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观园即随园,随园即西轩

(2015-03-07 17:39:14)
标签:

佛学

一、西轩

1.贺新凉(依韵酬荔轩):

    山谷松阴冷。又连朝、轻云四合,几层秋影。......叹频年、禅宗淡泊,疏林残景。湘水风流犹未渺,来往西轩复整。


2.步月(和梦庵归山见寄韵):

    老石盘陀,空廊窈窕,几人来宿西轩。......山花山鸟,皆得最初禅。


3.梦扬州(荔轩来札,云中秋有维扬之行,至是夜作此寄之):

     还记西轩昔游。调节拍清音,几遍甘州。露冷花寒,独倚阑干凝眸。西风声乱梧桐影,想棹归燕子矶头。情正苦,灯摇梦远,飞绕邗沟。


4. 《楝亭诗钞》:

  《西轩月夜有怀南洲却寄》,《西轩大雪瓶中红梅盛开忆去年寄子猷诗感而有作》

      《戏题西轩草木》:黄梅花对白梅花屋角梅枝照夜明”“飘来柳眼疑全笑,觉后梨云梦已空。”“甘蕉叶大戎葵丑,或有山榴似火燃。“和同人詠西轩柳”。

     西轩树影》:沍霜愁踏蛟龙背,抱影寒分襆被眠。

      《题西轩竹得幽字》:

     官寮塞上日,野竹最禁秋。地瘠难抽笋,窗高乱点头。粉香群雀诧,院静午蜂游。自是西轩主,幽人岂言幽。

       《和安节咏西轩竹》:

     策策春檐影,抽空绿已深。移根欣得所,护楯有同心。眼见去年笋,耳添清夜音。牛羊纷践踏,邻舍莫相侵。

       《苍翠庵看梅》:

     经年不浪出,孤策自逍遥。野寺弥春旭,清霜湿半桥。护垣丛竹老,念佛炷香消。阒(寂静的意思)户无尘迹,繁红太寂寥。《红楼梦》中妙玉住栊翠庵中。


6. 《棟亭词抄:

  《蝶恋花》:“六月西轩无暑气,晚塾儿归,列坐谈经义。枯骨寒涎宁有味,日长正不逢难字。”


5. 《西轩集》,署“辛卯”,为康熙五十年刊本:

       《真州西轩行药念俊三病,书此代问,时将归金陵》,《月上归至西轩》,《蓼斋过西轩拈闲字》,《留别西轩》,阻风寄西轩诸友,《雨后西轩与又昭、蓼斋、秋屏限字》。

 

6.  《楝亭诗别集》:

      《辛卯三月二十六日闻珍儿殇,书此忍恸兼示四姪寄西轩诸友三首》

 

       可见,西轩并非仅指一个建筑,而是建在山中的有着许多建筑和景点的园林。

    西轩有山谷,有野竹,和曹府有一段距离,西轩里住着不少人,夏天可以避暑。

 


二、随园

 西轩后归后任江宁织造隋赫德,废弃被袁枚购买,改建改称随园。建得像一个风景区,春天免费向俊男靓女们开放游览。


 

三、大观园


据下文《曹公子甫十二龄,天性醇淑,不乐纷华,因作俚语,聊当劝戒》一诗的写作年代, 曹頫当生于1693年或1694年或1695年。


曹寅和梦庵禅师

杨成凯

曹寅是清初的一个重要人物,生于顺治十五年(1658),卒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社会活动涉及康熙朝四十多年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值得史学家认真研究。作为《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的经历又受到红学家的特别关注。

曹寅与文人墨客经常以诗文相互酬唱赠答,因此,同时代文人诗文集中保存有关于曹寅的可贵资料。然而由于兵燹、禁毁与流失,清代顺、康、雍、乾几朝的诗文别集散佚严重。周汝昌先生的《红楼梦新证》从许多罕见的秘本中辑录了很多有用的材料,厥功甚伟。限于客观条件,有些书未知未见,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曹寅与梦庵禅师的交往就是《红楼梦新证》未能予以阐发的一件事。

《红楼梦新证》说到康熙四十三年(1704)甲申“冬,重修南涧理安寺松巅阁”,下注:

《松巅阁记》见《楝亭文钞》叶十,中云“康熙四十三年甲申余视鹾扬州”,僧人“勉余为之重葺”,接云“是夏松颠阁成;乙酉冬余差满……”,细按之“是夏”实当为乙酉之夏,盖寅本年冬方到扬州,文有语病。

上述《松巅阁记》原文如下:

康熙四十三年甲申,余视鹾扬州。理安众亦请梦公继祖席,驰书相报,曰阁将圮,勉余为之重葺。而平湖逊亭编修亦出赀相助。是夏松巅阁成。乙酉冬,余差满。丙戌四月,梦公授代,暂归金陵,征前约。

