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利用一天时间,在洪江区召开全市县域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现场会。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推广洪江区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经验,部署安排我市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刚才,洪江区、溆浦县、鹤城区介绍了相关工作情况,洪江区幸福路小学胡竹林老师介绍了信息化应用心得体会,他们的发言都很有借鉴意义。下午还要实地考察洪江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情况,希望大家举一反三,创造性地做好工作。待会,市领导汪辉、省厅信息化办主任还要作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先讲四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切实增强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把推进教育信息化作为破解教育难点问题的重要着力点,采取过硬措施加快建设进度:一是重要性日益凸显。市委市政府今年以一号文件下发了《中共怀化市委怀化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实施意见》,将教育信息化列为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重点任务进行部署。市局成立了由我总负责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专门职能机构和专职工作人员,制定了工作规划和行动方案。各县市区均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制定了推进方案,党委常委会或政府常务会听取了工作汇报。鹤城、溆浦、芷江、中方教育信息化实施方案已经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进入实施程序。二是经费投入逐步加大。今年起,市本级财政连续两年每年预算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200万元。各县市区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中央财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标准定额提高60元用于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建立了教育信息化专项工作经费。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累计投入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1800万元。三是基层基础不断夯实。全市建成“宽带网络校校通”学校603所,实现“班班通”教室3125间。开通网络学习空间教师近2.5万人,占教师总数的64%。村小(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设备已全部配备到校。有3个县市区提前完成“班班通”年度任务,其中洪江区全部完成“三通两平台”建设任务,靖州、通道班班通分别达52.3%、52.1%。市教育局已着手升级改造视频会议室,市州分中心将移至市教育局,基本建成覆盖在怀高校和县市区教育业务骨干网络。加快推进市级教育城域网建设,全面整合资源平台和管理平台,今年将完成市本级中心机房的升级改造招标工作。四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现了初步融合。全市乡镇及以上学校全部开设有计算机课程,接受计算机教育的中小学生达70%以上。今年全市中小学教师在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平台实名注册新增1075人,资源上传数量近8万个,上传资源容量9000万KB,资源浏览20万次,下载应用教学资源数量在全省排名第五。圆满完成了教育部部署的“学籍系统”、“教职员工系统”、“学生资助系统”、“学校地理标识”等多个系统。认真组织并完成了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和试点项目的申报以及试点单位负责人的培训,市教育局成功申报《加强网上申请学位,促进教育公平公正》专项试点项目,鹤城区、洪江区、靖州县成功申报教育信息化试点县。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相比于建设教育强市的迫切要求,相比于省内兄弟市州,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县市区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到位、观念陈旧。从教育行政部门到学校,都没能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解放出来,没能看到教育信息化对教育事业的革命性影响,固守黑板、粉笔和一套多年不更新的教案。二是部分县市区建设模式偏离教育规律和信息化发展趋势。有“分散建设”、“重复建设”现象。三是公用资金投入不足。一味地“等、靠、要”,政府投入教育信息化建设专项经费相对较少。四是很多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不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五是“三通”任务完成情况不容乐观。到目前为止,大部分县市区未实质性启动,全市网络校校通仅22%,优质资源班班通仅29.2%,离全年50%的目标任务差距很大。
二、统一思想,紧盯目标,准确把握教育信息化的意义、内涵和任务
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点工作和重大任务,形势逼人,时不我待。各地必须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努力按要求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是要深刻认识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而信息化是现代化的前置条件。袁贵仁部长多次指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柯敏厅长在华容现场会上指出:“当前推动教育信息化最大的阻碍仍然是认识和观念问题。我们的一些局长,仍然把教育信息化当做可有可无的教学辅助手段,没有理解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实质内容和本质要求,严重影响了当地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推进力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使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发生重大变化,而且也将对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产生深刻影响。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是加快我市教育强市建设的根本要求,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我市教育均衡优质发展,进一步缩短与教育先进地区差距的一条捷径。我们务必要充分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教育信息化建设摆在重要议事日程。
二是要准确把握教育信息化的内涵特征。教育信息化是指教育与教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全面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采取信息化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方式,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其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主要内容是“三通两平台”建设,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三是要明确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目标任务。根据省厅的安排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今年1号文件要求,至2016年,全市要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基本建成标准统一、业务整合、数据共享、特色鲜明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及教育管理信息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工作机制和多渠道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基本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及评价体系,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建成与我市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
三、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实推进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
