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1——20各数认识”教材对比分析及感悟

(2016-06-04 09:39:25)
分类: 教材解读

对人教版和西师版两种版本教材中“11——20各数认识”

对比分析及感悟

1120各数的认识是100以内数的认识的第二个阶段,是在学生认识了1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知识。它是数的继续和发展,对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有重要的意义。

新课改下,融会贯通地驾驭各种版本的教材,是更好把握这节内容的根本。鉴于此,我想通过对人教版和西师版两种教材的对比分析,跟大家分享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  两种教材的素材选择

1.从主体图看:西师版呈现的是赋予了实际生活意义的有关爱护环境的情境图;而人教版则是开门见山地呈现学生熟悉的各种水果图片及小棒、正方体来体现数字情境图。不管哪种素材,都旨在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知识;而西师版的源自一个真实的保护环境的素材,情感教育不言而喻,满足了孩子们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两种素材都在数学和生活之间架起了桥梁,为数感的培养奠定了生活基础。

2.从例题来看:两种版本都用到了小棒、计数器、直尺图这几种素材,都特别重视让学生通过操作进行学习。

     二、两种教材呈现方式

西师版在本小节内容中编排了5个例题,除了小棒、计数器、直尺图,还多了例3的书写教学和例4巩固数的组成的计算教学;而人教版则只有小棒、计数器、直尺图三个例题,但这三个例题的先后顺序与西师版不一样。西师版首先是例1小棒,例2是计数器对应小棒呈现,最后例5才是在直尺图上感受数的大小;而人教版则是例1小棒,例2直尺,例3借助计数器感受位置值。

三、  练习设计

练习的宗旨在于强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趣味性出发,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游戏中体验数学,层次中加深认识。学有所用是两种教材编排上的一大特色,都在巩固、强化重难点知识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出现了形式不同的练习方式,也改变了过去单一、枯燥的模式,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

四、  教学启示

两种教材最大的共同点就是都开门见山地用到了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来突破10个一就是1个十这一难点,非常形象有力。这一点也是最最原始的人教版教材传承下来的精华之所在。所以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摆小棒来认识各数,通过数与物一一对应的方法,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物体的多少到抽象数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数,渗透着数形结合的思想。这一点两种教材在例1的编排上基本上一样,都有共同的编排意图。

总之,教材的编写各有千秋,我们要善于在对比研读中感悟,在实践中领会,反思自己的教学和对教材的解读,给学生营造知识生长的氛围。

 

                                          蒋小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