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录林琴南先生 作者:郑振铎

(2015-11-03 09:39:48)
标签:

军事

文化

分类: 林纾专题
    林琴南先生 作者:郑振铎        来源: 學衡的日志

   林琴南先生以翻译家及古文家著名于中国的近三四十年的文坛上。当欧洲大战初停止时,中国的知识阶级,得了一种新的觉悟,对于中国传统的道德及文学都下了总攻击;林琴南那时在北京,尽力为旧的礼教及文学辩护,十分不满意于这个新的运动。于是许多的学者都以他为旧的传统的一方面的代表,无论在他的道德见解方面,他的古文方面,以及他的翻译方面,都指出他的许多错误,想在根本上推倒他的守旧的道德的,及文学的见解。这时以后的林琴南,在一般的青年看来,似乎他的在中国文坛上的地位已完全动摇了。然而他的主张是一个问题;他的在中国文坛上的地位,又另是一个问题;因他的一时的守旧的主张,便完全推倒了他的在文坛上的地位,便完全堙没了他的数十年的辛苦的工作,似乎是不很公允的。 

     现在,这位中国的老文学家已于今年十月九日在北京的寓所里逝世了。林琴南先生的逝世,是使我们去公允的认识他、评论他的一个机会。现在,他的顽固的言论已不能再使我们听见了,我们所有的是他的三十余年的努力的成绩。“盖棺论定”。我们现在可以更公正的评判他了。 

    林琴南先生以翻译家及古文家著名于中国的近三四十年的文坛上。当欧洲大战初停止时,中国的知识阶级,得了一种新的觉悟,对于中国传统的道德及文学都下了总攻击;林琴南那时在北京,尽力为旧的礼教及文学辩护,十分不满意于这个新的运动。于是许多的学者都以他为旧的传统的一方面的代表,无论在他的道德见解方面,他的古文方面,以及他的翻译方面,都指出他的许多错误,想在根本上推倒他的守旧的道德的,及文学的见解。这时以后的林琴南,在一般的青年看来,似乎他的在中国文坛上的地位已完全动摇了。然而他的主张是一个问题;他的在中国文坛上的地位,又另是一个问题;因他的一时的守旧的主张,便完全推倒了他的在文坛上的地位,便完全堙没了他的数十年的辛苦的工作,似乎是不很公允的。 

现在,这位中国的老文学家已于今年十月九日在北京的寓所里逝世了。林琴南先生的逝世,是使我们去公允的认识他、评论他的一个机会。现在,他的顽固的言论已不能再使我们听见了,我们所有的是他的三十余年的努力的成绩。“盖棺论定”。我们现在可以更公正的评判他了。

 

           

      我们要论林琴南,不能不先知道些他的生平。他名纾,别署冷红生。为福建省之闽县人,生于公元一千八百五十二年(即清文宗咸丰二年),卒时得年七十三。他自己说:“家贫而貌寝,且木强多怒。”(《冷红生传》,见《畏庐文集》)这是实在的,他性质之刚强善怒,差不多稍亲近他的人都知道的。有许多人,颇因此与他疏离。但他虽时时怒责别的人,常使受者难堪,而当他们有危急,有需求时,他却不惜奔走营求以救其困难。他的热情,不仅于此可见。差不多他终生都在这热情的生活中度过;在他的文集中及他的翻译作品的序上,都可以见到他的异常热烈的言论。如他在《不如归》的序上说的:“余译竟,若不胜有冤抑之情,而欲附此一伸,以质之海内君子者。……果当时因大败之后,收其败馀之残卒,加之豢养,俾为新卒之导,又广设水师将弁学校,以教育英隽之士,水师即未成军,而后来之秀,固人人可为水师将弁者也。须知不经败衄,亦不知军中所以致败之道。知其所以致败而更革之,仍可自立于不败……纾年已老,报国无日,故日为叫旦之鸡,冀我同胞警醒,恒于小说序中,摅其胸臆。”由他的许多文字上,可以知道他是一个非常热烈的爱国者。他的热情直至于七十的高龄还不稍衰。他又是一个很清介的人。自他在公元一千八百八十二年《即光绪壬午》得了举人之后。便弃绝了制举之业,专力于古文。初在北京各学堂如京师大学堂,闽学堂等处教书。后来偶然译了一部小仲马的《茶花女遗事》,得了无数人的赞颂;他对于译书的兴趣因之大增。此后便继续的译了不少欧洲各国的作品——以英法为最多——出来。他的后来的生活,即以译书售稿为供给。他不懂得任何的外国语,他的译书,乃由一个懂得原文的译者, 口译给他听,他便依据了口译者的话写成了中文。他写得非常快,他自己说,他每天工作四小时,每小时可译千五百言,往往口译者尚未说完,他的译文已写完毕。他的译文谬误,常所不免。他自己说:“急就之章,难保不无舛谬。近有海内知交投书举鄙人谬误之处见箴,心甚感之。惟鄙人不审西文,但能笔述,即有讹错,均出不知。”(《西利来郡主别传》序)(此书译本于公元1908年出版)他不懂原文,这是他最吃亏的地方;大约他译文的大部分的错误,都要归咎到口译者的身上。他的晚年的生活,除了译书之外,并靠卖画为生。有人说,他的画较他的古文为好。他当七十岁的高龄时,还是一天站立在画桌前六七个小时,不停不息的作画。他实是一个最劳苦的自食其力的人。他的朋友及后辈,显贵者极多,但他却绝不去做什么不劳而获的事或去取什么不必做事而可得的金钱。在这一点上,他实在是最可令人佩服的清介之学者。这种人现在是极不容易见到的。

