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考模拟试题——2013年香坊区初中毕业学年调研测试(一)语文试题

(2013-04-17 15:19:14)
标签:

中考模拟试题

文化

分类: 中、高考语文试题

2013年香坊区初中毕业学年调研测试(一)

语文试题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场”、  “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3.考生作答时,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卡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题纸上答题无效。

4.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脏、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一6题各3分;7题每空1分,共7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希冀(jì)     鲜为人知(xiǎn)  一气呵成(hā)

B.殷红(yān)    恪尽职守(kè)    断壁残垣(yuán)

C.炽热(chì)    刚正不阿(ē)     奄奄一息(yān)

D.窒息(zhì)    吹毛求疵(cī)    挑拨离间(jiā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迤逦    正襟危坐    周道如砥        B.寂寥    不可明状    引颈受戮

C.甘霖    乐此不疲    冥思暇想        D.譬喻    重倒覆辙    逢场作戏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最近他公务繁忙,写作时间极少,以至于很多约稿无法完成,可谓著作等身。

B.对于同学们的春游计划,老师颔首低眉,表示赞同。

C.事情如愿以偿了,在回家的路上,他哼着小曲,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

D.千万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给有见识的内行人留下笑柄,贻笑大方。

4.下列关于名著的情节和人物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许云峰——狱中挖秘密通道(《红岩》)

B.曹  操一一赔了夫人又折兵(《三国演义》)

C.保  尔一一烈士墓前凭吊战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D.鲁智深一一三拳打死镇关西(《水浒传》)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你只要有一双聪明能干的手,就能创造财富。

B.中学生写作文,要留心观察生活,写出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C.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就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D.这个富有创意的雕像,作者是出自一位仅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农民之手。

6.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是……………………………………(    )

    忽然远方出现了一片白茫茫的水,      ,地气中船队似的那一片是一些低矮的建筑。

    去①一排紧挨一排的小红船浮在水面上;  ②水面上是一排紧挨一排的小红船;

    ⑧随着吉普车的前进,再仔细看,        ④在前进着的吉普车里,再仔细看,

    ⑤那不是水,而是缥缈的地气,          ⑥这不是水,而是缥缈的地气,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7.按课文原文填空。  

(1)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

(2)                   ,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3)野芳发而幽香,                    。(欧阳修《醉翁亭记》)

(4)                   ,  枳花照驿墙。    (温庭筠《商山早行》)

(5)今夜偏知春气暖,                   。(刘方平《月夜》)

(6)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李白的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句子是: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鱼我所欲也》,回答8一一10题。(8分)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商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奠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8.  (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苟得    (2)乡

9.  (4分)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10.(2分)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回答:在对待“义” 的态度上。作者赞同的是什么做法?反对的是什么做法?

  (1)赞同:

  (2)反对:

(二)阅读《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回答11一一14题。(10分)

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

石无鱼

    (1)雨后,我们常能闻到泥土的清香味儿。这些清香从哪儿来呢?据专家研究。它来自泥土中一种叫“放线菌”的细菌。

    (2)土壤是种类繁多的细菌的乐园。在显微镜下,你会观察到这样一类与众不同的细菌:别的细菌多是圆形、椭圆形的,而它们看起来却是丝状的。那些丝状细菌有的像一棵树,树上有时还结着“果实”;有的像一根草,仿佛还开着花,煞是好看。这类细菌生物学上就称为放线菌。

    (3)放线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所以你看到它长得像一棵树也好,一根草也罢,其实都只是一个细胞。那些奇形怪状的丝,是它的菌丝。菌丝覆盖了很大的空间,这对于寻找食物大有好处。放线菌能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正是这种物质,让我们能闻到一股泥土的清香。

    (4)为何雨后泥土的清香让人感受更明显呢?