“三通两平台”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目标与标志性工程,是推进教育信息化最紧迫的任务,必须集中力量确保达到预定目标。
一是要确保建好教育城域网。教育城域网建设是以市县两级教育局中心机房建设为基础,整体推进区县市、市直学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数据集中、服务平台集中、安全维护集中、技术服务集中、分布式应用”的方式,逐步建立覆盖全市的教育业务网络体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网合一、一网多能的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互联网、校园安防监控网、视频会议网、教育视频网、有线电视网的全面融合,提高信息化设施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避免重复建设和投资浪费。建好教育城域网,具有两个显著效益。一可以帮助解决市直学校资源“散”的问题,通过教育城域网将各校的资源进行整合;二可以帮助解决各县市区“无”的问题,让全市乡镇以上700多所学校得以共享优质资源。目前,洪江区已率先建成教育城域网,第一个实现线上互动,其他各县市区要认真借鉴洪江区经验,尽快将本地的城域网建立起来。
二是要着力构建“怀化教育云平台”。资源平台和管理平台是教育信息化的两大支柱。要充分整合和利用我市现有的信息基础设施,尽快构建完善覆盖全市、分布合理、开放的基础云环境,实现集约共享。要充分利用运营商提供的计算与存储服务,加快形成面向师生、面向社会的资源服务云模式。到2016年,要初步建成集管理、资源于一身的怀化教育云平台,为基础教育学校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应用和教育管理信息化服务。
三是要积极推进“三通”工程建设。“宽带网络校校通”方面:根本上解决校园宽带接入“最后一公里”问题,在教育系统外部,依托国家“三网融合”和部门信息工程的硬件支撑,利用村村通等专项工程,以地面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多种方式接入宽带。在教育系统内与校园安全工程、薄弱学校改造、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等重大工程统筹规划,到2016年,基础教育学校全部接入宽带网络,城镇学校接入带宽达到100兆以上,边远地区农村中小学接入宽带达到2兆以上。“优质资源班班通”方面:加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共享,
2016年底前建成一批高质量的“名师课堂”、“名校课堂”、“同步课堂”及“专递课堂”,实现优质教育资源100%推送到全市所有宽带接入学校的所有班级,50%以上的教师具备利用信息技术应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能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方面:充分利用国家、省厅和我市现有的各类教育网络资源平台,加快推进实名制的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积极探索网络学习空间在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研修、资源共享、互动教学、教育管理等方面的有效应用模式,两年内力争大多数专职教师能够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研修活动。力争3-5年内,接入宽带的中学实现全覆盖,所有教师和初中以上学生拥有实名的网络学习空间,促进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全面互动。
四是要加强队伍建设和技能培训。教育信息化是一项新生事物,需要懂行会用,进而用好用活。要把人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着力造就一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切实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至2017年底,完成全市所有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新一轮教育信息化提升培训工作。各县市区要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纳入教师校长培训必修学时,原则上每5年不少于50学时,重点加强中小学校长、专兼职培训者和教研员等骨干队伍以及农村教师的培训,学校要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作为校本研究的重要内容,作为职称评聘的重要条件,进一步促进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创新机制,凝聚合力,努力开创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新局面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既要统筹协调,整体规划;又要合理分工,稳步推进。当前来讲,重点是要构建好保障、推进和督导三大机制。
首先,要构建保障机制。要强化组织保障。各县市区政府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将教育信息化纳入当地教育改革发展整体规划,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经常过问、关心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各县市区教育局局长要负总责、亲自抓,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股室,明确各岗位职责,配备工作人员,安排专项经费,做到事事有人抓。要强化政策保障。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市教育局《关于贯彻落实<中共怀化市委、怀化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实施意见>工作推进方案》,围绕实现教育信息化工作目标,创新发展思路,出台优惠政策,在资金投入、人员配备、机制创新等方面给予更多倾斜。要强化经费投入保障。各地要把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和维护资金列入财政预算,设立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教育行政部门要确保中小学校公用经费的10%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要积极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和社会法人资本进入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域,形成多渠道经费筹措体系,为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其次,要构建推进机制。着力形成“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学校应用、服务驱动”的教育信息化推进机制。各县市区政府要建立健全评估体系,在发展理念、资金投向、融资方式、政策机制等方面进行科学引导。要调动企业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努力实现“互联网商业模式”与“教育需求和行政推动”相结合,“社会信息化”与“教育信息化”相结合,“企业专门技术队伍”与“学校专业教师队伍”相结合,积极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理念的转变、发展重心的转移和发展方式的转型。学校是教育信息化的实施主体,要将推进信息化的重点从基础设施建设转移到教育教学应用上来,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方式方法上多探究多实践,加快“信息技术的个别应用”向“全面融合创新转变”,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强化服务驱动,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和学校应用之间的纽带是服务驱动,要通过制定标准、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企业提供贴近师生需要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让师生在应用中感受信息化的好处。
第三,要构建督导机制。要严格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要求,把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两项”督导评估考核和教育强县市区考评重要指标。要严格考核奖惩,对于行动迅速、成效明显的单位和个人要表彰奖励、树立典型,对于工作不落实的单位和个人要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到位。市教育局将把教育信息化建设纳入各县市区教育局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于市委市政府一号文件涉及到的教育信息化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考核实行“一票否决”。
同志们,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任务光荣而艰巨。各地各学校一定要深刻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折不扣完成这次会议明确的各项目标任务,努力开创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