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通民间青花釉里红鱼盘品鉴

(2014-10-14 09:56:48)
标签:

杂谈

文/冯健郁

http://s10/large/002WrhXkgy6MNHwvj0B59

http://s1/large/002WrhXkgy6MNHyd8Wse0

青花釉里红鲤鱼纹盘,旧时百姓常用的一种“砂底”(盘底露胎无釉)盘,民间俗称“鱼盘”。盘面肥美而鲜红的鲤鱼,让人联想到“鲤鱼跃龙门”、“年年有余(鱼)”的吉祥寓意,历来受到老百姓的喜爱。在江苏的苏中地区,尤其是我们南通,其存世量要比其他地区多得多。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绘制较好的清代鱼盘南通只卖十多元一只,而在其过去的产地景德镇反而要卖两百元。这种鱼盘似乎成了南通的“古玩特色藏品”。

古玩收藏总是“物以稀为贵”。可能是青花釉里红鲤鱼纹砂底盘在晚清民国时期大量出产、民间较为多见等原因,人们对其研究反而很少,有些陶瓷专家判定其为晚清民国时期民窑粗俗品,有的在瓷器纹饰专著中论述鱼纹章节却对这种鱼盘提都不提。其实,这是对青花釉里红鲤鱼纹砂底盘以偏概全的见解。

笔者一直对青花釉里红鲤鱼纹砂底盘情有独钟,30年来,收集到大量的藏品标本,认真进行了比对研究,颇有心得:

第一,青花釉里红鲤鱼纹砂底盘自清康熙中后期出现,之后历代都沿袭这种纹样生产制作,直至民国从未间断。

第二,鲤鱼纹饰上,清早期追求自然灵动,中期显得饱满美观,清末民国笨拙瘦弱,艺术价值及收藏价值也相应由高走向低。

第三,鱼盘背面以青花芦苇做装饰,画法由繁到简,成了鉴定鱼盘年份的重要依据。

第四,藏品存世量随年代推移逐步变大,即清早期少见,清中期适中,清末民国多见。

笔者以多个标本为例,从各个不同时期对青花釉里红鲤鱼纹砂底盘稍加论述,希望能与广大同好相互交流学习。

康熙鱼盘胎质细白,釉面光亮。青花发色纯正,浓勾淡染,色阶反差较大,特别是鱼头部利用留白,给人以明显的浓淡深浅多层次感觉,具有康熙青花瓷的典型特征。绘画精细并讲究神韵,如鱼鳍及鱼鳞都画得较细腻;注意点睛之笔,眼珠点得有神;鱼身的弯曲处非常自然优美;水草画法讲求逼真、富有变化,且用浮萍穿插其间,画面中的鲤鱼给人有水藻中自在游弋跃动之感(图一)。盘背面用青花饰以芦苇,笔法潇洒、流畅(图一b)。

http://s16/large/002WrhXkgy6MNHA3AvB3f

http://s11/large/002WrhXkgy6MNHBH7626a

http://s1/large/002WrhXkgy6MNHDoMFy60

http://s16/large/002WrhXkgy6MNHEMjZdff

雍正鱼盘画法上虽与康熙鱼盘一致,但青花浓淡反差缩小,特别是较少采用康熙青花色彩五个层次中的“影淡”,体现了雍正青花瓷的一些演变(图二)。盘背面青花芦苇的勾画认真而纤细(图二b)。

乾隆鱼盘青花总体上延续雍正鱼盘青花不十分注重浓淡层次,但在画法上,特别是水草装饰上开始有所创新,并且对后代影响很大。嘉庆、道光时期鱼盘传承乾隆最为成功,盘正面鲤鱼也画得肥美可爱,因此乾嘉道鱼盘几乎难以辨别,只能从鱼盘背面芦苇装饰逐步简化上加以鉴别。咸丰时期盘面鲤鱼只见肥硕却失去神气可爱的份儿,鱼盘背面装饰图案也从此完全没了芦苇的影子。同治之后更是一代不如一代,很好识别。

乾隆鱼盘对后代影响主要有三种情况:

