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4】

(2013-01-04 14:42:50)
标签:

杂谈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宁静而美丽的乡间景色。
    在云南这样有着弯顶茅草房的村庄并不多见。细高的树木和绿油油的稻田给人宁静平和的感觉。
   在云南这个偏远的省份有很多机会在小道上欣赏到这类平静美丽的田园风光。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沐浴在云南温暖阳光下的农舍。
   木车车轮上的纹路展示了多年使用的痕迹。背景里的房屋向人们展示着当时标准的泥砖制作过程。泥砖是泥浆混稻草加到固定的木制框架后拆除框架风干做成。
   干硬后的泥砖被用来砌成局部或者建造建筑物外墙。最后建筑物外表用泥水混合物加石灰来饰面。这样建造的房屋可以用很多年而且遮风挡雨都可以。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图画般的乡村即景,这一农妇的穿着打扮十分有趣。
    这一组房屋以及背景里的树看上去有风化过的感觉。那天的光照比较反常,照片主要是用来记录下照片中妇女的装束。她带着拐杖走路并且衣着也很有趣,她头上戴着白色穆斯林模样头巾,身穿黑色外套,马裤,裹脚。她周围的鸡因为某些原因围着她转,这些构成了一幅挺不错的画面。
    背景里用来负重的水牛和它身旁的小孩对比个头很大。同时照片里还有一些被围墙围绕的弯顶民房。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夏日在家门外的母亲与孩子。
   在母亲大腿上的年幼小孩正要吃完一碗饭。一个草墩当座位,背靠柱子很舒服。有方格图案的窗户背后都贴上了米纸。那个时候大多数的窗玻璃是半透明的油纸。这位妇女被裹过脚,头上戴着传统的头巾。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羊街乡间的祖孙四人。不管多么贫穷,老人们同样不失尊严。 
  羊街附近的乡下,爷爷,奶奶和他们的两个孙子为了拍照高兴地摆好姿势。奶奶的装扮在那个区域比较典型。头上盘头,和大多数妇女一样两手腕戴着银手镯。 
  打过补丁的外套看上去很暖和,注意她的裹脚和温暖的拖鞋。她的手因为多年的劳作而变形。因为下午明亮阳光的缘故他们的眼睛都有点斜视。  
  父母在田间工作的时候小孩一般托付给长辈看管。年老的长辈多年的智慧与学识深受尊重。因为他们花大量的时间与孙辈们相处,他们的智慧与人生哲理也得到了传授。  
  中国人民,就像这一家子,很看重家庭观念。老者常花费很多他们大量的时间与儿女和孙辈们高兴地玩耍。从这张照片中就可以看出,尽管他们很贫穷,但是老者们同样不失尊严。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我请羊街的这个年轻农民拍照,他坚持要抱着孩子一起拍。在中国,父亲们喜爱自己的孩子并花很多时间与儿女一起玩耍。
   虽然被要求为照相摆好姿势,但是这个年轻农民还是坚持抱着他的小孩拍照。照片拍摄于云南的农舍。木轮牛车和坚实的房屋对于当时的农民来说已经是上等的生活。斗笠草帽是当时的标准装备,凉鞋也是稻草编制的。他的皮带流露出一些西方的感觉。中国爸爸们很愿意花时间和他们的后辈玩耍。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老者很自豪地抱着孙子拍照。他坐在村里一口井的边上。看上去像普通圆石的井是当地的水源。手里拿着驱赶苍蝇的禅。
   孩子身上穿着多彩的衣服。注意看老者的鞋。小孩的父母在田里劳作把他托付给老者。他的样子映射出自豪与尊严。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有人曾经说过“女人的工作永远做不完”,特别是洗衣服,水从经过搓打的湿衣服里挤出来。
    洗衣服一般在水塘,湖或小溪边完成。如照片里的三块,搓衣板一般装在水边理想的地方供大家使用。照片里比较有意思的地方是,妇女的裹脚,外套,盘头辫和银饰物。衣服一般拉抻后在灌木丛或者比较高的草上晾晒。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照片里展示的是一个中国人在陆良附近的河堤上行走。
   河堤是用来防止河水淹到土地的。这个男人手里的阳伞是用竹子和半透明的纸做的,这个来自附近区域的年轻人头戴小皮帽,身穿棉背心和松垮跨的裤子。他用阳伞遮蔽西南地区的烈日。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辛苦的劳动以后抽烟小歇是应该的。
    一个个头很高的中国人正在享受一斗烟草。很多这样的烟斗是由中间镂空的竹子,尽头加一个金属烟嘴构成。抽烟时烟草只能小口小口的吸,抽一次不会用多于一小撮的烟草。烟斗的长度帮助冷却烟雾。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一个坐在大篮子上带头巾的穆斯林男子。
    柳条编织的篮子大概是用来装他身旁放在长凳上的布料的。照片的右下角有另一个篮子,他大概正在准备做生意,两个篮子用一根扁担挑。他正在抽的是竹筒水烟。他身穿束腰外衣和布鞋,看样子他很享受集市广场上的阳光。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一个在云南某家庭农家大院的中国人。他身后的树和木材是柴禾 – 看上去有很多的样子。 
