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晚清碎影 |

天津“三不管”上挂的横幅:“国人不要忘记因鸦片给与我们的国耻”

清代天津的东浮桥

清代天津文庙

天津租界鸟瞰图
天津租界,是1860年至1945年期间,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意大利、俄国、日本、奥匈帝国和比利时等国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和协议在中国天津老城东南部区域相继设立的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的租借地。1860年,英国首先在天津设立租界,最高峰时有9个国家在天津设立租界。同时,天津也是中国最早收回租界的城市之一。1945年,中华民国政府在对日战争胜利后,正式收回天津的最后两个租界。天津租界是西洋文化和中国传统及地域文化承载体,是天津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曾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北方最为繁华的“畿辅首邑”,见证了天津近代的殖民地文化。天津租界中具有各国风格样式的建筑在中国接收后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保留,使得天津老城区至今依旧保留着百年前的风格。


天津英租界

民国时期天津的三不管
天津曾有一块地方与北京的“天桥”、南京的“夫子庙”齐名,就是当年南市南边的“三不管”。 早年天津的商业中心在北门外“侯家后”一带,后来毁于八国联军的兵祸。当时日本租界正在兴建街肆,有些商贩便来到靠近日租界边缘的地方,摆摊售货,卖一些食品和零星百货。后来摊贩占地逐渐扩大,日本人原想把这块地方纳入它在天津的租界内,但因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有矛盾,其企图并未得逞,而昏庸的天津官府竟不敢在那里行使主权,使那里乱埋乱葬死人尸骨没人管,坑蒙拐骗没人管,打架斗殴没人管;这地方成为“三不管”。后来天津警察厅虽在这里设立警察署,纵横开辟了几个街道,兴建了商店和住宅,而“三不管”地名却一直流传下来。
民国后期,是“三不管”的鼎盛时期,原在“侯家后”的大饭店和妓院,多已迁到那里去了,又新开设了“华林”、“群英”、“权乐”几处小戏馆,“三不管”从而畸形繁华。先后有许多说书的、说相声的、卖唱的、变戏法的、拉洋片的、算命相面的,其中出名的有卖药糖的王保山,卖布头的白傻子,治瘊子的“瘊子刘”等等。

塘沽站原名新河站,属于清末时期天津市内第二个火车站,建于1888年,晚于天津站2年。

清末天津站

犯人游街

英国兵营

天津英租界公园内的纪念碑

天津英国租界

天津法国租界

天津日本租界北旭街

天津意大利租界

天津支那街河北金钢桥

天津支那街河北大胡同

天津法国租界一二号路

天津日本花园

天津法国花园

天津日本租界松岛街

天津万国桥

天津大运河

清代位于劝业会场里的“教育品陈列所”。

天津老城北门外大运河上的一座桥,该桥现已不存在。

天津英租界“领事道”,即现在的“大同道”,远处穹顶建筑是“华俄道胜银行”。此行位置在现今解放北路大同道口之东北角,目前仍然存在,为金融机构。

天津至浦口铁路跨大运河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