    (5)因为放线菌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细菌,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当土壤干旱的时候。它的菌丝就会在头部长出孢子,放线菌渐渐枯死后,留下的这些孢子只要遇到合适的条件。又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

    (6)下雨时,雨水冲开了土壤,这些晴天时埋在土中的孢子长成的放线菌随着潮湿空气中的小液滴四下弥漫。当它们被吸入鼻孔,我们就能感觉到一股泥土的清香。土地干旱越久,就有越多的放线菌孢子存在,所以雨后泥土的清香在久旱之后尤其明显。

    (7)放线菌的作用当然不只是让人闻到清香,它也是生产抗生素的宝库。时至今天,人类已经发现了5000多种抗生素,其中就有4000多种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如链霉素就是从土壤中一种叫“灰色链丝菌”的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四环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也都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

    (8)放线菌的作用还不止于此,我们平常烹饪时调味用的味精,也是通过它们制造的。如今,它们还是科学家研究生物发育、细胞分化的便利材料。

11.(4分)通读全文,说说放线菌的作用有哪些?

12.(2分)请概括“雨后泥土的清香让人慼受更明显”的原因。

13.(2分)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别的细菌多是圆形、椭圆形的,而它们看起来却是丝状的。(        )

  (2)时至今天,人类已经发现了5000多种抗生素,其中就有4000多种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         )

14.(2分)根据上下文内容,说说第(2)段中加点的“果实”具体指什么?

(三)阅读《泼妇》,回答15——19题。(15分)

泼 

侯德云

    (1)村里人一提起母亲就感到头痛。他们说:“老姜活着的时候,他老婆挺好的一个人。老姜一死,他老婆就变成了泼妇,这事真是蹊跷。”他们说的老姜,是我的父亲。   

    (2)由于母亲的名声不好,我的两个姐姐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却找不到婆家。村里人说:“泼妇的女儿,将来肯定也是个泼妇,娶了她,整天冒烟喷火的,日子就没法过了。”   

    (3)那时候我还小,还在读初中,还不懂谈婚论嫁的事,对村里人的闲言碎语也不在乎。我的两个姐姐却很在乎。特别是我二姐,对母亲非常不满,说起话来像刀子似的。

    (4)二姐说:“咱妈太不像话了,骂街上瘾,我的脸都让她丢尽了。

    (5)大姐叹了一口气说:“别这样说妈,她也不容易。“

    (6)我不明白大姐为啥要说母亲也不容易,我看她挺容易的。不管是谁,要是惹了她,她一下子就上了房,站在房顶上破口大骂。母亲骂街的本领村里找不出第二个,像唱歌似的,能从夕阳西下一直骂到满天繁星。

    (7)母亲的开场白总是这样:“你让狗屎糊住了眼睛啊,欺负我一个寡妇家……”

    (8)村里的孩子真就把它编成了一首歌,到处传唱。

    (9)每次听到这首歌,我都低着头不敢抬起来,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10)那时候村子里偷盗成风,但在我的记忆里,我们家连续多年,连一根鸡毛和一片菜叶也没有丢过。

    (11)姐每次对母亲口出怨言,大姐总要说一句:“别这样说妈,她也不容易。”

    (12)后来我才知道,大姐为啥要这样说。

    (13)大姐的长相还是可以的,庄稼活儿也干得好。生产队长是个好色鬼,喜欢跟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动手动脚。他看上了我大姐,对她说,过几天就要评公分了,你依了我,我让你挣最高公分,说完就动起了手脚。大姐没有依他,红着脸,喘着粗气跑回了家。

    (14)过了几天,果然评工分了,大姐是女社员里公分最低的。母亲觉得奇怪,追问队长。队长说大姐的思想不好,不服从领导。母亲回到家里追问大姐为啥不服从领导,大姐把队长调戏她的事情说了。母亲听完立刻就爆炸了,她先是站在房顶上喷了几脸盆唾沫星子,然后又闯进队长家里。很快,大姐的公分就跳到了最高点。   

    (15)这些事,都是村里人跟我说的,他们还活灵活现向我描述了母亲闯进队长家门的情景。

    (16)他们说:“你妈脱掉了自己的上衣,躺到队长家的炕头上,对队长说,要欺负你就欺负我吧,离我女儿远一点。”

    (17)他们还笑嘻嘻地说:“你妈走了以后,队长那个老婆像个疯子似的,把队长的驴脸抓出了几道血印子。”

    (18)从那时开始,母亲的名声就坏掉了。母亲所幸破罐子破摔,变成了一个真正的泼妇。

    (19)二姐的亲事被退掉的那天晚上,她跟母亲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她关紧了家门,跟母亲大吵大闹。母亲一声不吭,二姐吵累了,就趴在桌子上抽泣,这时母亲才开始说话。

