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钗头凤,长发绾君心

(2012-08-19 12:40:44)
标签:

发簪

笄礼

发髻

女子

分类: 生活雅趣

五千年的中华民族的发展史里,早就有了关于发簪的记录,发簪是指用来固定和
装饰头发的一种首饰。
《辞海》里有这样的解释:簪,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连
冠于发的一种长针,后来专指妇女插髻的首饰。《史记.滑稽列传》里说:“前
有堕珥,后有遗簪”。杜甫《春望》中也有“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之句。
中国少数民族有传统的用簪来固发、美发之俗,其发簪种类繁多,历史悠久,具
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唐宋时期及以后各代,是发簪流行
的盛世。唐代敦煌壁画中的众多妇女就是插满花簪的形象。唐代画迹中也有众多
满头插簪的妇女形象。《宋书.行志》记载:“宋代元嘉六年民间妇女结发
者,...头上有花插簪梳等饰”。宋代陆游《入蜀记》记载当时西南一带的女子
头饰为“插银钗至六只,后插大象牙梳,如手大”。 发簪古代男女发式,以挽
髻为主,发髻挽成之后,就要设法将其固定,最常用的绾髻之具是发簪。在上古
时期,发簪被称作“笄(ji)”。在男子盛行带冠之时,发笄还有固冠作用,以
免滑坠。古代妇女所插的发笄,在考古发掘中也常有出土。如1978年秋,从山
西襄汾新石器时代的古墓中出土一具人骨,在人骨的头顶,即插有一根骨笄。  
  
在中国封建时代,女子插笄是长大成人的一种标志,到时还要举行仪式,行“笄
礼”。笄礼源于周代。   据 《仪礼》等书记载,女子年满15岁就被看作成
人。在此之前,她们的发式大多做成丫髻,还没有插笄的必要。到15岁时,如果
已经许嫁,便可梳挽作成人的发髻了,这时就需要使用发笄。古时称女子成年
为“及笄”,就是这个意思。至于还没有许嫁或年龄不满15岁的女子,则仍然保
持原来的发式,两者区别十分显著。女子行过笄礼之后,不仅要学着成年妇女的
样子,挽髻插笄,还要在发髻上缠缚一根五彩缨线,表示其身有所系。从此以
后,她的言行举止都要严加检点,在一般情况下,必须深居闺房,不与外界接
触。一直到成亲之日,方能由她的丈夫把这根缨线解下,因为她已经成为妇人,
不再需要这种标志了。凡是举行过笄礼的女子,不论其成婚与否,都可享受成人
的待遇,甚至连去世之后的丧事,也可按成人的规定办理。 



盘点古代女子那些美轮美奂的发簪~


【碧菀】


【流朱】


【沧海月明】


【相望】


【青瑰】


【意阑珊】


【玉京谣]

钗头凤,长发绾君心

钗头凤,长发绾君心

钗头凤,长发绾君心

钗头凤,长发绾君心

钗头凤,长发绾君心

钗头凤,长发绾君心

钗头凤,长发绾君心

钗头凤,长发绾君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甥趣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