  他身穿棉布长袍。帽子是用竹子编织而成,注意看是怎么样戴到头上的帽子里有个半圆头罩,戴上后用绳子捆在下巴处固定。他摆姿势的样子很自豪,大概知道他正在镜头前。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在去陆良的路上,两个男子在相机前停顿了片刻,大概对他们面对的镜头比较好奇。他们身上的衣服和这个区域大多数人穿的不一样。右边的男人头上戴着编织华丽的草帽,平滑的斗篷,带格子的束腰外衣和草鞋,另外他带着一根手杖。
    左边的男子穿着比较类似,除了他头上戴的是半圆形小皮帽,而且小腿用布包起。他的斗篷颜色比较浅看上去像晒过的羊皮。很明显他们来自一个离这里很远的地方。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这座铸造精巧的钟位于羊街镇外的乡间,手拿茶壶的中国人高兴地摆好姿势站立其旁,树木间花团锦簇,山谷的春天已经来临。背景中正在培育的秧苗即将移栽到田里。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在陆良几颗糖把这些孩子聚到了镜头前。他们爬在一个用来加工稻米的石碾子上。他们脸上的表情和身上的衣服表现出他们当时贫瘠的生活。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乡村即景:兄妹俩。
   牛车上的大篮子和里面的两兄妹构成了一幅理想的画面。这幅照片展示了很多细节,完全用手工制作的车床,护栏和木头车轮。左边立着一个簸箕靠着小女孩的头。中间的大篮子是用来运输颗粒状作物的。乡下的孩子们离自己家不远。胶片老化的缘故造成了女孩脸颊上有污物的样子。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乡村即景:兄妹俩。  
  牛车上的大篮子和里面的两兄妹构成了一幅理想的画面。这幅照片展示了很多细节,完全用手工制作的车床,护栏和木头车轮。左边立着一个簸箕靠着小女孩的头。中间的大篮子是用来运输颗粒状作物的。乡下的孩子们离自己家不远。胶片老化的缘故造成了女孩脸颊上有污物的样子。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陆良县附近一所旧房子里的教室。竹子笔杆的猪鬃毛笔用墨水来写字。大部分学生都在埋头继续学习,但是一个男孩好奇的抬头看着来访者。
  比较有意思的是教师里只有三个女孩,课桌毫无疑问已经经过多年的使用了。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中国孩子冲美国飞行员竖起了大拇指:“顶好。”
    “大拇指”一般都用来欢迎中国的美国飞行员。手势的意思是“顶好”,英语意思是“非常棒”。在中国,美国人的出现会受到大多数中国人的友好欢迎。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坟冢。 
  这座坟墓是很多乡下小坟堆里的一个。坟墓是由石头砌成。墓呈圆形,开口处高于地面。墓前部的寺庙式雕刻给人华丽的感觉。墓前的小祭坛是用来给死者献祭用的。献祭表达了家里人对死去先辈的敬重。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一场正在陆良街上举行的葬礼。棺材即将由六个负责下葬的人下葬。棺木上有多彩的布料装扮。
   很明显入土的是一位重要的人物。很多头上系白巾的人和很多哀悼的人组成了送葬的队伍。
  全身白衣的人是顾来的专业哀悼者。白色是代表悲伤的颜色。棺木由龙模样装扮并手拿大棋的人运送。白色的符号和鼓声作为哀乐一路伴随着出殡队伍。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一个农夫在镜头前展示他最宝贝的家当,几头他的牛。牛嘴里正在嚼的是谷物或者稻米。茶色和棕色的牛看上去很像美国泽西州牛种。他的儿子站在左手边好奇地看着手拿相机的美国人。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两头水牛正在拉一个很远古的犁。这犁有个金属犁头,其余部分由木头构成。农民在播种以前要把土地用犁翻一遍。没有耕过的土地上可以见到去年农作物留下的断枝。在云南山区这么平整的耕地是十分少见的。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播种,孕育,收割大米基本上就是中国农民一辈子在干的事情。图中的土地已经被犁过(人力用锄头或者其它的原始工具),灌溉用水是靠引力从上游引的。引下来的水用来把泥土冲成泥浆,以便于播种和插秧。这个需要很多人力牛力来完成。是十分辛苦的劳动。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小麦丰收的喜悦。  
  金黄色成熟的小麦用镰刀收割以后捆成一捆。一捆捆的小麦运送到农家,那里有很多的加工程序。他脸上的笑容是因为收成不错而且小麦颗粒饱满。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春雨中栽秧的妇女。
  村子里的女人们就像春天的风暴一样把秧苗播种到坝子里。男人和牛在插秧之前把周边的土壤犁好。插秧的队伍就像机器一样精确地从一个区域移向另一个区域。水里一捆捆的秧苗是生长在农民家附近的,现在拿到地里准备移植。