“是夏”一语,“是”为指代词,通例回指上文述及的事物。前面刚刚说到康熙四十三年甲申,最自然的解释是甲申夏。然而,按照康熙四十三年十月十三日曹寅《江宁织造曹寅奏谢钦点巡盐并到任日期折》,曹寅于康熙四十三年十月扬州视事。按照《松巅阁记》的叙事顺序,特别是注意到“理安众亦请梦公继祖席”之“亦”字,梦庵“驰书相报”应该在曹寅“视鹾扬州”之后,则修成松巅阁之事至早也应该在次年乙酉夏,而非甲申夏,不得用“是”回指甲申。

“是”既然不可回指甲申,那就只有两种可能:一是曹寅误记或伪称事在甲申,二是“是”指甲申之外的别一年。如果上文没有“是”的回指对象,它又不是下指词,不能下指还没有出现的乙酉,那么“是”还能指哪一年呢?我们想到了作者撰文默认的“现在时”,那就是康熙四十五年(1706)丙戌。这种解释可能引起质疑:《松巅阁记》下文有“今五月”一语,何以此处不说“今夏”,而用颇有语病之疑的“是夏”?而且,说“是夏”时,视点已经在丙戌,接着又回去说乙酉,再回到丙戌四月,视点忽前忽后,有悖中文顺时叙事的常情。不过我们仍可为曹寅开脱,“是夏松巅阁成”原是收束上文,“乙酉冬”以下另是一段,两段分开,即无突兀之感。

骤然看去,建松巅阁算不上一回事。曹寅原记所述年代在可解、不可解之间,周先生已加辨证,似乎无须注意。夷考其实,乃大不然。原来上文中的“僧人”为清代名僧梦庵禅师,与曹寅颇有往还。《楝亭诗钞》卷五中有一首七绝(此诗《楝亭诗别集》卷三重出):

送梦庵北上

倚杖思维已后时,布帆挂起亦相宜。

扬州送别情多少,却对寒泉理鬓丝。

梦庵法名超格,《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二十四有传。梦庵俗姓丁,芜湖人,年二十八始投金陵清凉寺剑门落发。他是天竺禅师的弟子,先后主持嘉善东禅与慈云及武林南涧清波,最后主持京都柏林寺,圆寂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戊子六月,寿七十。梦庵有诗词稿集《同事摄诗集》一册,由弟子性音、明鼎二人校订,乾隆年间由其再传弟子刊刻。诗集前有乾隆十九年(1754)白山浪华老人罗泰序,词集名《同事摄绿萝词》,前有广陵俞颜序。

《同事摄诗集》卷一书影

《同事摄诗集》中涉及曹寅之作最早是康熙四十二年(1703)与曹寅的赠答词:

步月

(癸未新秋,即席赠曹荔轩司农)

怀楝亭西,瑞萱堂北,风回微袅幽轩。碧梧阴里,香暗透疏帘。正人倚、藤床竹几,恰照返、花槛蕉椽。茶初罢,凉生冰簟,静对入枯禅。

留连。朝共夕,还招来旧侣,墨泼云烟。毫端缥缈,错认是龙眠。才谭深、人依瘦石,又梦惺、月印平川。归去也,一声长啸落青峦。

贺新凉

(依韵酬荔轩)

山谷松阴冷。又连朝、轻云四合,几层秋影。爽气霏微侵短袂,伏几双眸炯炯。新词展、龙光射井。刻羽引商谁叠和,笑巴音醉梦殊难醒。才旷代,真堪逞。

招提老我雪蒙顶。叹频年、禅宗淡泊,疏林残景。湘水风流犹未渺,来往西轩复整。君况是、深参猛省。及第心空亲证得,透重关安隐诚无等。棒与喝,何须领。

《楝亭词钞》有同韵二词:

金缕曲

(七月既望,与梦庵西堂步月,口占述怀)

覆足衣冷。睡难安、老蕉索索,乱翻风影。起护檐牙双白朵,弹指西窗冏冏。夜半也,澜生古井。上下纵横无可说,搅刁骚四际秋虫醒。吟样苦,不堪逞。

蒋山月晒青梧顶。烂银盘、一堆狼藉,满园烟景。顽极坡陀如聚墨,颠倒花冠欠整。猛慧业、惺惺自省。我愿金篦重刮膜,变颇黎世界成平等。哑然处,意深领。

步月

(和梦庵归山见寄韵)

老石盘陀,空廊窈窕,几人来宿西轩。小留瓶钵,清夜共延缘。恰凉足、半轮秋色,还归葺、十肋茅椽。番成笑,山花山鸟,皆得最初禅。

蝉连。萦俗累,无情荐取,都付寒烟。冷香飞处,欹枕日清眠。思旧隐、茶瓜入社,携秀句、云木通川。何时去,暂担楖栗过层峦。

由梦庵词序可知此二词都作于康熙四十二年秋。《金缕曲》是曹寅唱梦庵和;《步月》是梦庵唱曹寅和,但梦庵说是即席作,曹寅说是“归山见寄”,微有出入,或是拟稿在前,呈交在后。

《同事摄诗集》分体编年编排,《贺新凉》词后是:

梦扬州

(荔轩来札,云中秋有维扬之行,至是夜作此寄之)