       

    他自己做的作品很多,小说有《金陵秋》,《官场新现形记》,《冤海灵光》,《劫外昙花》, 《剑胆录》, 《京华碧血录》等;笔记有《技击余闻》, 《畏庐琐记》, 《畏庐漫录》;传奇有《天妃庙传动, 《合浦珠传奇》及《蜀鹃啼传奇》;诗歌有《闽中新乐府》,《畏庐诗存》等二种;此外尚有《畏庐文集》, 《畏庐续集》, 《畏庐三集》等三种。

     他自作的小说实不能追踪于他所译的大仲马,史各德,及狄更司诸人之后;他的小说每喜取一实在的故事,而以一二个幻造的人物的爱情与遭遇为全书的脉络,而此种脉络又不能联集于全书之中。如他的《金陵秋》,本叙辛亥革命的故事,却以王仲英、胡秋光为主人翁,以他们二人的恋爱为全书的脉络。他的《官场新现形记》则所叙的是袁世凯称帝前后的时事及国会议员的事,却又以王癯仙及郑素素为主人翁,以他们二人的恋爱为全书的脉络。《劫外昙花》也是如此(但所叙的是吴三桂事)。《京华碧血录》也是如此。他的主人翁差不多与书中所叙的故事无大关系,他的目的好像是叙当时的革命及称帝等故事,同时又好像是叙主人翁的恋爱故事。我们读之殊不能寻出他们的顶点与中心思想之所在。他所描写的主人翁,也都是幻造的,经过林琴南他自己的理想化了的,绝不似一个生人。如《官场新现形记》中的王癯仙,本是一个儒生,却又能飞镖,以及点穴之法,世间决难有此种人。所以他的自作小说实不能算是成功。我们或者可以称这一类的小说为“长篇的笔记”, 因为他们极类他的笔记,而绝无他所译的狄更司诸人的小说的气氛。至于他的笔记。则完全是旧的笔记,如《聊斋志异》之流的后继者,我们可以不必去注意他们。

    但他的小说虽不能认为成功之作,却有两点值得使我们赞颂:第一,中国的“章回小说”的传统的体裁,实从他而始打破——虽然现在还有人在做这种小说,然其势力已大衰——呆板的什么“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等回目,以及什么“话说”“却说”,什么“且听下回分解”等等的格式在他的小说里已绝迹不见了。第二,中国小说叙述时事而能有价值的极少;我们所见的这一类的书,大都充满了假造的事实,只有林琴南的《京华碧血录》, 《金陵秋》,及《官场新现形记》等叙庚子义和团,南京革命及袁氏称帝之事较翔实;而《京华碧血录》尤足供给讲近代史者以参考的资料(近来很有人称赞此书)。

