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纪中学校长王多利的发言:不畏浮云遮望眼

(2012-07-17 15:46:40)
标签:

杂谈

成纪中学校长王多利的发言:不畏浮云遮望眼

                                    ——读《山庄记忆》有感

     《山庄记忆》是作者为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和他始终在思考的心灵筑造的一座纪念碑。其中“教育反思”部分的一些随笔,是他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对我国当前中小学教育现状的深怀忧虑和冷静思考,透过这些文字,我们看到了作者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复杂的心路历程,以及他对当前中国教育现状的许多深沉的反思、忧虑和积极探索,触摸到作家思想的深度以及他自觉担当的社会责任,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和修养。

    在这些短小精悍、风趣幽默的随笔闲谈中,处处充满和渗透着作者与众不同的超前教育理念,但是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其实就是“文化育人”的全新理念。在作者看来,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教育的使命不仅是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去改造物质世界,而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改造和丰富精神世界。“人的成长和树木的成长一样,需要环境条件,也需要土壤、阳光、肥料和水分。如果要长得标准一些,还需要人工的栽培。”(《山庄记忆﹒教育是一个过程》)文化是教育的内核,“文化育人”是教育的应有之义。但是由于我国的教育长期以来过分强调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文化在育人中的地位和作用被弱化和边缘化了。“文化育人”的要求,促使我们这些教育者一定要把文化在育人中的作用和教育的本质联系起来,克服把文化泛化、表面化、形式化、浅薄化的倾向“教育不只是传承知识、培养技能,教育更重要的是启迪智慧、完善人格。如果不能通过课程的设置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想象力,那么做题又有什么意义?如果大量地做题把学生的思维训练成僵死的模式,那么学生就成了做题的机器。所以,教育应该注重学生心智的开发,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而不能把学生培养成只会寻求标准答案的奴隶。学生应该在求解难题的过程中,培养一种不怕困难的精神、正视困难的态度、战胜困难的气魄、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努力动脑筋、想办法,最终战胜困难,进而获得一种高层次的喜悦。更重要的是能够进一步把这一切迁移于生活当中,升华为一种人生态度,促使人格的完善。”(《山庄记忆﹒目标的缺失》)。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对文化的传承,必须有更宽广的视野。综观中国的大师级人物,如胡适、陈寅恪、钱钟书、季羡林、钱学森等,无不饱览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具有扎实的国学功底,既有深厚的爱国情怀,又有宽广的国际视野,他们学贯中西,善于洋为中用,善于转化和创新,深得中西文化的精髓,是体现“文化育人”的典型例证。大师的成长如此,中学生的成长也是这样。众所周知,国际交往、国际合作、国际竞争日益频繁,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正在悄然改变我们的社会环境,也为当代中学生提供了一个前所未遇的成长氛围,这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世界人”。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对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与把握,对社会发展背景及不同阶段的认识,这些以文化为标志的内容对学生主流价值观、科学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长期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负责基础教育的高级官员奥德内斯评论道:“这个世纪教育的失败不是在科学、语言和数学教学上的失败,而是在倡导人类之间和平共处上的失败,是在为了充分平等的发展而应发掘个人和社会潜能上的失败。”在国际化背景下让学生保有本民族文化的精髓,同时最广泛而有选择地吸纳非本土文化,融合中西文化,做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人”,是一个现实而紧迫的命题,这正是作者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对当前中国教育的独到思考。

