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什么是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  武汉刑事辩护律师

(2014-05-06 17:43:58)
标签:

戴涛律师

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

刑事辩护

刑事普通犯罪

武汉律师

分类: 刑事之重大犯罪

 

      一、概念

 

      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是指煽动群众暴力抗拒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行为。

 

       二、本罪特征


        1.   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法律的实施秩序。

                     所谓行政法规的实施,指法律、行政法规在社会生活中的贯彻。


        2.    客观上表现为煽动群众暴力抗拒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所谓煽动,是指以鼓动性言词或文字劝诱、引导、促使他人去实施犯罪活动,煽动的内容必须是暴力抗拒国家法律实施,煽动的对象必须是群众。如果煽动群众以和平方式如沉默的方式抗拒国家法律实施,不构成本罪

               群众,一般应理解为三人以上的特定的或不特定的多数人,也就是说煽动的对象至少是二人,否则不构成本罪,既可以是守法公民,也可以是违法犯罪分子。实践中掌握被煽动的“群众”,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宜机械地以人数多少衡量,应强调从被煽动人的范围和煽动行为指向对象上进行判断。如果行为人煽动一两个人去暴力抗拒法律、行政法规实施,被煽动的人构成本罪,而原先的煽动者不构成本罪。如果原先煽动的人煽动的目的在于诱起他人产生的煽动暴力抗拒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犯罪意图,则应根据刑法第29条以教唆犯论处。

           所谓国家法律,应当从广义上理解,包括宪法、法律、法规、规章等。本罪属于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将暴力抗拒国家法律实施这一特定的煽动内容,在煽动的形式灌输给了群众,不管被煽动的群众是否付诸实施了,均构成本罪。

              暴力,是指用武力或者其他强制性手段;“抗拒”,指抵抗拒绝,即故意不遵守法律、行政法规,违反公民的守法义务,并公然对抗并拒绝法律、行政法规的强行性施行。

 

     3.    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4.    主观上只能是出于故意。

                本罪在主观方面是故意,并且具有煽动群众暴力抗拒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目的,即行为人实施煽动行为,其目的在于混淆视听,蛊惑人心,煽动群众暴力拒拒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

 

 

 

 

 

                  

         

        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法律咨询:武汉刑事辩护律师  刑事辩护  戴涛律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