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传承自得”主题征文大赛学生优秀作品

(2019-03-29 10:38:54)
标签:

教育

“文化•传承•自得”  主题征文大赛学生优秀作品

人醉

高二(2)班 王一同

一篇诗,一曲词,一杯酒,沉醉满怀。   ——题记

生命是一场旷达的远行,但值得庆幸的是在远方有诗词。

袖口一吐,乃是半个盛唐的李白;渭城朝雨中,青青新柳,于黛瓦老舍中劝君更进一杯酒的王维;乱世中,清辉月下,遥想佳人玉臂清寒的杜甫;叹到人间至味是清欢的苏轼;在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衬托下,与佳人惜别的柳永……

诗人的诗不仅仅是他们自己的诗,是大家的诗。引人沉醉其中。酒不醉人,人自醉。诗词的意象成境,让人浮想联翩,造化的意境,人醉其中。

紫烟燃心语,留香后人寻。翩翩的白衣公子,手握山河画扇,仗剑走天涯。踏过大唐盛世的山河,于山月下低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走在莽莽古道上,似古踏剑而行唱到“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大唐皇宫之中令高力士脱靴,贵妃研磨符合他那“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狂傲;他于长安酒肆之中卧醉千年,但留诗百篇,他是英灵不朽的诗仙。

莫要点燃迷醉的沉香,到明日初生的瀑布前寻访前人深藏紫烟之中的心语。

光年如水,但难放世俗的背囊。行走在陌陌红尘中的词人无法做圣僧普照众生。但他们于流水旁,写下尘世中平凡的美。写下的不仅是他们内心的忧思,在缥缈红尘烟柳重中,唱出凡尘的心响。

佛说:“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变动,不动则不伤”。那记下“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的人儿是不是以遍体鳞伤?行走红尘的路旁,他们世间最美的有情人。

诗酒趁年华,年华正茂的诗人经历了凡尘的劫难,失心冷意,走在灯红酒绿喧闹的街尘中,宝马雕车香满于路,蓦然回首却寻不到。只有空寻千百度之后,灯火阑珊处的沉痛。有错过看见只有在不经意间流落而消逝的雪。诗人不爱沾满泥点的花儿只爱灰烬的纯粹。看水看山看烟,看落叶纷纷昏昏阳光一朵花的颜色

       斑驳老墙之上,有历史的烙印,依旧五彩的是不朽的诗篇。遥望先人的笔墨,游荡古今的边缘,揭开粉饰的平静,沉醉的自然素颜的美。

有这样一个地方

高二(9班) 田思源

  望长安,灯火明灭,人影暗淡,几许阑珊?

                                 ----题记

    文化的传承来自故乡。我的故乡有着活跃千年的黄土,他是被鲜血侵染过的古都,如果说我身上有着那一点点历史沉积,那便是故乡赐予我最好的礼物。

    我在历史中寻觅着你曾经的足迹。你是那一驾疾驰的马车,扬起滚滚红尘。那是秦始皇挥剑方合统一中原;也是孟姜女染泪撒向的万里长城;饮一杯张骞西出的酒,听一曲昭君出塞的琵琶怨;是李世民遥望天下,揽尽英雄;也是清华池霓裳羽衣的倒影,见证一带繁华的终结。我听见了杜浦的国破家亡,山河犹在的泪眼你饱含热泪无处挥洒。千百年前的繁华倒影,佳人犹在?誓言犹在?你见证了那十三朝古都的繁华与衰落,诉说着什么是历史,什么英雄人物所踏过的路,饮过的水,看过的风景。

    我继续在历史中寻觅,你苦苦挣扎不见微笑,看不见黎明,那是多么长久的一段黑夜,让你看不见黎明的方向?然而我听到了-----一声枪响,划破了黑夜和夜寂。我看到了张学良紧皱眉头,拍案而起;听到了杨虎城叩响了扳机。该醒了!该是黎明了!时候后开启新时代的大门了。

    我转身回望历史中的你,悠扬的胡琴声伴随着秦腔讲述着一个遥远的故事。火红的柿子融开了羊肉泡馍的暖汤。无论是踏着高跟鞋都市的白领,还是怀揣梦想的莘莘学子;无论是街头忙碌的志愿者“小蜜蜂”,还是行走的老人孩子。眉头都舒展出一片笑容----那是你文化经久不蓑的传承,是你饱经风霜后,向世界展示的文化生命力。

    此生不悔,入我泱泱华夏,更幸运的是我出生在你的怀抱里,你古老的繁华沉淀了,你昔日的热血凝固了,可你今朝风姿绰约的文明绵延不衰。现在的我们革故鼎新,推陈出新使你的文化更具现代特色。我们将带有传承,且发扬光大在我的心底默念着你的名字一千遍,一万遍。长安,长安……

    长安,你就是生我养我的家乡啊! 

    长安,我一直寻觅的传承文化的薪火,我想我看见了!

汉服之美

高二(9)班唐芝璇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一半是衣衣袂轻舞,一半是文化厚载,广袖轻扬,衣裾飘渺。

 汉服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后数来朝贺,乐汉衣服制度。”那时的汉服代表着汉族传统文化,广义上便是中国传统服饰,象征我国大华夏万国来朝的独特性和服饰文化历史之悠久。汉服是中国古代服饰,因此,许多有关汉服的名词其实源于古汉语,像“形制”就出自《隋书·东夷传·琉球国》“其男子用鸟羽为冠,装以珠贝,饰以赤毛,形制不同。”本义为物体的形状构造,延伸到汉服这里就是衣服的款式,大致可分为三种,“襦裙制”“深衣制”“上衣下裳制”。这只是一个大体分类,具体还有更细的划分,而汉服也不是像许多人想的那样里三层外三层,只有在一些重要场合才会那样穿,大部分时候其实都是很轻便的。

另外,以为时代的发展,历史进步等原因,脱下了繁琐的汉服,穿上更为简便的服装,以至于现在有些人根本不认识汉服或将它们认作是和服、韩服。它们确实相似,但我华夏汉服已有千年历史,而韩服、和服等不过百年。因其曾借鉴了一些汉服元素,所以才会与汉服相似,就算要说相似,也应是说和服和韩服与汉服相似,就像别人会说孩子像父母而不是父母像孩子。

虽说如今大部分人了解汉服,但还是有不少人将汉服传承发扬的,也有不少同袍定期举办一些活动,比如农历三月十四十五日的花朝节。每年的花朝时节,全国各地的很多汉服组织、社团都会举办盛大的汉服活动,也包括汉服踏青、游园、雅集、祭祀花神等。祭祀活动结束后,射艺组同袍携箭阵上场,长蛇阵、锋矢阵、鹤翼阵等阵势依次亮相,射法分为点射和齐射。

还有像成都的汉服出行日,另外一些同袍也会带着自己的团队举行一些小活动,这些都是我们同袍对汉服的传承和推广。让更多人了解汉服。

        因为喜爱,所以不惧他人异样的眼光;因为喜爱,所以努力去了解有关他的一切;因为喜爱,所以花费大把时间去推广宣扬,即使他人冷嘲热讽,即使他人说我们行为异样,即使他人总当笑话一场,那就能怎样?生为汉人,死为汉魂!就像《为汉服低吟浅唱》中写道:记住吧,记住吧,曾经有个时代叫汉唐,曾经有一条河流叫长江,曾有一对图腾叫龙凤,曾有一件羽衣----名叫霓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