    作者反对教育的功利主义,他认为功利主义是素质教育的劲敌,应试教育更是强化了教育的功利主义倾向。“素质是教育问题无法回避的一个话题,也是一个令所有教育工作者十分尴尬的话题……但是素质教育仍然举步维艰,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人归结于高考制度,有些人归结于评价方式,有些人归结于教育体制……诚然,在面对每一次升学和择业都要进行考试的今天,应试能力的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素质。但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山庄记忆﹒素质教育的尴尬》正是由于以结果评价教育、评价人才,加之官本位的思想的影响,造成了现代应试教育的风行。在作者看来,功利主义的教育理念对教育危害之一是障碍了教育目的功能的发挥,使教育目的难以真正成为评价的标准,导致了升学主义的风行。“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触摸自己的教育良心!必须反思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必须检讨后果。如果我们都把学校当作考试机器培训中心,把学生当作考生,把分数当作目的。”(《山庄记忆﹒目标的缺失》)“教育在教育之外承担了过多的社会功能,教育正在成为一些团体敛财的工具,教育也在消化着许多社会问题,教育也在通过拉伸自身的周期把更多的就业压力滞留在教育内部。”(《山庄记忆﹒教育的尴尬》)学校教育中急功近利流行,无论是学习者、家长还是学校管理者、教育者,虽然也认为素质教育是教育的真谛,但更加关注的仍然是升学,因为前者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无形的,难以精确度量,而且在短时期内也不可能取得可见的成绩。相反,后者却能给人们带来有形的利益,教育管理者可以此表明自己的“政绩”,教育者和学习者也可以此证明自己的教和学的成果。功利主义的教育理念对教育危害之二是在人才观方面,考试的优胜者便被认为是优秀学生,反之便是劣生。正是在这种功利主义理念驱使下,学校关心的只是那些与考试有关学科的书本知识的教学,而忽视其它知识以及情感、意志等的培养。由于当前我国考试制度本身存在的弊端,折射到这种所谓的应试人才身上,不仅表现出知识面狭窄等缺陷,而且还暴露出缺少创新意识以及高分低能等问题。“当我们用考试分数评价学生,用学生成绩评价教师,用升学率评价学校教育成果,用高考上线评价教育质量的时候,而且作为主要指标甚至唯一指标的时候,我们还能为自己的做法辩护吗?这是一种无奈,是一种过程没有错误结果却错误的悖论,是一种个体没有错误却整体错误的悖论,是一种愿望没有错误却现实错误的悖论!”(《山庄记忆﹒教育的尴尬》)功利主义教育理念虽然能带来教育的表面繁荣,但却不能使教育处于真正的发展之中,同时也妨碍了教育目的的实施、教育完整意义的展开。功利主义教育理念若不加以清除,素质教育就只能停留在口号上。

    教育是否真正有价值,在作者看来在于它是否拥有人性和智慧,因为只有教育本身有人性和智慧,才能够培养出有人性和智慧之人,而有了有人性和智慧之人,社会才能得到长足发展。“素质教育就是符合科学发展的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就是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就是面向全体的教育,就是均衡发展的教育,更是和谐发展的教育。教育的目的不是急功近利,甚至不是单纯地追求经济发展,教育的目的就是人,是人本身,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山庄记忆﹒素质教育的尴尬》)在教育的过程中,人性和智慧是教育的本质和灵魂,知识只是载体。凡是不重视训练人性和智慧的民族,是注定要失败的。人性和智慧的消失是中国当前的教育失败的可悲证明。从神圣的人性和智慧——这是古人向往的目标,沦落到学校教材——知识——这是中国当前现代人追求的"目的",实际上是多年来中国教育上的一种失败……

作者认为“教育最大的问题是教师问题。我们拥有怎样的教师队伍,我们就会成就怎样的教育。”(《山庄记忆﹒教师问题》)针对当前我们教育的现状,作者打破了过去对教师的传统要求,倡导一种全新的教师观。在现代社会中,教师应该是什么?在作者看来应涉及到教师能否在日常的职业工作中感受到对自己的智慧与人格的挑战、对自己生命发展和生命力展现的价值,感受到因从事这一职业带来的内在尊严与欢乐的满足。不能把教师劳动的性质看作是传递性而非创造性的工作,要涉及到教师职业劳动对教师本人现实生命质量的意义。“我们自己必须学会汲水的方法,然后,教会学生汲水的方法,教给学生分辨水质好水坏的能力,教会学生在社会的海洋中驾驭人生之舟乘风破浪的技能……”(《山庄记忆﹒教育者自身的素质》)

    总之,《山庄记忆》中有关教育随笔的一系列论述,是作者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多年来对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现状的冷静思考、积极探索,充满着作者的理性智慧和深沉忧虑,是作者心血和智慧的结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