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视频:大合唱《英雄们战胜大渡河》1954年总政歌舞团演出版

(2018-03-18 10:35:45)
标签:

革命歌曲

革命文艺

工农兵文艺

红歌

红色文化

分类: 电影视频


视频:大合唱《英雄们战胜大渡河》1954年总政歌舞团演出版
 1952年西南军区战斗文工团代表队合唱队首次演唱《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

 
                                 万里风雪,盖高原哪,
                             大渡河水浪滔天--哪!
                             万里风雪盖哟高原哪---盖哟高原哪,
                             大渡河水浪滔天---咳哟嗬,
                             进军的道路被它拦---进军的道路被它拦! 
                             当年红军爬哟铁索---爬哟铁索哟,
                             大渡河上英雄多---咳哟嗬!
                             坚决战胜大渡河---坚决战胜大渡河。
                             藏胞支援了牛哟皮船哪---牛哟皮船哪,
                             同志们哪加油干---咳哟嗬!
                             快把那物资往上搬---快把那物资往上搬。
                             开船啦--
                             咳--咳--咳--  
                             咳--佐佐--咳-佐佐--咳---佐佐--咳-佐佐--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的195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建军节前夕,西南军区战斗文工团(原西南军区战斗剧社)创作室副主任作曲家罗宗贤,兴致勃勃带着他刚刚写好的《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曲谱找到魏风(词作家,原西南军区战斗文工团副政委兼创作室主任),想听听他的老战友老领导对曲子的感受。据魏风回忆,那时罗宗贤激情满怀地哼唱起《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中“咳哟嗬、咳哟嗬”的曲调,随着罗宗贤发自内心充满感情地哼唱,仿佛那“万里风雪盖高原,大渡河水浪滔天”的情景顿时浮现在眼前,魏风感到太好了,很有气势。那时《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还没有填写完整的歌词,只有一些“划”呀“划”,“嗨呀”等词句。在不经意中罗宗贤曾流露出他除去作曲外还想为这首合唱自己填写歌词的想法(魏风回忆那时的罗宗贤已经可以自己写很多好的诗歌和歌词),但是由于工作和创作的原因罗宗贤并没有这样做。实际上在这个时候《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的旋律就已经完全形成和诞生了。好事总是磨难多,一部优秀的曲子一经写出就要有更加出色的歌词来补充和完成,《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就是先有的曲子后填的词。

   据魏风回忆,就在罗宗贤找魏风不久后的一天,有件令人感到非常奇怪的事情出现在魏风眼前。时为西南军区战斗文工团领导的时乐蒙找到魏风,拿出《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的曲谱并让魏风填写歌词。魏风当时认为罗宗贤的曲子为什么他自己不来找我,而是由时乐蒙来找呢?一时的不解虽未有表露,而就此却在心中埋下了几丝疑云。魏风想到不管是谁来找自己都是好事情,也许是罗宗贤委托时乐蒙来找的,无论怎样魏风还是从时乐蒙手中接过曲谱,很快大合唱《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的歌词就在词作家魏风的笔下出炉了:

 
视频:大合唱《英雄们战胜大渡河》1954年总政歌舞团演出版


    词作者魏风,河北唐县人,毕业于抗日军政大学、华北联合大学解放军政治学院高级系。1948年后历任战斗剧社少年艺术队队长,西南军区战斗文工团副政委、创作室主任,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政委、团长,总政文工团总团副团长、团长,解放军总政部文艺处处长,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政委。全国第一、二、三、四、五次文代会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解放军艺术系列、电影系列、艺术教育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主任。1941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话剧剧本《歪把》、《小玲子》、《识字好》、《女英雄刘胡兰》,歌剧剧本《刘胡兰》、《土地归农民》等。

    魏风与罗宗贤同年出生同属牛,都是在十三岁从冀中平原的敌占区投身到革命队伍中来,从参军起就有着亲密无间的深厚感情,特别是在战争年代那些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同吃同住生死与共的日日夜夜,使他们两人成为亲如兄弟的知己和朋友。

    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建军节前夕的一天,人们终于迎来了大合唱《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的首演,当年刚刚与作曲家罗宗贤结婚不久的妻子代玉文(原西南军区战斗文工团合唱队员,后总政歌舞团、歌剧团演员)也参加了此次首演。人们无不为之合唱曲音乐旋律及歌词而赞美和叫好,并给予了很高评价。此曲描写了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的进军征途中,我英雄人民解放军指战员为将支援物资尽快送往拉萨,顶风雪,战恶浪,排除重重艰险,越过大渡河,表现了无畏的战斗精神。不仅吸取了四川民歌素材,还采用川江号子的某些特性节奏,以“咳佐咳佐”等衬字和呼喊声与旋律声部相结合,使气氛既紧张又热烈,很富于生活气息。各乐段音调相近,但在节奏、织体、声部等方面作了自由变奏式的处理。男高音声部领唱、齐唱与其它声部号子节奏的叠置,将音乐推向高潮。尔后是合唱的对位处理以及号子节奏的持续进行,表现了英雄们迎接胜利时欢快心情。
    1952年《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在第一届全军文艺会演中获二等奖,从此《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的歌声响彻了大渡河畔的泸定桥和整个中国大地。人民解放军在《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歌声的激励下,为建设一个新中国,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奋勇向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