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脂砚斋是贾宝玉(三)
(2012-04-18 16:31:00)
标签:
杂谈 |
三、脂砚斋是贾宝玉的证据
脂砚斋是现实中的人物,贾宝玉是小说中的人物,然而,脂砚斋对贾宝玉却表现出了非常不一样的感情。 且看:
(1)、第五回,写宝玉错失袭人,“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诗处,甲戌本侧批:“骂死宝玉,却是自悔。”
(2)、第十七回,宝玉陪父亲晋见元妃时,贾政说:“岂意得征风鸾之瑞”,庚辰本侧批:“此语犹在耳。” 本是宝玉听到的话,却在犹在脂砚之耳。
(3)、第十八回,脂砚斋庚辰本侧批:“余历梨园子弟广矣,……今阅《石头记》……与余三十年前目睹身亲之人现形于纸上,便言《石头记》之为书,情之至极,言之至确,然非领略过乃事,迷陷过乃情,即观此茫然嚼蜡,亦不知其神妙也。” 贾宝玉常和优伶戏子打交道,“余三十年前目睹身亲之人现形于纸上”一句,脂砚明说是他“目睹身亲”的。
(4)、第七回焦大醉骂时,甲戌本侧批:“忽接此焦大一段,真可惊心骇目,一字化一泪,一泪化一血珠!”
(5)、第三回写 王夫人关照凤姐,取两个缎子给黛玉去裁衣裳,凤姐道:“到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甲戌本眉批道:“余知此缎阿凤并未拿出,此借王夫人之语机变欺人处耳。若信彼果拿出预备,不独被阿凤瞒过,亦且被石头瞒过了。”
由于现实中的脂砚曾给凤姐执过笔,因而,现实中定也有凤姐此人。注意“余知”二字并非“余猜”,意义很不同,说明脂砚真真知道实情。那时史湘云并未到曹家,可以推断出,知道实情的,只有怡红公子了。
(6)、二十回,怡红院中发生的:宝玉为麝月篦头,“只见晴雯忙忙走进来取钱,一见了他两个,便冷笑道:哦,交杯盏还没吃,到上头了!”
脂批:“虽谑语,亦少露怡红细事。”
“露”者,泄露也。
(7)、第三回,“每每规谏,宝玉不听,心中着实忧郁”,蒙府本侧批“我读至此,不觉放声大哭。”
(8)、还是第三回,写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若春晓之花。”甲戌本侧批:“少年色嫩不坚劳,以及非夭即贫之语,余犹在心,今闻此放声一哭。”
(9)、第三十四回,黛玉劝宝玉,“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蒙府本侧批:“心血淋漓,酿成此数字”。
(10)、“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处,甲戌本侧批:“此句令批书人哭死。”三春的父母不尽相同,和三春关系最亲近,最不愿意三春出嫁的就是贾宝玉了。
(11)、第二十三回,写贾政“忽又想起贾珠来”, 脂砚斋却“批至此,几乎失声哭出”。可见贾珠作为宝玉之亡兄,亦非虚拟,该哭的是宝玉,脂砚哭了。
(12)、第二十五回,写宝玉“一头滚在王夫人怀里。”甲戌本侧批:“余几几失声哭出。” 这句话很可哭吗? 别人读了没人会哭,只有贾宝玉自己读了才会哭。
(13)、第八回,写宝玉“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庚辰本侧批:“批书人领至此教,故批至此,不禁放声大哭。俺先姊先(仙)逝太早,不然,余何得为废人耶?”
这条批语是超重量级的。“放声大哭”,哭姐姐,更哭自己。贾宝玉的姐姐,脂砚斋的姐姐!
(14)、第二十八回,写贾宝玉溜溜达达到了凤姐院里,因为凤姐不识字,让宝玉帮忙,“到了屋里,凤姐命人取过笔砚纸来,向宝玉道:‘大红妆缎四十匹,蟒缎四十匹,上用纱各色一百匹,金项圈四个。’宝玉道:‘这算什么?又不是帐,又不是礼物,怎么个写法?’凤姐儿道:‘你只管写上,横竖我自己明白就罢了。’”庚辰本侧批:“有是语,有是事。”
当时写宝玉到凤姐住处时,并没写有谁跟着,说明屋里当时除了凤姐及丫鬟之外,再没别人。“有是语,有是事”,脂砚斋是如何知道的?
(15)、同是第二十八回,宝玉向黛玉表白:“万不敢在妹妹跟前有错处。”庚辰本侧批:“有是语。”在“不知怎么样才好”后批:“真有是事。”
第一次读到这段批语时,感觉唯“震惊”二字。这段话是宝、黛二人的“私房话”,别人更是不可能知道的。脂砚斋言之凿凿地说“有是语”,“真有是事”,
只要是理性的读者,真想证明脂砚斋是贾宝玉的话,这一条批语就足够足够了。
脂砚斋为何一次次的哭, 一遍一遍的抄评, 几十年如一日。只因他就是《红楼梦》中的贾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