    (20)母亲说:“我要是不变成泼妇,我们这一家人可怎么活下去呀。”

    (21)大姐哭了。母亲哭了。我也哭了。二姐哭的更厉害了。先是无声的哭,之后是小声哭,最后是放声大哭。我们流了很多很多泪水。我们在泪水中漂浮起来,摇摇晃晃,就像是坐在一条小船上一样。

    (22)那一天,我们全家人都把自己的泪水哭干了。以后不管遇到怎样的伤心事,谁也没有掉过一滴眼泪。

15.(2分)文章第(1)段说“……老姜一死,他老婆就变成了泼妇。”文中哪些情节表现了母亲的“泼”?请用简洁的语言举出两例。

16.(3分)文中详写了大姐受欺负,母亲为其讨回公道一事,有何作用?

17.(4分)第(21)段说“大姐哭了。母亲哭了。我也哭了。二姐哭的更厉害了。”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说说大家的哭中包含了哪些复杂的感情?

18.(3分)对于母亲的“泼”村里人感到蹊跷,二姐感到丢脸,大姐却说“她也不容易。”你是如何看待母亲的“泼”的?

19.(3分)说说你对结尾划线句含义的理解。

(四)阅读《做人要“知足知不足”》,回答20一一23题(12分)

做人要“知足知不足”

    (1)曾见冰心老人为别人题座右铭:“知足知不足”。

    (2)做人首先要“知足”。所以中国有一句老话叫“知足常乐”为大家所尊奉。什么叫“知足”呢?还是先查一下词典吧。  《现代汉语词典》说:“知足;满足于已经得到的(指生活、愿望等)。”如果每个人都能满足于已经得到的东西,社会必能安定,天下必能太平,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可是社会上总有一些不安分守己的人,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样的人往往要栽大跟头。对他们来说,“知足常乐”这句话就成了灵丹妙药。

    (3)但是知足也要分场合。在旧社会,穷人吃草根树皮,阔人吃燕窝鱼翅。在这样的场合下,你劝穷人知足,能劝得动吗?正相反,应当鼓励他们不知足,要起来斗争。这样的不知足是正当的,是有重大意义的,它能伸张社会正义,能推动人类社会前进。除了场合之外,知足还有一个度的问题。什么叫度?笼统言之,就是适当的限度。人们常说的“安分”“非分”等等,指的就是适当的限度。这个限度也是极难掌握的,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的,勉强找一个标准的话,那就是“约定俗成”。我想,冰心老人之所以写这一句话,其意不过是劝人少存非分之想而已。

(4)做人还要“知不足”。这里所谓“不足”,指的是“不足之处”,“不够完美之处”。这句话同“自知之明“有联系。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了句老话:“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一句话暗示给我们,有自知之明并不容易,否则这一句话就用不着说了。事实上也确是如此。就拿现在来说。我所见到的人,大都自我感觉良好。专以学界而论,有的人并没有读过几本书,却不知天高地厚,以天才自居,靠自己一点小聪明狂傲自睢,骂尽天下一切文人,大有一枝笔横扫六合之概,令明眼人感到可笑又可怜。这种人往往没有什么出息。因为,又有一句中国老话:“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还有一句中国老话:“学海无涯。”说的都是真理。但在这些人眼中,他们已经穷了学海之源,往前再没有路了,进步是没有必要的。他们除了自我欣赏之外.还有什么出息呢?

    (5)古代希腊人也认为自知之明是可贵的,所以语重心长地说出了“要了解你自己!”中国同希腊相距万里,可竟说了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话,可见这些话是普遍真理。中外几千年的思想史和科学史,也都证明了一个事实。只有知不足的人才能为人类文化做出贡献。

20.(3分)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1.(4分)请综合文章内容说说“知足”和“知不足”的含义。

  (1)知  足:

  (2)知不足:

22.(2分)文章第(3)段是从哪两个角度论述“知足”的?

23.(3分)文章第(4)段中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观点?

