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斗门老街出来,街道上开始出现熙熙攘攘走亲戚的人群,打听南门村的位置和距离,让我颇费周折,有些老者告诉我要走很远,最好打摩的过去,看着呼啸而去的摩的,心中本能拒绝。
http://s14/mw690/a07c8ecegcfc521ba924d&690
撩开大步走吧,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嘛,看看老夫的本事如何。然而走着走着问题出来,汗水湿透了内衣,明晃晃的太阳热度,感觉不比夏天差,脱了外衣—冷,穿上外衣--热,内心不免焦躁起来。正在想找车之际,远处一片灰色的建筑群吸引了目光….
http://s10/mw690/a07c8ecegcfc521bc7829&690
位于珠海斗门的南门村,从明朝永乐建村至今已有600年,该村是广东省唯一“皇族古村落”。南门村现有6000多名居民,其中八成为赵姓,均以宋朝皇族后裔自居。据介绍,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的三弟是魏王赵匡美,而南门村赵氏子孙,便是魏王赵匡美的后人。1234年,魏王赵匡美的第八代孙赵怿夫到广东任香山县县令,任职3年,死于任上。其三子赵时鏦在崖门之战后,避祸隐居斗门大赤坎。赵时鏦的子孙后代在大赤坎生活了数十年后,又于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迁居今天的斗门南门村。
http://s14/mw690/a07c8ecegcfc521d47a9d&690
http://s10/mw690/a07c8ecegcfc521ec7029&690
http://s12/mw690/a07c8ecegcfc521e858eb&690
http://s6/mw690/a07c8ecegcfc521ff4835&690
http://s2/mw690/a07c8ecegcfc5221188f1&690
菉猗堂位于珠海市斗门区南门村,始建于明景泰五年(1454年),清代乾隆年间曾修复过,是宋太祖赵匡胤之弟魏王匡美的十五代裔赵隆(即赵晴峰),为祀其曾祖父梅南而建。菉猗堂经广东省及珠海市有关专家学者考证,已确定为珠海市内保存较好、颇具地方风格的古建筑,属广东省二类文物.
http://s7/mw690/a07c8ecegcfc522153c26&690
http://s10/mw690/a07c8ecegcfc5222cc509&690
祠堂建筑布局、结构、形制手法都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1987年公布为斗门县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升格为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12月被评为“斗门八景”;2008年11月18日“菉猗堂及建筑群”(含赵氏祖祠、逸峰赵公祠、崑山赵公祠)公布为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http://s4/mw690/a07c8ecegcfc5224e9c03&690
祠堂的广场很大,除停了几部车外几乎没有人,走进祠堂见到一位老妇人正在给祖宗牌位上香,那份恭敬和虔诚,在举手投足中展现出来。
http://s15/mw690/a07c8ecegcfc5225ac7be&690
在赵氏祖宗的祭坛前,我按照传统三鞠躬,以此表达一个外族人的礼拜。老妇人笑脸相迎,说着我听不懂的方言,从肢体语言可以看出我的举动令她满意。
http://s3/mw690/a07c8ecegcfc5225d8852&690
http://s15/mw690/a07c8ecegcfc52269c69e&690
祭坛两侧挂着赵宋王朝30几位皇帝的画像,从宋太祖赵匡胤开始一直到崖门海战最后的小皇帝赵昺。
http://s6/mw690/a07c8ecegcfc522738bb5&690
“菉猗”是大赤坎、南门赵氏四世祖梅南的别号。赵梅南,名嗣焕,字仲华,号梅南,自号意翁,又号菉猗。生于元贞二年(1296年),终于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是元朝诗人、理学家,为南门赵氏后人所敬崇。他生活于元朝,而誓不仕元,隐居香山潮居里,有潮居八景诗传世。他在黄杨山竹径构筑意翁亭,寄傲其间。著有《菉猗诗集》,有诗云:“但存方寸有余地,不可一日无此君。”;“竹林深处白云氛,诛草成亭晤此君,翁意在亭更在竹,何妨暮“菉猗”源于《诗经·淇澳》,有绿竹茂盛之意。“瞻彼淇澳,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后人建祠以他的别号“菉猗”作堂名,并在祠堂附间天井内植有观音竹,以还其爱竹之意。“菉瞻淇澳,猗颂商那”是正门楹联,有绿竹茂盛美丽、颂商汤王朝盛世福泽德之意。
http://s4/mw690/a07c8ecegcfc52273ab93&690
http://s2/mw690/a07c8ecegcfc5228f3e11&690
http://s11/mw690/a07c8ecegcfc522a6c7ba&690
