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小元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
李小元小学数学名师工
作室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28
  • 关注人气: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面图形的面积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6-02-25 13:20:07)
分类: 教材解读

平面图形的面积教学的几点思考

梁平县西苑小学    李小元   联系电话:15870530269

一、在认知活动中理解面积意义。

平面图形面积教学从认识面积过渡到测量并计算面积。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建立面积、面积单位的表象。在建立表象的基础上进行估测,增强学生对空间形式的直觉把握能力。如:面积意义一课可以分三个层次展开面积意义的教学。

第一层次数学活动:看——看黑板表面、课本封面,体会物体有面。比——比黑板表面与课本封面哪一个比较大、哪一个比较小,体会各个物体的面都有确定的大小。听——听懂“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面的面积,它比课本封面的面积大”这句话的意思,首次感知面积的含义。想——想“什么是课本封面的面积”,再次体会面积的含义。这个层次的学习学生重在感知,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知识的环节。

第二层次数学活动:摸——分别摸课桌面和椅子面,比——比这两个面的面积谁大、谁小。这个层次通过扩大概念外延,进一步体会面积的意义。让学生摸课桌面和椅子面,体会这些面客观存在,感受这些面各自的大小。摸过以后要让他们仿照“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面的面积”,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对“课桌面的面积”“椅子面的面积”的理解。这个层次的学习有模仿、有迁移,是学生体会面积意义的重要环节。

 第三层次数学活动:说——让学生自己举例说说物体表面的面积,并比较它们的大小。一方面让学生反馈对面积的初步认识,另一方面让他们在更大的范围里体会: 看到的物体都有面,每个面的大小是这个面的面积,从而形成初步的面积概念。

以上面积的意义教学,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结合教室里的实例,让学生通过看、摸、比、说等活动,先认识物体表面的大小,揭示面积的初步含义,并让学生学会用“面积”这个词去比较、描述和举例。在此基础上,从物体的表面过渡到平面图形,认识平面图形的大小,完善面积的含义,最后通过对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强化对面积含义的认识。

二、在探索活动中建立面积公式。

过去教学平面图形的面积时,把重点都放在应用公式计算上。现在的教学应该把精力放在探索面积计算公式上。因为接受和按公式计算并不困难,而探索这些求面积的公式,有利于发展数学思考,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让学生在探索公式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充满着研究和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因此教师要通过测量、操作与推理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计算方法。但是,探索活动中材料选择、活动组织、课堂生成都会影响学生对计算公式的理解程度和意义建构。如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教师为学生提供8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并先后依次出示如下四个长方形,引导学生借助手中的8个小正方形,通过摆一摆得出长方形的面积。

A图:长4cm2cm        B图:长6cm3cm

C图:长8cm3cm        D图:长12cm10cm

A图形:学生很快通过摆一摆,得出它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

B图形:学生先觉得小正方形不够,但通过积极思考后,他们想出“只摆1排和1列”,同样顺利解决问题。

C图形:学生再度遇到问题,8个小正方形只够摆一排,怎么办?他们想出“摆完18个后,从中借3个再摆成1列”,从而同样巧妙解决问题。

D图形:8个小正方形无论是摆1排还是1列都不够,怎么办?最终通过积极思考,他们从实物操作中摆脱出来,建构长方形面积的算法,完成问题的解决。四个问题恰好是四个不同层次,每一个层次的推进,都在无声地引导学生将思维从实物操作向表象操作,进而向算法操作过渡,从而在探索活动中真正完成对算法的意义建构。

三、在应用活动中积累解题策略。

学生理解并建构了面积的计算公式后,还要能应用计算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师应营造有价值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巩固计算公式、形成技能,掌握解题策略。问题情境的设置既要体现针对性,更要体现思考性、综合性。

平面图形的面积教学的几点思考如“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一课的应用环节教师为学生提供问题情境:舞蹈室地面图中每个小正方形边长是2米,如何计算舞蹈室地面的面积?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恰恰是学生最大限度地调用本课所学知识,并灵活予以综合应用的过程。有些学生想到:根据正方形边长,算出长方形的长与宽,再求长方形的面积。有些学生想到:先求出正方形的面积,再看看长方形中能有几个这样的正方形,从而间接解决问题。其中,既有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应用,又有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关系的呈现,而与此同时,平移的操作方法,空间想像能力及转化的数学思想等都在此得到很好的蕴伏与渗透。

四、在反思活动中提升数学思想。

反思即在教师的引导下,系统回顾整个学习活动过程,把探索过程中零散的、初步的认识加以整理和升华,对学生的认知过程再认知,对学生已获得的数学经验再体验,从中感受数学思想方法和策略。在教学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反思:“我运用了什么方法探索?”“为什么可以用这个方法?”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遇到不规则图形,怎样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比较简单?怎样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怎样得到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教学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整理与复习时,要抓住核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在反复的体验和反思中,感受转化思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