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结义鲁郑恩 陶三春大义归田隐

标签:
文化杂谈 |
分类: 晋韵晋声 |
http://www.yucinews.gov.cn/eWebEditor/uploadfile/2011919113028456.JPG
五代时,榆次砚子坪出了一位赫赫有名的英雄人物,此人姓郑名恩,字子明。因为他生性憨直鲁莽,人们都称他“鲁郑恩”。
鲁郑恩自幼家贫,父早亡,孤儿寡母相依为命,靠卖油度日。郑恩常挑一对油篓经王胡小官道到晋阳叫卖。他从小练得一身好功夫,喜打抱不平,母亲常担心他在外惹事。日落时分,便坐在村外山垴上向西北方向张望,提心吊胆,等待儿子平安归来。后来,人们便把这个山垴叫做“望儿垴”。
那年月,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都想据地称王。这里单说两位英雄:一个是柴荣,另一个是赵匡胤。他们俩萍水相逢,一见如故,相随走南闯北,求贤访友,立志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一天,柴荣扮作商贩与赵匡胤到晋阳,路经榆次,行至长凝河的桥头,恰巧遇上长凝村的恶霸董达父子拦桥收税,敲诈过往商旅。柴荣被拦在桥上,受到董家父子的奚落,赵匡胤勃然大怒,挥起盘龙棍与董家父子搦战,适逢郑恩卖油回来,便拔刀帮助柴赵二人,一举杀死董家父子。二人见郑恩侠肝义胆,武艺高强,于是三人互通姓名,结为异姓兄弟,一起前往晋阳访友。
兄弟三人路经砖井村时,见村外有一片碧绿的瓜园,成熟的大西瓜让人看得嘴馋。此时,赤日炎炎,三人口渴难熬,郑恩便闯进园中摘瓜。不巧被瓜园主人驼背陶洪发觉,双方发生口角。郑恩出言不逊,便与陶洪打在一处,双方争斗多时,不分胜负。正在这时,忽然从井台上蹿下来一个姑娘,直奔郑恩,柴荣和赵匡胤不由一怔,只见这姑娘出手不凡,轻捷如燕,拳脚利落,仅几个回合,竟使郑恩手忙脚乱,柴赵二人眼看兄弟要败下阵来,忙上前劝止,并向瓜园主人赔礼。
陶洪见他兄弟三人都是威风凛凛,气宇轩昂,知道确实是非常人,遂喝令女儿住手,随后将女儿三春向兄弟三人作了介绍,并让女儿选几个好西瓜请他们品尝。
赵匡胤等兄弟三人见陶家父女落落大方,更佩服他父女俩的武功,彼此纵谈天下大事,更是英雄所见略同。
陶洪又详细询问了三人的来历,才知道郑恩尚未婚配,遂邀柴荣为媒,愿将三春与郑恩结为丝萝之好。郑恩自然乐意,双方约定,他日干出一番事业之后,再行成婚大礼。
有志者,事竞成。后来,柴荣偕赵匡胤和郑恩投靠了姑父郭威,南征北战,东打西杀,终于做了后周朝的皇帝。他就是雄才大略的周世宗。赵匡胤和郑恩辅佐他统一了大半个中国,他俩也被封王。
可惜周世宗大业未竟就英年早逝,遗下七岁幼子宗训继位,军权由赵匡胤执掌。赵匡胤见侄儿幼弱,难成大器,一举发动了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了后周的天下,建立了宋朝,他就是宋朝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的行径,引起郑恩的反感,好在妻子陶三春一再规劝,晓以国家统一安定团结为重的大义,终使郑恩与宋太祖和好如初。随后郑恩与陶三春又辅佐宋太祖统一天下,立了赫赫战功,成了大宋的开国功臣。
然而,宋太祖担心郑恩和陶三春执掌兵权,也借机搞陈桥兵变,危及自己的皇帝宝座,于是借宴请御弟之机,佯装醉酒,斩了郑恩。
陶三春闻讯,悲愤欲绝,本想替夫报仇,但为了百姓不再受刀兵之苦,为了国家的安定,终于忍痛决定息兵,离开汴京,缟素还乡,孝亲抚孤,至老不再出山,种瓜度日以终。
(胡满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