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母亲河-----潇河

标签:
文化情感 |
分类: 榆邑清虚 |
汾河第二大支流。由”小河”谐音得名。其主流发源于昔阳县沾尚乡马道岭。经寿阳、榆次、清徐,在东赵乡大发村汇入龙门河,在北合流汇入涂河,在榆次市东约4公里的源涡村出山口进入平川。源涡以下有涧河和牛耕河汇入,在太原市南郊刘家堡乡洛阳村南汇入汾河。古名洞涡水,又称同过水、徐水。据史载古代潇河集水面积较大,水量也大。东汉年间,洞涡河曾有漕运之尝试,也曾起过”天堑”作用。明末著名学者戴震曾说:西北之水多浊,而赵地之水清者有二:其一曰晋水,另一曰洞过水。可见潇河之水清澈可与晋水相比。潇河灌溉历史很早,1918年阎锡山考察六政,兴办水利,资助银币8万元,集窑上等6村228锹,二年出民工9万。1921年又加入东温庄等4村,集锹172张,扩大受益面积2.2万亩。使潇河灌溉面积逐步发展到10余万亩。建国后为发展潇河灌溉事业,于1951年在源涡建成潇河大坝。1962年7月15日大坝南端122.2米长的坝段被冲毁,1964年修复。大坝高3.35米,长347.2米;南北各设净宽4米的冲沙闸5孔。南、北进水闸引水流量为22.9秒立方米和17.1秒立方米。多年平均年引水0.59亿立方米,灌溉33.53万亩。
前一篇:山西太谷神头——大佛山
后一篇:太原玉门河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