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上回谈了林黛玉初入贾府的年龄,基本可以确定林黛玉是不到七岁的时候,因母病亡,无人照看,被贾母派人接到了贾府,同时林如海请贾雨村护送林黛玉到贾府。
既然林黛玉从小就到了贾府,那么她的生活,她的心情,她与贾府的关系是怎样的呢?通过我个人的观察理解来猜测一番。
首先先确定曹雪芹和高鹗写作《红楼梦》章回,比较确定的说法是前八十回是曹雪芹写的,后四十回是高鹗所续写。高鹗所续写的《红楼梦》在人物的年龄与曹雪芹的有很大差异,没法比较,但是在前八十回这些主要人物的年龄 还是可以猜测出来的,通过这个年龄的判断就能分析出林黛玉在前八十回中在贾府生活了多少年,那么究竟在前八十回林黛玉生活了多少年呢,我粗略的分析应该有十一、二年。为什么这么说呢?在第三十九回里有这样的话,(“贾母道:"老亲家,你今年多大年纪了? "刘姥姥忙立身答道:"我今年七十五了."贾母向众人道:"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健朗. 比我大好几岁呢,…… ”),大好几岁,最起码也得大两三岁算起,到第七十一回贾母就过八十大寿了,至少过了有七八年了吧,这里有个旁证,在第四回说道宝玉之嫂李氏时提到了贾兰:(珠虽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今方五岁)。这时是薛宝钗初到贾府的时候,刘姥姥在这年的初冬到贾府打秋风,第二年的秋季带着瓜果野菜来贾府拜谢,就是这时贾母宴请的刘姥姥,那么贾兰也就六岁,到第七十八回,贾兰十三岁了,(众幕宾看了,便皆大赞:"小哥儿十三岁的人就如此,可知家学渊源,真不诬矣.")。贾兰又长了七岁多,正好和贾母的对应。在薛宝钗初到贾府的时候,林黛玉已经在贾府生活了四年左右,这样算加起来应有十一、二年。
那这十一、二年林黛玉是怎样过的呢?在前四、五年孩童时期,林黛玉是和贾宝玉一同在贾母的这里长大的,直到盖起大观园,才奉贾妃之命,和众姐妹搬入大观园生活,首先一点应该说贾母对林黛玉是相当不错的,林黛玉是寄人篱下,性格自然比较敏感,多疑,仗着贾母的宠爱,也只是和宝玉耍个小性,有时言语还刻薄,这些贾母都护短,从来没见贾母呵斥过、吓唬过。她和宝玉闹别扭,贾母也是用老祖母特有的疼爱使凤姐来调解。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林黛玉感到不安,感到“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呢?一般情况下,林黛玉对下人还是不错的,有给她送东西的来人她都是很客气的对待,大方的打赏小费。家人有贾母在,也不敢对她放肆,她的生活费用是不用她操心的,要出份子钱也都是贾母给兜起来了,衣食无忧,但她的心情却是时时低落,原因只能来自贾府高层。邢夫人和她没有利害关系,交流也不多,凤姐要看贾母的脸色行事,贾母对黛玉好,她也不敢怠慢,她也能猜到贾母的心思,所以也有意的和黛玉逗趣,所以她对林黛玉也不会有太多的利害关系,况且林黛玉假如真和宝玉成亲,对她也有利,那就是他俩不是管家的人,财权还是会在凤姐手里。剩下的那就是王夫人,王夫人和林黛玉单独交流的场面也不多,双方言语很客气,这只是表面现象,王夫人看不上林黛玉的原因就是因为薛宝钗,当时薛姨妈来的态度很是明确的,她知道薛蟠是个纨绔子弟,不中用,她想紧紧抱住贾家这棵皇亲大树,以为将来,因此,她就是想把薛宝钗嫁给贾宝玉,早早放出风来“金锁要捡有玉的才可配”,为“金玉良缘”造势。
薛宝钗也是认可了这个说法,处处表现出淑女的气度,极尽拉拢,竭力讨王夫人的喜欢,讨贾母的喜欢,收买了史湘云,骗取林黛玉的信任,而且一住贾府七八年不走人,到贾母八十大寿时,薛宝钗的年龄也得在二十二、三岁上,一个姿容过人的才女,这么大的姑娘在那个年代还不议亲,这不就是别有企图吗?王夫人也是认可薛宝钗的,她也想确认这门亲事,毕竟薛姨妈和她至亲姐妹,薛宝钗又随她的心愿,如果这门亲事成立,又能加强她在贾府的地位,毕竟邢夫人是长房,有贾母在,邢夫人不敢咋刺,贾母去世那就难说了,所以王夫人也要巩固自己的实力,再加上林黛玉的性格和做派,身体健康等等原因,王夫人就对林黛玉表现出了冷漠和不满,一直发展到后来借着骂晴雯来隐隐发泄对林黛玉的不满。
林黛玉也是有抗争的,她有时也是用很特别的表现来展示她与贾宝玉的不同关系,例如在第五十四回,她就有意用自己的杯子,放到宝玉唇边,宝玉一气饮干,一个贵族小姐在大庭广众之下如此做法是有悖常理的,所以紧接着下文就有贾母借戏名《凤求鸾》来遮掩林黛玉的过失举动,贾母是处处维护林黛玉的,她也看出了王夫人和薛姨妈态度,按理说应该是男方向女方求聘,但贾母就是不理这个茬,要么托词“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的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借口宝玉还小,不定亲,贾母的用意就是拖,然而薛宝钗的年龄可是等不起的。
古时候的青年女子精神生活是很悲惨的,婚姻不自主,一腔愁绪,无从言说,纵有千般才华,也是无可奈何,那个封建礼教三从四德是很坑害人的,让女子生活在精神桎梏中,很泯灭人性,林黛玉又生活在这个满口仁义道德的封建的官僚贵族家庭,寄人篱下,心中的苦闷也就可想而知了。俗话说,怒伤肝,忧伤肺,每逢春秋林黛玉总要闹一阵子病,没准林黛玉的病是肺病,可她的心病却是无从医起,纵有贾母疼爱,也难解万一,用凤姐的话说,大有大的难处,估计贾母也是有顾虑的。
贾母是疼爱林黛玉的,林黛玉和宝玉的关系丫鬟们都看得出来,贾琏的小厮也看得出来,未必贾母看不出来,但她担心林黛玉的体质,又顾虑王夫人和薛姨妈的金玉良缘之说,所以她不好强定林黛玉和贾宝玉的亲事,只好拖,薛宝钗的年龄可是拖不起的。薛宝钗在贾府一住七八年,到八十回都没看到贾母张罗去想薛姨妈提亲,薛宝钗可是有二十二、三了,这还不说明贾母的态度吗?有贾母在,王夫人就没有办法越过这道坎,只好僵持着。薛宝钗在贾府一住七八年,到八十回都没看到贾母张罗去向薛姨妈提亲,这就表明贾母的态度了,破坏宝黛“木石前盟”的是王夫人和薛姨妈。如果贾母也认可“金玉良缘”,她完全可以冠冕堂皇的给林黛玉找一个好婆家,没准又来个强强联合,然后置办“金玉良缘”,完全可以堵住外人的嘴。林黛玉看不清薛姨妈和薛宝钗的真面目,在很多事上处置失当,没有理解贾母的用意,让对方钻了空子,至于后来究竟怎样曹雪芹没明说,俺也就猜不着了,高鹗的版本也算给小说一个结局版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