    他的传奇也很可以使我们注意。所谓“传奇”向来都是叙恋爱的,叙“悲欢离合”之刻板式的故事的——只有极少数是例外——林琴南的传奇则完全不是叙述这些事的。他的《蜀鹃啼传奇》叙杭州义和团运动时吴德绣被杀的事,他的《天妃庙传奇》叙谢让遣戍的事,他的《合浦珠传奇》叙陈伯沄推产还原主的事。旧的传奇,必不能无“旦”,第一出必叙“生”。第二出必叙“旦”,他的三种传奇则绝未一见旦角;旧的传奇必有四十出或五十出,他的传奇则至多不过二十出,少则只有十出;他可算是一个能大胆的打破传统的规律的人。   

      我们读《蜀鹃啼传奇》,颇可窥见他对所谓“拳乱”看法的一斑:(丑)下官苞藻夷,夔府人也。以先人百战东南,得有五等之爵。下官依阶乎进,得为巡道。昨奉省中大帅急檄,云是奉旨,将所有教士教民一概斩首。我却胆小, 不敢举动, 已请西安县吴德绣前来商量办法。来,你传西安县吴老爷到此,吾有交派。 (贴)晓得。下面听者, 大人有话。传西安吴令入见。 (外) (冠服上)西安县知县吴德绣进谒大人。(丑)请坐。(外)谢坐。大人有何分付?(丑)本日得省中严札,云已奉旨将郡中教士教民一起歼灭, 以清乱萌。(外大骇介)大人,这是那里说起!

      [北骂玉郎带上小楼]他多大工夫敢灭除,全胡闹, 恣跳踉。只有包头赤布曰焚香,扇妖氛,观者如墙。 (卑职早有所闻。长夜喊人烧香泼水, 声音惨厉,如鬼师之叫魂,而百姓唯唯。)听师兄主张, 听师兄主张, 瞧着他画灵符, 毁了洋房,(只可怜无故街坊, 与洋楼左近者付之焚如。)寄妻儿何方?寄妻儿何方?那个悯穷黎冤状!那个说团民混帐!好江山误了端刚,好江山误了端刚。居然看皇涂荐沮,颠倒朝章。这贼心肠,佥邪放, 肆意狂猖。 (恨卑职手无权力,把这)铁布衫,红灯照,一一挂头颅市上。 ——第八出《抗檄》这表明了林琴南先生对于反对义和团的人表示十二分的同情。他叙义和团杀死吴德绣后的一段对话:(净)奸细已死, 我们可焚烧教堂,杀尽教士。(丑)大家须仔细,不要累我。 (众) 自有朝廷担此大任, 我辈且行吾事。集中地把当时义和团及若干官吏的心理作了描写。

     在他的《闽中新乐府》里,可以看出林先生的新党的倾向。《闽中新乐府》共五十首,都是他在清光绪中叶——戊戌变法之前——所作的,那时他还住在福州, 日与友辈谈新政,于是作了这许多首诗,以表示他的见解。现在抄录数则于下:村先生 讥蒙养失也

    村先生,貌足恭,训蒙《大学》兼《中庸》。古人小学进大学,先生躐等追先觉。古人登高必先卑,先生躐等追先知。童子读书尚结舌,便将大义九经说。谁为鱼跃孰鸢飞,且请先生与式微。不求入门骤入室,先生学圣工程疾。村童读书三四年, 乳臭满口谈圣贤。偶然请之书牛券,却寻不出上下《论》,书读三年券不成,母咒先生父成怨。我意启蒙首歌括, 眼前道理说明豁。论月须辨无嫦娥,论鬼须辨无阎罗。勿令腐气入头脑,知识先开方有造。解得人情物理精,从容易入圣贤道。今日国仇似海深,复仇须鼓儿童心。法念德仇亦歌括,儿童读之涕沾襟。村先生,休足恭,莫言芹藻与辟雍, 强国之基在蒙养。儿童智慧须开爽,方能凌驾欧人上。