    语文调研测试(一)  第7页  (共8页)   

三、作文(50分)   

24.请在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作文。

(1)命题作文

    台湾电影史上的扛鼎之作《搭错车》主题曲《酒干倘卖无》里面有一句歌词:“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宋代苏轼《江城子》里。有一句词:“不思量,自难忘!”古今诗人的心灵都是相通的,总有一种情感让人刻骨铭心!

    有些事,有些人,有些东西,有些地方.是烙在骨子里,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请以“永远也不会忘记”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2)材料作文

    一个人有一张出色的由黑檀木制成的弓。他用这张弓射的又远又准,因此珍惜它。有一次,他仔细观察它时,说道:“你稍微有些笨重!外观毫不出色,真可惜!一一不过这是可以补救的!”他思忖:“我去请最优秀的艺术家在弓上雕一些图画。”于是他请艺术家在弓上雕了一幅完整的行猎图。

    “还有什么比一幅行猎图更适合这张弓的呢!”这个人充满了喜悦,“你正应配有这种装饰;我亲爱的弓!”一面说着,他就试了试。他拉紧了弓,弓却断了。

    这个故事至少给我们这样一些启示:重外表而轻内在,将会贻害无穷;任何事物都会有残缺,不必事事苛求完美;不事雕琢的朴素人生照样绽放生命华彩。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文章的主旨必须从所给的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⑧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级、人名。

 

 

 

 

 

2013年香坊区初中毕业学年调研测试(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6题各3分:7题每空1分,共7分)

1.B  2.A  3.C  4.B  5.C  6.C

7.(每空1分,错字、添字、漏字则该空不得分)

(1)铜雀春深锁二乔  (2)烽火连三月(3)佳木秀而繁阴(4)槲叶落山路(5)虫声新透绿窗纱    (6)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鱼我所欲也》,回答8一一10题。  (8分)

8.(1)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  的意思。  (2)乡:通“向”,从前。(每词1分,共2分。)9.(1)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  (2)  (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10.赞同的是舍生取义(重义轻生等)的做法;反对的是见利忘义(苟且偷生、贪图享受等)的做法.意思对即可。(2分)

(二)阅读《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回答11一一14题(10分)

11.能释放出一种化学学物质,让我们能闻到一股泥土的清香;能提炼抗生素;能制造味精;是科学实验的便利材料。  12.因为放线菌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下雨时,雨水沖开了土壤,埋在土中的放线菌随着潮湿空气中的小液滴四下弥漫,我们就能感觉到一股泥土的清香。(2分)13.(1)作比较  (2)列数字(2分)14.菌丝头部长出的孢子(2分)

(三)阅读《泼妇》,回答15一一19题。  (15分)

15.(1)一旦有人惹着她,她就上房破口大骂。  (2)骂人像唱歌,以至于小孩子真的把她骂人的话编成了歌。  (3)骂人的开场白总是“你让狗屎糊住了眼睛啊……”  (4)生产队长欺负大姐,她先是上房骂,再到队长家里躺到床上闹。(写出任意两条即可)(2分)16.一是通过大姐受欺负一事,表现孤寡生活的艰难,照应了大姐所说的“妈也不容易”;二是通过大闹队长家,表现母亲泼妇的性格;同时,母亲的大闹,换回了大姐的高工分,有力地印证了后文母亲所说的“我要是不变成泼妇,我们这一家人可怎么活下去呀”,从而看出母亲的泼妇性格是艰难的生活所致,而非天性。(2分)17.有艰难生活的辛酸,有二姐被退婚的无奈,有母亲对儿女的疼爱,更有儿女对母亲的理解。(4分)18.母亲的“泼”,是在无助的生活中坚强和智慧的表现,是维持生活、保护儿女的一种特殊方式和无奈之举。(3分)

19.从那天以后,我们不仅理解了母亲,更从母亲那里学会了坚强,以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能坚强地面对。(3分)

(四)阅读《做人要“知足知不足”》,回答20一一23题(12分)

20.做人既要懂得知足,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  (或做人要“知足知不足”。(3分)

21.“知足”就是“满足于已经得到的(指生活、愿望等)”;  “知不足”就是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  “不够完美之处”。(每词2分,共4分)22.是从知足要分场合和知足要有度两个角度论述“知足”的。(2分)23.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工分),充分证明了做人要知不足(或人贵有自知之明)的观点(2分)。(共3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