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素对待过往,平静阅读生活,书刻中求取活力——观中国美术馆的墨韵文脉——甘肃丝路艺术珍品展有感
(2025-06-06 16:54:04)
标签:
文化杂谈 |
论文物首推甘肃,甘肃首推敦煌,因其灿烂悠久的文化而闻名遐迩,中国美术馆的墨韵文脉——甘肃丝路艺术珍品展,就以其简牍、书法和刻石为特色展现了其书刻同辉的绚烂和夺目。
无论是简牍、书法和刻石,无一不展现出古代名家卓越不凡的笔力和刀功,一撇一捺无不刚柔交济,骨力悠长,但凡是我这等门外汉都可体会出文字书写的功力和道行,虽形体各异却都又各具风韵,每笔每画尽显笔者的笔力和心力,笔下的觥筹交错是笔者几十年的文化积累和行笔磨炼。
有种懵懂叫心力纵横,说的就是这笔下的三分功力展现出的七分才情,看着他的勾毂顿措宛然是书写着笔者的心血和风骨,纵然有一分侥幸也写不出这满腹的才学抱负。
也许这就叫功力,也如武学一般,七分天资,三分努力,人生纵有大起落,也难耐天生圣体。诗学满腹落于笔下,道尽人生沧桑、一世繁华,也难有这笔下春秋。
笔笔如落花,诉说无尽风华,论尽人生起落,历史文化。文字就是有这种独特的魅力,同是倾诉却是无声,却又落笔生情,倾尽才华。
如同简牍的至简,书法的独特和刻石的风骚,笔笔封神又字字言深,看着他们如同细数自已岁月的皱纹,字字刻骨,又句句剥心,道尽一生才情,书尽毕生积累。
有时候,越极简的东西越让人记忆深刻,因为他道尽的是岁月、修炼、磨历和生活,就像简牍、书法和刻石,用最简约的方式记录着历史的进退、文化的沧桑,时间久了,反倒比那些奢华的饰品倒更显示其本真和质朴。
文化本来就有其质朴的一面,而文字不管是以简牍、书法还是刻石的方式记录下来,都是历史辉煌一瞬的准确记录,远比其他饰品更加刻骨有力。
就像书法界的至尊——敦化阁贴,将王羲之、王献之书法“高清复刻”,用15块明代原石完美呈现,刀刻其上,传古留长。看着他的每笔每画都在表达着笔者当年的理念和心境,传递着历史的不凡和不朽,纵然已尽数百年却依然笔笔传神,字字如画。
字是人的风骨,笔是人的灵魂,一字一人,一笔一性,字如人,人显性,绝佳的文字,必是独具特色的风骨,望字如见人,知字如知人,想那千年的文化能从笔笔春秋中全然体现,竟也是注入了每个笔者独特的风采和神韵,笔落之间,落笔生花,万般风情,落入笔下。
看那笔画间的神采,是简牍、书法和刻石所各有风格的不俗显意,也是敦化阁贴传神落彩,绝佳传颂。
有人说画能显意,但我感觉笔才能更传情,没有文字的写意,任何画作都只是陪衬,笔能更深入传达画之情,画才能更有张力,二者相辅相成才能共放异彩。
文字的深邃在于落笔的传情达意,简牍、书法和刻石的呈现就如同刀笔齐落般的掷地有声,声情并茂。
落笔如做人,刻石如塑形,一笔一画风情独具,才华尽展,将有声的历史活生生的记录在案,让你在体会笔触的绝代风华间品味着不同历史间的酸甜苦辣。
记录生活,盘画历史,品味简牍、书法和刻石的独特风姿,体验历史给我们不一样的心灵撞击,学会朴素的对待过去,平静的阅读历史,尽在此刻的墨韵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