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情感文化 |
可能像我这种久不为子的人已经习惯了凉薄独身的生活,对于这种表达母亲大爱的片子已经没有了记忆和感觉,对这篇小作文中无限煽情的片段都漠然处之,许久没有这种情感,人已经淡忘了过去,对于片中什么母子之爱,追忆母爱的情节基本已经陌生了很多,可能是长期服用精神药物的原因,我对感情之类的虚幻物质已经丧失了嗅觉,以致于多年后的今天再看这类喜泪交织的情感剧已经无喜无悲,无所畏惧,心无所想。
当然,这都是我个人的原因,人和人的经历不同,看法也诛多不同,但不可否认的是,《你好,李焕英》的表演还是很过关的,片中扮演李焕英的两个演员表演得各具特色,张小裴版的母亲的热辣热情,对感情和生活的满足和热忱感染着每一个观影者。
首先,小裴在形象气质和80年代的国企女工相当稳合,举手投足之间很有80年代女工的默契,人不算漂亮,但胜在有朝气、有气势,神气活现,给人以神清气爽之感,几个打排球的镜头下来,干净利落的姿势已经颇有80时代女工特有的风采,神似上已经拿捏得七分到位。
其次,在说话上,干脆、生活,直白,台词设计上与80年代的女工心性上心意相通,简单通透,爱恨分明,与80年代女工的身份十分贴近,再配上演员过硬的台词理解和把握功底,听着他们似乎一下子把观众拉近到了父母辈青春奋斗的80年代,让人不禁联想到了80年代影片《快乐的单身汉》。
同样是反映的青年工人,同样是传递80青春风采,一个是40年前,一个是40年后,却反映青春生活如此相同的贴切,不得不称赞此片的台词和表演的配合:不仅与片子的穿越主题遥相呼应,颇有照应,也不得不承认,该片的台词确实是该电影传情的灵魂所在。
特别是最后与女儿表达不舍感情的表达,那份眼神和表情也是演技满满,很有看点。
与青年不同,中年母亲的表演更侧重表达那份对子女的爱,不管是对年幼女儿失禁后的宽容,还是对送女上车,自己走路回家的那份节省和偏爱,通篇爱字信息传达不断,爱女之情不言而喻,不可否认,无论何时,母亲,这一角色永远都是儿女最温暖的港湾。
谈过母亲,再谈片中亮点沈腾,绝对的笑点、精点,传递笑点是信手拈来,轻松自然,无论表情和动作配合得天衣无缝,无可挑剔,不愧为最具票房的男演员,对于他的表演,虽然我笑点低,通片没笑,但是不妨碍其他观众笑声不断的追捧和赞同,由此可见其表演还是很应景得体,魅力十足。
虽然整片不是我的菜,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部良心片,虽为国产,却质量颇精,如果你爱喜剧,又儿女情节颇丰,不妨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