一种是鱼盘青花发色淡雅,鱼儿形态优美;水草画法有所变化,水草被放大,形成被拉开的“v”字形,不用浮萍点缀(图三);鱼盘背面青花芦苇画得拘谨抽象,极具图案化。

http://s2/large/002WrhXkgy6MNHMVyXn01

图六嘉庆鱼盘正面沿袭乾隆这种 “v”字形水草装饰特点,背面芦苇却画得更简约。

http://s3/large/002WrhXkgy6MNHI0jey72

http://s2/large/002WrhXkgy6MNHMg6ch71

图八道光鱼盘也沿袭这种“v”字形水草,且多画了一组,盘背面芦苇简画成只剩一些长短线条。

另一种乾隆鱼盘青花发色浓艳,鱼画得非常粗犷、霸气;水草也被夸张放大,画成“八”字形或倒“山”字形,有浮萍点缀(图四);盘背面青花芦苇的勾画与康、雍朝比,有的显得松散、不注意形似。

图七嘉庆鱼盘正面沿袭乾隆鱼盘肥鱼加“八”字形和倒“山”字形水草的纹饰;背面采用乾隆鱼盘背面只画芦苇头稍部分的装饰方法,芦苇头稍画得要简约些。

图九道光鱼盘水草也采用“八”字形或倒“山”字形,盘背面装饰图案简化为三根放射状粗线。

http://s6/large/002WrhXkgy6MNHOtTM195

图十一咸丰时期鱼盘只采用“八”字形水草,且只画三组,不再有浮萍点缀。盘背面装饰简化为一笔头。

http://s8/large/002WrhXkgy6MNHPVtAPa7

还有一种乾隆鱼盘鱼画得呆板,水草被画成冰糖葫芦的形状(图五),盘背面芦苇只画头稍部分。

http://s14/large/002WrhXkgy6MNHRdYIt7d

http://s6/large/002WrhXkgy6MNHSgo2Fc5

图十道光鱼盘沿袭图九乾隆鱼盘绘画特点,但对冰糖葫芦形状的水草画法做了修正,显得比较逼真;盘背面的芦苇或用几根交叉的线条表示。

图十二咸丰时期鱼盘模仿乾隆冰糖葫芦形状水草,但冰糖葫芦画得更为夸张,大多有浮萍点缀;盘背面装饰用两笔横线中间加一两个小点。

http://s2/large/002WrhXkgy6MNHTuOB321

同治时期鱼盘唯独沿袭前代冰糖葫芦形状水草配饰鲤鱼的纹样,并且固定下来(直延续到民国),青花从此以后也不再有层次感。画面更不如前代美观:鱼身有所收窄,弯曲处很不自然,有折断之感;冰糖葫芦形状水草图案化,不再有浮萍点缀(图十三)。

http://s9/large/002WrhXkgy6MNHUFCycf8

光绪、民国时期,出现了商品社会化发展的早期所常见的现象,即为了降低成本,使得对于需求量大、实用性强的商品,只注意产品的数量,不大讲究美观。光绪鱼盘鲤鱼不再有肥腴的身影,且画得简括瘦小,像个老鼠,画面中央留下的多处空白用拉长的线条来填补,使整个画面变得非常杂乱;冰糖葫芦形的水草也画得更为粗略细小(图十四)。

http://s9/large/002WrhXkgy6MNHVOYZ298

http://s2/large/002WrhXkgy6MNHWWgwhc1

http://s14/large/002WrhXkgy6MNHYrb5z4d

民国鱼盘相比光绪画得更为草率,草率到鱼体仿佛只剩下骨架,鱼鳞也被画成大方格,简直是信手涂鸦,只图有个鱼盘可用而已;为了节约生产成本,青花采用艳俗的“洋蓝”,色泽漂浮(图十五)。我国1991年10月发行的《景德镇瓷器》邮票一套六枚,该套邮票精选宋、元、明、清以及民国和当代最具代表性的瓷器为图案,其中6—5正是民国鱼盘(图十六)。笔者认为,民国鱼盘只能是当时景德镇生产的民间用瓷的代表,而不是青花釉里红鲤鱼纹盘的上佳之作。(详见《南通画报》9月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