  大米的秧苗被插成固定间距的排状。这么做是为了保证作物能长到成熟而不互相拥挤抑制作物生长。多亏了云南得天独厚的气候,地里的农作物能做到一年一收。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一个种烟草的农民,他正在触摸叶子来检查植物是否已经成熟。(羊街坝子是块富饶的土地,农作物一年内就可以成熟)。这些烟叶就像其它的一样,收割后放到交错的竹子框架上晾晒。
  干了的烟叶被送到一个钳类容器里夹紧,出来后形成一块很硬的烟草砖头,8”宽,有一片烟叶这么长。在钳子顶部大概1/2”的地方,一片前部是金属刀片的木板切割固定好的烟叶,两个人用这个切割工具前后移动来切割被压扁的烟叶,把它们切碎以便使用。器具里的第一层烟叶会碎掉后再被固定,直到整块烟砖被切碎为止。在抽的时候这种烟叶非常烈。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几个羊街的妇女正在用棕叶编制垫子(图左中)。中间大簸箕里装的一部分是去皮后的玉米,这些玉米可以储藏后供将来使用。她们的服饰是那个时候典型的衣装,中间的中国妇女不太高兴因为照了她的像。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羊街乡村的打谷场。 
  周围地面是深棕色或桔黄色的打谷场构成了一幅多彩的画面。青葱的绿树,蓝黑色的水牛和金黄的稻米形成鲜明的对比。水牛正在拉着一个石碾走圆圈碾米。男孩用绳子牵着水牛围绕谷场中央一堆麦秆碾米。 
  麦子都已经被压平,谷粒也都被碾好,碾好的谷粒堆在图右靠墙的地方。手拿连枷的妇女站在一旁随时准备好处理碾漏的谷子。可以看出丰收季节是美好的,村里的人和家畜都要很卖力的收割作物,打谷更甚。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从钟楼顶部向下俯视城中的景象。
  这条街通向背景处的城门,城门是四个入口中的一个。城里每一条街道都汇聚于城中心的广场处。从这里可以看到远处小一些的城门。集市广场是整个城的交流活动中心。注意看街上的小贩卖的东西多种多样,从煤炭到抄写服务(代人书信)应有尽有。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嵩明附近的马帮正朝着下一个城镇走去。  
  图中的小马驮着各种各样的货品行走。云南嵩明附近的这个马帮就像其它的马帮一样,正在向另一个城镇迁移。背景很有意思可以看到远处的城墙和城门。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中国西南部的灿烂阳光使背景中的纯白房屋更加耀眼。注意看进入房屋大院的道路在右边。奇形怪状的树木给画面添了几分颜色。背景里盛开的蔷薇花映着正在去赶集的妇女和孩子。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背挑箩筐赶集归。
  一个模样有趣的中国绅士刚赶集回来。他穿着稻草鞋,脸上带着友好的笑容,头戴一顶不寻常的小帽。束腰外套的有趣穿法使他显得很有个性。他的遮阳帽放在左边的箩筐里。做他的两个箩筐底部的材料是比较结实一些的竹子,可以承重,箩筐上部用的竹子轻些便于携带。那个时候扁担是运输的标准配备。挑扁担走的时候要有些节奏,这样左右箩筐会随节奏一起动,这样可以减轻负重量。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赶集路上。
    一个准备去集市上卖某种装在瓦罐里的液体的人,这个中国年轻人凑近和我聊了下天,还要了一张照片。装液体的瓦罐都装在竹箩筐里以防路上振坏。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从阳光照射下的陆良钟塔拱道里拍的照。你可以看到那天的集市十分热闹,商店的生意十分兴隆。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陆良城内的肉铺。
  这个肉铺是很多陆良食品商店里的一个。因为那个时候没有电冰箱,肉都是新鲜屠宰后的,买了以后也要赶快吃掉。虽然没有电冰箱,肉也有很多储存的方法。中国的烹调不像西方烹调用很多的“红肉”,但是牛肉,猪肉和其它家禽是当时住在那里的美国空军士兵的家常便饭。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小摊小贩。 
  正在称东西的时候所有人都看着秤杆。这个传统的小贩和其它小贩一样,在羊街街道上开起了他的“店铺”。前方的箩筐是靠扁担挑到这里的。他卖的东西是农产品和草鞋。背景左边的一个妇女正坐在她的地摊上等候买家。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陆良城内沿街摆摊出售布匹的妇女。  
  在陆良,一条通向城中心的街上四个妇女摆的布料地摊。布被染成了很多颜色(蓝色,黑色和其它的暗色),布都被折好后堆成一堆。右边箩筐里可以看到绣了花的布。箩筐都倒放着以便于在上面放布堆。这些用竹片编的箩筐都很美观实用,很轻的同时很牢固,而且做出方便扁担挑的样式。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陆良的一个集市广场上一个卖年糕的小贩正在准备称一些甜糕给一位顾客。箩筐和盒子都是用扁担挑的,同时放在一起还可以用来展示货物。
  