菉猗堂为三进院落四合式布局,包括前厅、中殿和后殿,建筑面积426.69平方米,进与进之间隔一天井,里进较外进高,整体结构古朴典雅,颇具气势。主体建筑为山墙两坡顶屋面、龙舟脊,硬山搁檩式梁架。山墙结构尤为独特,均用排列齐整、硕大的蚝壳与黄坭浆砌成65厘米厚壁,院落台基全用红谷石砌成。整体采用大量的石雕、砖雕、木雕、陶塑等装饰。墙上有以文人墨客琴棋书画为内容的绘画。这是一座颇具明代地方特色的古代建筑。
http://s6/mw690/a07c8ecegcfc522aec6f5&690
菉猗堂作为赵氏皇族后裔的祖祠,经历数百年洗礼仍保存较好,对研究宋代北方移民南迁及北方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既是研究宋史、人口迁移史及明代广东建筑艺术的重要史料和实物建筑,又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http://s14/mw690/a07c8ecegcfc522d7ad7d&690
游完赵氏皇族的祖祠,以为这就是南门村,与守祠的老者一聊,才知道南门村离这里还有三里之遥。沿着老者指引的方向出发,村中民宅有一个共性引起我的好奇,所有院落的大门都有不同形式的--石敢档,这是黄河流域保留了几千年的古风,没想到在岭南这一偏偶得到发扬,难怪称这里是皇庄,果然名不虚传。
http://s3/mw690/a07c8ecegcfc521aa1762&690
http://s3/mw690/a07c8eceg7b2d50d717f2&690
http://s2/mw690/a07c8ecegcfc528678e51&690
终于遥望到南门村啦,当走到近前令我大吃一惊,一条七八十米宽的护城河挡在我的面前,此刻已到中午时分,乡间公路没有一个行人,无奈之下只好沿着护城河走吧,迟早会找到进村的桥。天上的太阳明晃晃的照着我,汗水像蚯蚓一样在我的躯干、大腿上爬行,头发像蒸笼一样冒着蒸汽,走了有5里左右,见到一座桥,过了桥之后就没有路了,深一脚浅一脚踩在田里的烂泥巴。暮然间一抬头发现皇庄离我越来越远,坏了,走错路了,顿时觉得身上没有了力气。
http://s15/mw690/a07c8eceg7b2d50da107e&690
往回走不甘心,往前走有没有希望,在这进退两难之际,发现不远处有人在田里干活,无奈之下继续前行,当我把普通话、广东白话、最后手足并用一番表演,那几个人始终面面相觑,不知我在问他们什么,最后其中一位阿姨用手机打电话,比划的意思等一会有人来。唉、等吧,急也没有用啊…半个多小时后,来了个骑车女孩,在她那广东普通话里我明白了,皇庄只有一座桥,四周全是护城河,离这里有七八里,这回我真是没脾气了,带的水没了,吃的没了,力气没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女孩看到我的样子,就急忙比划着说,再往前走一里多远,那里在修护城河的堤岸,有个围堰能走过去….
http://s3/mw690/a07c8ecegcfc528abf442&690
如同鬼子进庄一样,沿着满是泥巴的围堰从村子后面进了庄。首先看到的是那两个石碑,没有弄懂“天诰命”是什么意思,不远处是一个祭坛,两个石柱象华表,估计可能是皇族后裔拜祖的地方。
http://s6/mw690/a07c8eceg7b2d50dea5f5&690
村里寂静无人,走在石板路上,感觉耳边全是自己的脚步声,如果不是每家门上贴的大红春联,还以为走进“鬼城”。锈迹斑斑的门锁,挂满蛛网的庭院,一片破败的迹象。
http://s3/mw690/a07c8ecegcfc528d45ef2&690
http://s5/mw690/a07c8eceg7b2d50e35084&690
http://s5/mw690/a07c8ecegcfc528f5cb64&690
http://s14/mw690/a07c8ecegcfc529117b8d&690
http://s10/mw690/a07c8ecegcfc5291f3c19&690
推开一家没锁的大门,吱呀的门声让人背部发冷,浓厚的发霉气息扑面而来….
http://s10/mw690/a07c8eceg7b2d50ec5fb9&690
http://s8/mw690/a07c8ecegcfc529655dd7&690
突然听到一阵狗狗的吠叫之声,心中突然有了一丝暖意,有人住在这里,恐惧之心立马烟消云散。
http://s3/mw690/a07c8eceg7b2d50f28482&690
这只狗狗象监视敌人一样,一直跟踪到村口。偌大的村庄,只住了寥寥可数的几户人家,我想等到退休之后,在这里租套房子,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该有多好啊….
http://s12/mw690/a07c8ecegcfc529a3e41b&690
http://s9/mw690/a07c8ecegcfc52862bd28&690
离开了赵氏皇庄---南门村,登上返回珠海的公交车,奔波了七八个小时觉得十分疲惫,瞌睡虫悄然袭来,人也变得恍恍惚惚。一个村子的牌楼从车窗前闪过,瞬时间石光电闪般打个激灵,排山村—古村落。人象被充了电一样,立马精神起来,这就是我找了好久的斜排古屋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