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化塘镇中心小学家访整改措施
(2012-02-02 19:44:37)
标签:
杂谈 |
分类: 计划总结 |
南化塘镇中心小学家访整改措施
根据前一阶段家访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为了今后顺利的开展这项工作,今后家访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帮、勤、细、激。
(1)对生活贫困生家访要“帮”。生活贫困生是班级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弱势群体”。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一些生活贫困生学习情绪极不稳定。因此,班主任老师如果能够经常地家访生活贫困生,就可以有效地调节他们的情绪,对稳定班级控制学生的流失有着重要作用。班主任老师家访生活贫困生要做到三帮:一帮解决难题、二帮鼓舞士气、三帮激发热情。
(2)对行为极端生家访要“勤”。所谓行为极端生是指班级中那些纪律和行为习惯极差的学生。这些学生由于家庭背景复杂,是班级中不安定的因素,是典型的“问题生”。如果对他们出现的问题不及早解决,往往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对行为极端生的家访是班主任老师家访的重中之重。面对此类学生进行家访,不能当学生有问题时才去家访,应该在他们各方面表现好的时候进行家访或许效果会更好。老师在家访时,应尽快找出他们出现问题的“病因”,及时对症下药,使他们逐渐进步成为守纪律的标本、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楷模。
(3)对性格内向生家访要“细”。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由于性格内向生的成因比较复杂,他们中大多存在孤独、多疑、偏执等不良心理,在班级中经常表现为不合群、认死理和好顶牛等现象。有时,如有不慎,还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出现极端行为,以致发生偶发事件。因此,对这些学生进行家访前就首先对他们进行细微的观察与了解,充分掌握准备家访的信息资料,同样,在进行家访时对他们家庭进行细访,也仍然显得尤为必要。
(4)对优生家访要“激”。品学优等生是指班级中思想品德与学习成绩都比较优秀的学生。他们在班级中不仅大多受到老师、家长的青睐和信任,而且也多为班级干部, 是班集体建设中的骨干和核心。正因为是班中的“精英”,所以就更容易出现骄傲自满,不图更大进步,固步自封现象。“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再优秀的学生也有缺点和不足,这就需要班主任老师应根据这些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选择的进行家访。在家访中,互相的交流合作应起到极大地调动品学优等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品格的锻炼,而且还应该起到及时地帮助他们消除骄傲自满、惟我独尊等不良行为习惯,使之更好地促进品学优等生的更快发展和健康成长。
3、做好家访记录,及时反馈。
每次家访后,班主任要及时地写出详尽的家访记录,把家访过程、家访达成的共识,家访中受到的启发及家访中发现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并根据学生在校内的学习、行为表现,结合家访中了解掌握的资料,及时反馈,对学生重新分析评估,制定新的教育方案和措施,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深化教育。
4、家校通信畅通,随时监督学生的情况
虽然,上门家访是我们今天谈论的主要话题,但通过手机电话、网络交流沟通所起到的快捷作用,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仍然显露出不可替代的作用。电话的交流仍然是班主任和家长联系的方式之一,在这里,家长往往充当家庭交通警察的角色,与班主任共同采取教育措施加以疏导。班主任也可把学生存在的问题和点滴进步,通过打电话的方式随时告知家长,家校共同配合教育、督促。如在交流中发现学生存在了问题,老师与家长就亮红灯,分析原因、寻找对策、采取措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学生取得点滴进步,老师与家长就亮绿灯,及时给予表扬鼓励,长期这样,学生就能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总之,在家访中,教师既能向学生家长面对面地宣传教学改革的发展思路,宣传实施素质教育的全过程,又能就学生在学校与社会上的各种行为表现,思想动态等等,与家长及时交流沟通,取得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深刻了解和对教师工作的理解与配合。同时,教师通过家访能及时掌握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中的要求与建议,全面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积极弥补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自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因此,有计划、有目的地搞好家访工作,是因材施教全面搞好教学管理和班级工作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