   兴女学 美盛举也

    兴女学,兴女学,群贤海上真先觉。华人轻女患识字,家常但责油盐事。夹幕重帘院落深, 长年禁锢昏神智。神智昏来足又缠, 生男却望全先天。父气母气本齐一,母苟蠢顽灵气失。胎教之言人不知,儿成无怪为书痴。陶母欧母世何有,千秋一二挂人口。果立女学相观摩, 中西文字同切磋。学成即勿与外事,相夫教子得已多。西官以才领右职,典签多出夫人力。不似吾华爱牝鸡, 内人牵掣成贪墨。华人数金便从师, 师困常无在馆时。丈夫岂能课幼子,母心静细疏条理,父母恩齐教亦齐,成材容易驳骚起。母明大义念国仇,朝暮语儿怀心头。儿成便蓄报国志, 四万万人同作气。女学之兴系匪轻,兴亚之事当其成。兴女学,兴女学,群贤海上真先觉。

    破蓝衫叹腐也

   破蓝衫, 一着不可脱,腐根在内谁能拔。案上高头大讲章,虚题手法仁在堂。子史百家在杂学,先生墨卷称先觉。腐字腐句呼清真, 熟字连篇不厌陈。中间能炼双搓句, 即是清才迥出尘。试南省,捷秋闱, 丝纶阁下文章静。事业今从小楷来, 一点一画须剪裁。五言诗句六行折,转眼旋登御史台。论边事,尊攘咬定《春秋》义。边事凄凉无一言,别裁伪体先文字。吁嗟乎, 堂堂中国士如林, 犬马宁无报国心。一篇制艺束双手,敌来相顾齐低首。我思此际心骨衰,如何能使蒙翳开。须知人才得科第, 岂关科第求人才。君不见曾左胡, 岳岳人间大丈夫。救时良策在通变, 岂抱文章长守株。

在康有为未上书之前,他却能有这种见解,可算是当时的一个先进的维新党。但后来,他的思想却停滞了——也许还有些向旧的方向倒流回去的倾势。到了最近四五年间,他更成了一个守旧党的领袖了。这大约与他的环境很大关系,戊戌之前,他是常与当时的新派的友人同在一起,所以思想上不知不觉的受了他们的熏染;后来,清廷亡了,共和以来,他渐渐的变成了顽固的守旧者。这样的人实不仅林先生一个。有好些人都是与他走同样的路的。他的古文自称是坚守桐城派的义法的。但桐城派的古文,本来不见得高明;我们现在不必再去论他。

      总说一句,林琴南先生自己的作品,实不能使他在中国近代文坛上站得住一个很稳固的地位;他的重要乃在他的翻译的工作而不在他的作品。 

下面略论论他的翻译。

       

     林琴南先生的翻译,据我所知道的, 自他的《巴黎茶花女遗事》起,至最近的翻译止,成书的共有一百五十六种;其中有一百三十二种是已经出版的,有十种则散见于第六卷至第十一卷的《小说月报》而未有单刻本, 尚有十四种则为原稿,还存于商务印书馆未付印。也许他的翻译不止于此,但这个数目却是我在现在所能搜找得到的了。在这一百五十六种的翻译中,最多者为英国作家的作品,共得九十三种,其次为法国,共得二十五种,再次为美国,共得十九种,再次为俄国,共得六种,此外则希腊,挪威,比利时,瑞士,西班牙, 日本诸国各得一二种。尚有不明注何国及何人所作者,共五种。这些翻译大多数都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只有《利俾瑟战血馀腥记》及《滑铁庐战血馀腥记》二书由文明书局出版,《青铁》及《石麟移月记》(此二书俱为不注明何国何人所作者。)由中华书局出版而已;至于《黑奴吁天录》一书,则不知何处出版。