  镜头前的妇女极力想避免被拍照,但她裹着的小脚使她难以起身,虽然这样她还是在镜头前表达了她的愤怒。这种类型的带可移动秤砣的秤在这个区域是通用的。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一个年轻的中国渔夫和他的鱼鹰。
  鱼鹰的脖子上拴着线圈。把它们放到水里捕鱼的时候,如果它们浮上来嘴里有鱼,线圈收紧使它们无法把猎物吞下肚。每捕到三条鱼鱼鹰可以吃一条作为回报。用这种方式捕到的鱼一般都不大。值得注意的是他的带洞胶鞋,大概他在浅水里捕鱼的时候穿的就是它们。一匹小马正在右边吃草。几个军人站在远处看着这边。在河床上有一个中国人在抽竹筒水烟。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走村串寨的铁匠父子。
    一个和自己儿子一起工作的铁匠。这两位企业家走访一个个的村落,帮助需要的人打造工具和部件。左边的年轻人操作着一个风箱,他的父亲正在用锤子捶打一块红热的金属。对于工作来说足够大的铁砧也很方便携带。铁砧一部分嵌入地面固定,它的用处是打铁。
   右边的煤炭燃料是熔炉里用的。背景里靠树的是几根扁担,干草叉和箩筐。注意右边用来冷却的木制容器。整个铁匠铺都是靠他们肩头来挑到不同的地方的。照片前部的大锤是用来干重活用的。这家铁匠铺是开在大树下的,大树下的阴凉处方便干活。这张照片以后是一张水墨画的完美素材。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乘风扬帆。
    一艘靠风力和水力驱动的帆船正在向陆良附近的一座桥驶去。一个男人正在准备收起风帆以便于过桥。
    河里的帆船比如照片里的这一艘是为在浅水里运货设计的。可拆卸的桅杆上的帆是竹子做的,方便升降。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4】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一群云南人越过古老的小石桥向远方走去。
  


 

美国飞虎队员眼中40年代中国【2】四川部分 - 沉默的麻雀 - 沉默的麻雀的博客 同类系列阅览

 

美国飞虎队员眼中40年代中国【1】云南部分

美国飞虎队员眼中40年代中国【2】四川部分

美国飞虎队员眼中40年代中国【3】杭州部分

美国飞虎队员眼中40年代中国【4】上海部分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1】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2】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3】

一个美国飞虎队记者拍摄的昆明影像【4】

大图集:美国航空志愿队(飞虎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