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凯利公式的理解
古代先人很早就发现了“欲速则不达”这个真理。我让上中学的女儿举例说明这个成语,她说她骑自行车去学校,如果骑得太快就容易摔跤。所以“欲速则不达”这个道理应该是浅显易懂的。然而在期货市场,还是有很多人因“骑得太快”(仓位太重)而“摔跤”(巨亏或爆仓)。
那么,合理的(或理论上最佳的)仓位应该如何确定呢?
对于系统交易者,在胜率、盈亏比、回撤率等参数(理论值)知道后,应该可以有一个最佳仓位值。最初,我虽然知道有这样一个“理论最佳仓位”,但我不知道如何求出来。我用了实证的方法。我的交易系统运行了八个月,大致形成了一条进二退一的资金曲线,我就在Excel上计算,结果进二退一条件下最佳的回撤率是20%(下图红色线)。
http://s3/mw690/002WnAmYgy6WI9wjwNYe2&690
接着我又计算了其他各种收益率/回撤率的情形,比如进三退一条件下的最佳的回撤率是30%等等。
通过这些计算,我大致得出下列结论:
1、
2、
3、
4、
5、
6、
但我仍然不知道如何计算对应最佳回撤率的最佳持仓比例。我只知道仓位越重回撤率越高,仓位越轻回撤率越低。直到我最近又一次重读凯利公式。虽然很早以前我就知道有凯利公式,但我读不懂,因为那时的我还不是系统交易者。
凯利公式是这样的:
F=[(R+1)×P-1]/R
F-------最佳仓位比例
R-------盈亏比(平均每单盈利额/平均每单亏损额)
P--------胜率(盈利单数/总单数)
最初由物理学家凯利发现并用于电子信息流量计算,然后被数学家用于拉斯维加斯的21点赌博(据说收获颇丰),现在被很多期货交易员用于头寸管理的这个凯利公式,有什么特点呢?
1、
2、
3、
4、
现在我可以计算我的最佳持仓比例了。将我的交易系统的参数(P=50%,R=2)应用凯利公式的结果是,F=25%,即我的最佳持仓仓位比例是总资金的四分之一。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因为交易系统参数具有不稳定性,历史会重演但不会精确地重演。好在我实际的仓位比例比理论值低不少,很好的符合了我的保守性原则。
最后还要说明的是,凯利公式是个高度简化的理论公式,最初也不是为期货交易设计的。据说也仅适用于单个合约的长期连续交易,而对于多品种并行组合交易,对于长线加减仓位交易,其效果如何则不得而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