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古建,白塔之最,七百高龄,京都首血—观北京白塔寺(妙应寺)有感
(2023-09-17 15:12:29)
标签:
文化杂谈时尚 |
提到北京的古塔,首推白塔寺,其始建于辽代,后毁于兵燹,元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亲自勘察选址,由尼泊尔工艺师阿尼哥设计建造藏式白塔,至元十六年(1279年),以白塔为中心兴建大圣寿万安寺,1368年夏,寺院毁于雷火,惟白塔独存。明代重建后改为“妙应寺”,作为北京城兴建最早、最大的藏式佛塔,其是元大都唯一完整的文化遗存。
在元大都时期,白塔寺的白塔是北京城中最高的建筑,当时就有“金城玉塔”之美誉,在元代时是政治、文化、民族融合等多方面的中心,地位极其显赫。
据说当年忽必烈在亲自勘察地址时,还命人向四周各射一箭,以界定寺址,甚至亲自过问寺院殿堂布置,将白塔建成“非巨丽无以显尊严,非雄壮无以威天下”之气势,其建造的目的也无非是政治意义,有记载是有“冀神龙之扶护,资社稷之长久”所以,白塔是元朝政治的直接产物,是汉、蒙、藏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有力见证。
近观白塔有一奇景,就是白塔无倒影,旧时传闻很多且盛行,多是宣传其法力、神力巨大,传说其影子在西藏。后经建筑学介入后,方才得知这一奇像与其建筑设计的塔身结构有关系,其顶上尖挺,呈锥字型,其下宽圆,太阳投射影基本都折射在了宽圆的下部上,所以才没有了地上的倒影,足可见当时建筑设计者的巧思妙想。
作为中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喇嘛塔,其不仅是北京最早的藏传佛教佛塔,而且也是北京最古老的标志性建筑地标,其总高50多米,通体碧白,整体庄重浑圆一体,颇为高贵气派,自带领袖气质,在他面前,北海公园的白塔瞬间暗淡了许多,北京的雄伟壮观的古都气质彰显无疑。
要见真容必有规矩,白塔也是如此,要见白塔全貌前,需要经过四个佛殿,分别为天王殿,面阔三间,歇山顶,殿内中央供奉弥勒佛及韦驮,两侧供奉四大天王;三世佛殿,其内面阔三间,歇山顶,殿内中央供奉三世佛,殿内悬挂乾隆御笔“具六神通”匾额;七佛宝殿,面阔五间,庑殿顶,殿内中央供奉三世佛,两侧供奉十八诸天像;大觉宝殿,面阔五间,庑殿顶,现为展厅所用。
除此外,殿左右两侧也都为展厅,全为一体的古式殿宇结构,全寺整体建筑都很鲜亮,据说是耗时两年重新修缮过,最近才重新对外开放,怪不得殿宇内的佛像的彩绘都亮彩夺目,鲜艳明快,整体在阳光的衬托下,熠熠发光。
整个白塔就掩映在层层佛殿之后,初秋季节,享受着微风,围着白塔转上一圈,据说所想所说便能有所实现,如今的白塔已经层层围护,只能在塔下转圈观看,但因其是宽圆下体,因而近距离看不到白塔全貌,这就要发挥我们的奇思妙想,要置身寺外,在红墙灰瓦,青砖造底,烟火气十足,且最接北京地气儿的胡同中才能看到白塔的全貌。
此时的白塔同样也是胡同串子们的最爱,碧白红妆,人气胡同,最为直白的展现北京的京味与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