     就这些作品的原作者而论,则较著名者有莎士比亚(W. Shakespeare),地孚(Defoc),斐鲁丁(Fielding),史委夫特(Swift),却尔司。兰(Charles Lamb),史蒂文生(L.Stevenson),狄更司(Charles Dickens),史各德(Scott),哈葛德(Haggard),科南.道尔(Conan Doyle),安东尼·贺迫(Anthony Hope)(以上为英);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 Irving),史拖活夫人(Mdm Stowe) (以上为美);预勾(V.Hugo),大仲马(Alexander Dumas),小仲马(Alexander Dumas,fil), 巴鲁萨(Balzac)(以上为法);以及伊索(AEsop)(希腊),易卜生(Ibsen)(挪威),威司(Wyss)(瑞士),西万提司(Cerventes)(西班牙),托尔斯泰(L.Tolstoy)(俄),德富健次郎(日本)等。在这些作家中,其作品被林先生译得最多者为哈葛德,共有《迦茵小传》,《鬼山狼侠传》, 《红礁画桨录》,《烟火马》等二十种;其次为科南.道尔,共有《歇洛克奇案开场》, 《电影楼台》, 《蛇女士传》,《黑太子南征录》等七种;再次为托尔斯泰,小仲马及狄更司,——托尔斯泰有六种,为《现身说法》 (Childhood, Boyhood and Youth}, 《人鬼关头》 (The Death Of Ivan Ilyitch),《恨缕情丝》(Krentzer Sonata and the Famliy Happiness),《罗刹因果录》,《社会声影录》(Russian Proprietor)(以上三种为短篇小说集)及《情幻》;小仲马有五种,为《巴黎茶花女遗事)(Le Dame auxCam61ias), 《鹦鹉缘》, 《香钩情眼) (Antorine),《血华鸳鸯枕》,《伊罗埋心记》;狄更司有五种,为《贼史》(O- liverTwist), 《冰雪因缘》 (Dombey and Son), 《滑稽外史》(Nicholas Nickleby),《孝女耐儿传》(Old Curiosity Shop),《块肉馀生述》 (David Copperfield);再次为莎士比亚,史各德,华盛顿。欧文,大仲马——莎士比亚有四种, 为《凯撒遗事》(Julius Caesar), 《雷差得纪) (RichardⅡ), 《亨利第四纪》(HenryⅣ),(亨利第六遗事) (HenryⅥ);史各德有三种,为《撤克逊劫后英雄略)(Ⅱvanhoe), 《十字军英雄记》(The了ailsman), 《剑底鸳鸯》(The Betrothed);华盛顿·欧文有三种,为(拊掌录)(Sketch Book),《旅行述异)(Tale of Travellers),《大食故宫馀载》(Mhambra);大仲马有二种,为(玉楼花劫))(Le Chevatier De Maison-Rog-ue),《蟹莲郡主传》(Contess de Charney);其他诸作家俱仅有一种:伊索为他的(寓言),易卜生为《梅孽》(Ghosts),威司为《鹊巢记)(The Swiss Family RobinSon),西万提司为《魔侠传》(Don Quixote),地孚为(鲁滨孙飘流记》 (Robinson Crusoe),斐鲁丁为《洞冥记》,史委夫特为《海外轩渠录》(Gulliver’s丁ravels),史蒂芬生为《新天方夜谭》(New Arabian Nights),却尔斯·兰为《吟边燕语》 (Tales from Shakespeare),安东尼.贺迫为《西奴林娜小传),史拖活夫人为《黑奴吁天录》 (Uncle Tom’s Cabin),预勾为《双雄义死录》(Ninety-three),巴鲁萨为《哀吹录》 (短篇小说集),德富健次郎为《不如归》。这些作品除了科南.道尔与哈葛德二人的之外,其他都是很重要的,不朽的名著。此外,大约是不会再有什么很著名的作家与重要的作品列于他的“译品表”之内了。

     我们见了这个统计之后,一方面自然是非常的感谢林琴南先生,因为他介绍了这许多重要的世界名著给我们,但一方面却不免可惜他的劳力之大半归于虚耗,因为在他所译的一百五十六种的作品中,仅有这六七十种是著名的《其中尚杂有哈葛德及科南.道尔二人的第二等的小说二十七种,所以在一百五十六种中,重要的作品尚占不到三分之一》,其他的书却都是第二三流的作品,可以不必译的。这大概不能十分归咎于林先生,因为他是不懂得任何外国文字的,选择原本之权全操于与他合作的口译者之身上,如果口译者是具有较好的文学常识呢,他所选择的书便为较重要的,如果口译者没有什么知识呢,他所选择的书便为第二三流的毫无价值的书了。林先生吃了他们的亏不浅,他的一大半的宝贵的劳力是被他们所虚耗了。这实是一件很可惋惜的事!《只有魏易及王庆通是他的较好的合作者。》在林译的小说中,不仅是无价值的作家的作品,大批的混杂于中,且有儿童用的故事读本。如《诗人解颐语》及《秋灯谭屑》之类;此二书本为张伯司(Chambers)及包鲁温(Baldwin)所编的读本,何以可算作什么“笔记”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