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社会交往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具体实施步骤
(2017-12-03 18:02:43)《大班幼儿社会交往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
具体实施步骤
为了保证《大班幼儿社会交往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的顺利开展,我们特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步骤,做到心中有计划,月月有目标,保证本课题按时圆满结题。
本课题实施时间为一年:2017年8月至2018年6月,具体实施过程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前期准备阶段。(2017年8-9月)
1.确定课题研究方向,广泛查阅收集并学习文献资料。
2.大班教师进行相关的理论及资料学习。
3.通过发放家长调查问卷,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大班幼儿在社会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策略。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17年10月-2018年4月)
1.观察幼儿社会交往,发现存在问题并进行现状分析。制定大班年龄段幼儿处理社会交往过程中,解决问题、冲突的策略。
2.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从生活学习环境、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渗透、家园一致性教育三个方面着手研究,让幼儿掌握正确处理冲突的策略,全面落实研究计划,开展实践研究,及时总结阶段性成果(案例、论文、作品展示、电子资料等)。
3.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补充、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根据调查问卷及个案分析,幼儿在社会交往中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家长过于溺爱,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换位思考,不能真正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意图。
2.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善于与同伴交往,缺乏自信心。
3.父母对于孩子的事情过于包办,忽视孩子交往能力的培养,过于依赖他人,导致交往能力退缩。
4.目前幼儿多为独生子女,家长会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幼儿的物品控制欲,增加了幼儿与同伴发生冲突的几率。
5.改变家长观念,正视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多给孩子提供和他人交流、沟通的机会。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采取措施如下:
2017年10月,根据幼儿在园表现情况,进行个案分析,找出幼儿社会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探究解决策略。
2017年11月,针对幼儿“以自我为中心”问题,开展系列活动。
1.利用各种机会教育孩子学会换位思考,逐步摆脱“自我中心”的思维定式。
2.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一些额外的关注和引导。
3.引导孩子逐步掌握交往技能,让孩子体验到集体生活的乐趣。
4.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2017年12月,针对性格内向幼儿的解决策略。
1.开展相关教育教学活动,使幼儿体会与人交往的快乐。
2.通过游戏活动教育,提高交往能力。
3.对幼儿进行个别教育。
4.
2018年1月,针对幼儿交往能力退缩,采取应对措施。
1.积极营造一个有利于孩子交往的宽容、合作、接纳的环境和氛围。
2.多给幼儿锻炼的机会,让幼儿学着自己处理与同伴间的冲突,老师、家长进行适时引导。
3.家长多给孩子提供和人交流的机会。
2018年3月,针对控制欲强烈幼儿的策略。
1.通过图书、玩具漂流等活动,让幼儿学会分享与谦让。
2.通过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等,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学会遵守规则。
3.家长带幼儿体验社会,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1.通过班级微信群、QQ群等,和家长沟通交流,让家长意识到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2.通过游戏使幼儿有与人交往的欲望。
3.家长进行社会教育,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第三阶段:课题研究总结阶段。(2018年5月-2018年6月)
1.总结研究工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汇集教学笔记、论文、案例分析、反思等。
2.从实践中探索、总结大班幼儿处理社会交往中,所遇问题冲突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和策略。
课题组成员分工:
具体分工 |
负责人 |
统筹安排,负责课题的研究与实施 撰写开题、中期、结题报告 |
史惠娥 |
理论学习,调查问卷及分析 |
王敏娟 |
大班幼儿社会交往问题的策略研究 (个案、活动设计、反思、随笔、论文等过程性资料) |
王敏娟、王珺丽、解瑞琳、田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