夕阳收。渐淡云、消尽层楼。桂魄乍飞,尽道今宵中秋。吹箫廿四桥边客,何似登、碧海瀛洲。江程杳,更初永,砌蛩啼破离忧。

还记西轩昔游。调节拍清音,几遍甘州。露冷花寒,独倚阑干凝眸。西风声乱梧桐影,想棹归燕子矶头。情正苦,灯摇梦远,飞绕邗沟。

《同事摄诗集》之《梦扬州》词书影

曹寅于康熙四十三年秋至扬州巡视盐务,此词所述正是此事。关于曹寅重修松巅阁一事,梦庵有一词及一诗谈及:

忆旧游

(曹银台为余重建松巅阁,康熙乙酉冬十二月也)

记真州雀舫,使院岑楼,漫理丝弦。指泛渔樵曲,遂飘然归去,放鹤亭边。商飙暗催枫叶,寒锁涌珠泉。笑暮景幽栖,消磨岁月,静倚松巅。

情牵。问何事,念解带风流,搐鼻机关。人在青溪外,惹迢遥离绪,都付鱼笺。荔轩九秋清话,蟾净露华天。肯老却江湖,金陵望断辜旧缘。

丙戌暮春,松巅阁落成却寄曹荔轩

携筇拾级上松巅,山阁初成何翼然。

螺髻窥檐空翠扑,溪声漱枕瀑花溅。

麈挥雄压千人座,鼻观微通一缕烟。

珍重毗耶劳远梦,呢喃紫燕报蛮笺。

据此,则松巅阁落成,不是甲申,也不是乙酉,而是丙戌年事。曹寅的《松巅阁记》作于丙戌,则“是夏”或指丙戌夏。此记又见释实月撰《理安寺志》(清丁丙辑刻《武林掌故丛编》本),略有异文,照录如下:

康熙四十三年甲申,余视鹾扬州。理安僧众亦请梦公继祖席,驰书相报,曰阁将圮,勉余为之重葺。而平湖逊亭高编修亦出资相助。是夏阁成。梦公征前约。

逊亭编修作高姓,因知其为康熙三十九年(1700)入翰林院的钱塘高舆。“是夏阁成”下无“乙酉冬”云云,“是夏”更可解为今夏。

《理安寺志》所载《松巅阁记》书影

次年丁亥,梦庵入京都主持柏林寺,曹寅《送梦庵北上》诗也许作于此时。梦庵词集结尾两首是在京都寄怀曹寅之作:

望江南

(岁序尽矣,冰雪凄然。白下良朋,悠悠我思。拟梦窗体,邮寄荔轩银台)

秋夕好,旧雨忆长干。薜荔西轩蛩语细,金花北榭露珠圆。永夜足追欢。

残腊尽,萧寺拥寒毡。月挂双峰千里雪,梅含孤岭一湖烟。此意付鸾笺。

(金台柏林将归钟阜,先寄楝亭银台)

更漏尽,怒卷晓风号。一枕鸡声人乍醒,几行鸿影月初高。南北路迢遥。

心期近,难待广陵潮。西岭烧痕青吐甲,玉河春涨绿平桥。便自理归棹。

《同事摄诗集》中还有其他诗词涉及曹寅,其中有一首五言古诗最可注意:

曹公子甫十二龄,天性醇淑,不乐纷华,因作俚语,聊当劝戒。

忠必待壮强,孝乃弟子职。公子天性贤,乌庸人劝激。

善人受尽言,我固进言直。人近志学年,戒之在放逸。

父命唯唯遵,趋庭如不及。云何能若斯,幼仗严训力。

外傅授诗书,有闻急传习。初了四子书,经史继子集。

融会其精华,滋润我卓识。发皇为诗文,光芒谁敢敌。

文应法马班,诗宜陶杜则。临池如学书,右军是准的。

柳骨与颜筋,苏米诸名笔。臧获侍昏朝,使令勿呵叱。

此亦人子也,渊明堪祖述。骄气若凌人,嘉声从此失。

稼穑知难艰,世态识叵测。嗜欲渐次开,切切远声色。

人生霄壤间,大节当建立。

此诗提到的曹公子,很可能就是曹寅之子,其意义则有待红学家研究。梦庵另有《宝伦集》六卷,目录题:芜湖沙门超格梦庵著,嗣法门人明鼎校。《宝伦集》前五卷为佛学著述,卷六下注“同事摄文集”,有《评来注周易》《读来注周易书后》《列子仲尼篇解二则》等读书笔记及《游庐山记》《补梅说》《送稷昭何贡生序》等杂文,共十三篇。末有明鼎刻书跋,说梦庵“有宝伦集上下卷,包罗一切,大有补于世矣,今寿梨枣,公诸天下”,末署“雍正十年岁次壬子佛诞日柏林嗣法门人明鼎敬跋”。梦庵著述极其罕传,所见《宝伦集》系上海图书馆藏本。

(杨成凯,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100732)


梦庵禅师1707年春赴北京,与曹寅交集最多的时间段是1703年-1706年,他曾曹頫的诗也应作于这一时间段,此时间内曹頫12岁,可推曹頫生于1693-1696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