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人物,咸涩各异,读懂味道,写意人生——读小说《盐》有感

标签:
文化杂谈情感 |
这种渺小的存在,使得每个人的生平过往都带有些咸涩、鲜辛的味道,就像盐一样,不可或缺又简单平凡,他恰如其分的存在,又显现得那么微不足道,似乎转瞬即逝,又似乎如影随行。对于这种卑微的存在,小说集《盐》给了最大限度的诠释,那便是不管小说中各色人物的品性如何,结局如何,作为人能给予的最大的深情是怜惜。
所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之人必有其可悲的起源,在小说集《盐》看来,每个人的好坏荣辱都出自一种同情,就如同小说所表达的:这世界的每一粒盐,都是一种殊途同归,都是一种惺惺相惜。
在这世界,每个人都在认真、执着、坚强的发挥着自己的调味功能,一面努力的奋斗,一面又消极的自嘲,多面的人生,多彩的角色,让每个人如同这世间的盐一样,漫步人世间,拼命融入人海,又刻意表现差异。
我们终其一生的大起大落,欣喜悲伤,生死之间,放在人世间就如同盐这调味品,渺小的似乎不值一提,但却又真实存在,那无数的悲欢离合,相爱相恨,相恨相杀,时而彼此需要,又时而相互疏远,看似轰轰烈烈,实则寡淡凄凉。
一世为人,只是为这个世界增添了一些平淡无奇咸气,苍白无力,飞转即逝,正如作者如言: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真相是什么?就是简简单单的味道。
也许作者正是基于这种对人生、对世界的清新独道的理解,才创作出了《盐》这部小说集,六部小说,六种人生,六种味道,他涵盖了人生中的喜怒哀乐,世事无常和大喜大悲,六部小说,有几十年的相依为命和相互伤害,也有被需要、被厌弃的痛苦与不舍。
在这个盐类世界里,我们或被依赖、或被欺骗、或被赞美,或被羞辱,即便痛彻骨髓,但依然坚强、孤独的活着,发挥着他的味道,充实着人生的味蕾。
痛苦且顽强,如同盐粒一样,这就是一个人存在的意义,人无完人,事无巨细,《盐》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着盐粒般粗糙咸苦的人生。
比如《乩身》中的残缺二人生不如死,活如地狱,自己选择以死代生,重入轮回,在不能选择的人生中自己主动了一把自己的生命,笑对死亡,对抗人生。
又如《东山宴》中的两个孩子,缺爱求爱,至死不休。
又如《无相》中的女学生,为钱献身,又无法自我求得谅解,理解恩人之苦之孤,却又无法逃脱自我和世俗的束缚,最终选择无视恩人的生死,自卑又痛恨自卑的纠结人生。
再如《祛魅》中的女教师,为了年轻的幻想和高傲,放弃脚踏实地的生活,最终与现实脱轨沉伦,成为笑柄,堕为边缘,付出一生代价。
又比如《我看过草叶葳蕤》追梦少年,追求艺术,却一生被现实所玩弄,对他来说,所有的女人如同腐物,所有的经历过的女人如同时代的玩笑,当他被时代所愚弄和抛弃后,再归故里,唯有旧人不离不弃,无奈的下选却又是无奈的终选,这是时代对他的评判,也是现实对他最好的明证。
再比如《因父之名》的失父女儿,痛失亲情,痛失童身,历经磨难,自我欺骗,将骗认爱,自我麻醉,终究成为了他人的奴仆和泄欲物,自我折磨,自我痛苦,直至最终丧失自我逼死父亲。
六部咸涩剧,六部苦涩人生,六种人生真相,作者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千世界的万般情爱,数种人生,小说中的主人公皆为凡俗,草芥百姓,如同盐一样卑微渺小,不值一提,却各有咸度,味道各异。
没有生离死别,百感交集,却部部反射出人生辛酸,世俗苦涩,人活一世,生活不易,读懂人生,百味交集。
读别人的故事,悟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