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语堂写作法

(2012-09-30 03:48:43)
标签:

名家写作法

杂谈

分类: 写作

林语堂写作法

    林语堂(1895——1976)是现代著名的作家。他学贯中西,既能以中文写作,又能以英文写作;既能写古文,又能写白话文;既能写散文,又能写小说。文笔机智幽默,语言流畅自然,有“幽默大师”之称。其所著《生活的艺术》、《京华云烟》、《吾国与吾民》、《苏东坡传》等书,都颇受读者欢迎,影响很大。

    关于读书的艺术和方法,林语堂谈得很多,关于写作的艺术和方法,虽然他也写过《写作的艺术》、《怎样洗炼白话入文》、《论文》、《做文与做人》、《今文八弊》、《小品文之遗绪》等一些与写作有关的文章,但毕竟不如他的读书方面的文章影响大。好在他也谈到过写作方法和技巧的问题,这里也不妨总结和归纳一下,大约有四点。

    第一,作文如妇人育子,必先受精怀胎,然后产出。

    与其他许多作家一样,林语堂写作也有一个先打腹稿和脑中构思的习惯,至成熟方落笔。他把这个过程形象地以妇人生育怀胎来作比喻。他说:

    文人作文,如妇人育子,必先受精,怀胎十月,至肚中剧痛,忍无可忍,然后出之。

    那么,怎样算是受精?他认为是多读有骨气文章,有独见议论”。有两种情况易造成死胎,一种是“时机未熟,擅自写作,是泻痢腹痛误为分娩,投药打胎,胎则死”;另一种是“出卖良心,写违心话,是为人工打胎,胎死”。如能“及时动奇思妙想,胎活矣大矣,腹内物动矣,母心窃喜,至有许多话,必欲迸发而后快,是创造之时期到矣”。自古以来,还没有人像林语堂这样来比喻写作现象的,不仅生动,而且贴切。

    第二,写作时要有自己而无圣贤。

    林语堂主张一个人在写作时不要忘了自己,他提倡表现自我。曾说:“怕在文章中用‘吾’字者,必不能成为好作家。”他所说的“吾”字,并不是叫人们在文章中人为地去添加几个“吾”,而主要是鼓励人们去表现自我,要有我在,不要老去想着圣贤之言或文章作法之类。他曾警示人们:

    古来文学有圣贤而无我,故死;性灵文学有我而无圣贤,故生。

    他所说的生与死,可指为死文学或活文学,也可指为文章的死气沉沉或活力处处。总之,文章有我则有生气和活力,无我则全无生气和活力。

    第三,写作一定要抒发真性灵,贵

    林语堂曾和周作人等提倡明代的小品文,他特别推崇明代的“性灵派”,认为袁宏道、钟惺等提倡独抒性灵,大有可取。而他本人也竭力主张文章要“真”,要抒发真性灵。他在《论文》中说:

    发抒性灵,斯得其真,得其真,斯如源泉滚滚,不舍昼夜,莫能遏之,国事之大,喜怒之微,皆可著之笔墨,句句真切,句句可诵。

    在林语堂看来,如果文章了,则不故作奇语,而语无不奇,不求其必传,而不得不传”。所以,林语堂认为文章的“真”字相当重要,有了“真”,文章便会有奇妙无穷的魅力。

    第四,写作归根结底还是要敢于表露灵魂深处的东西。

    林语堂把敢不敢表露灵魂深处的东西这一点看得很重要,认为这是能否成为创造一个为作家基础的真正的文学性格的关键所在。他在《写作的艺术》中说:

    事实上,如果你能告诉一个希望成为作家的初学者,第一步不要过分关心写作的技巧,叫他不要在这种肤浅的问题上空费工夫,劝他表露他的灵魂的深处,以冀创造一个为作家基础的真正的文学性格;如果你这样做,你对他将有很大的帮助。当那个基础适当地建立起来的时候,风格自然而然地成形了,而技巧的小问题便也可以迎刃而解。如果他对

    于修辞或文法的问题有点困惑不解,那老实说也没有什么关系,只要他写得出好东西得了。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林语堂对于写文章、当作家之类的事,还是比较务实的。他不喜欢空谈大道理,而注重一个人写文章的才能和是否能写得出好东西。只要文章成熟而又有风格,说明他具体的技巧问题早已解决而不复存在。

    看来林语堂是个挺有意思的人,他说读书无所谓方法,但还是谈了一大套读书的方法,并冠以《读书的艺术》;他尽管劝人们“不要过分关心写作的技巧”,认为“世间无所谓笔法。吾心目中认为有价值之一切中国优秀作家,皆排斥笔法之说,但他不知不觉中仍谈了一大套有关写作的方法问题。这里所罗列的四点,恐怕仍有挂一漏万之虑,暂时先梳理出来供各位参考吧。

(《名家写作法》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年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