该借我们微薄的力量去弘扬一种精神,一种文化,而这种精神和文化是要影响我们一代代的读者,尤其是社会的青年读者,唤醒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年轻人是社会的活力,是新生的太阳,《检察风云》杂志社虽然已经走过了风风雨雨的20年,但是我们仍然像年轻人一样充满活力和朝气。不断创新与开拓,始终都是我们杂志永远保持的核心价值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