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rescdn.qqmail.com/dyimg/20120702/73F528B2EDF1.jpg
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却在这里沉积;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古老却在这里流传。我记得,我来过这里,但却忘记了自己是过客,还是归人。如果这里只能用一个词来概括,我会脱口而出――精致。这个精致玲珑的古镇,就连它的名字也显得小巧――丙安。
丙安古镇距贵州赤水市区12公里,是个陈旧的地方,由于至今只有一条水路可到城堡脚下,少了外界的纷扰,整个市场基本保持了明清以来赤水河谷的古城堡原貌。丙安是个典型的川南黔北交界的古老场镇,三面濒临滔滔东去的赤水河。距河滩10余米高,两座保存完好的石门把守着东西场口。两寨门旁,各有一株苍劲古朴的大黄桷树,沿崖壁掏出一凹槽,错错落落地建有许多吊脚楼。这些年代久远的老楼条多掩映在绿树丛和芭蕉林里,沿崖壁修筑的石阶延伸到河滩边。古镇只有一条窄窄的石板街,长约400米,从古至今一直是周围几个村寨商品交易的重要场市。
http://rescdn.qqmail.com/dyimg/20120702/70F8B1F35E6E.jpg
【川盐入黔的老驿站】
丙安历来为川南入黔的古道上一重要场镇。从明清时代起一直为上下客商歇息之地,因而丙安场上客栈、饭店、茶馆比比皆是,镇上多数居民以此为业。外来商贾也相继在场上开店,湖南、湖北人还在此修建禹王宫,即两湖会馆。自清乾隆年间赤水河进行大规模治理后,丙安成为来往盐船、商贾停泊过夜之地,场市更加繁荣。
听当地老人说,过去赤水地区的主要交通工具只有船,赤水河上的船舶川流不息,丙安是一个重要的码头。而贵州的食盐主要依赖从四川自贡输入,赤水河是古代贵州川盐入黔的黄金水道。而丙安古镇由于滩险水急,川盐船运至此,必须卸载,或由人工搬运越过险滩复载,或则在此改由陆路运达目的地。于是,丙安古镇便成了赤水河上的重要盐埠码头之一。往来于自贡、泸州、习水、遵义的商船都要在这里抛锚登岸,船夫们都要在丙安住上两夜。他们在饭店用餐,在茶馆里喝茶、听川剧、听评书……古镇内客栈、饭馆、茶馆遍设林立,食盐、竹木、茶叶、竹笋、毛皮、药材等物资交易频繁;赶集山民、驻行客商云集互市。当时的丙滩场,有如古人所言:“满眼盐船争泊岸,收点百货夕阳中”。
镇上老屋的木墙上,还残留有解放时期的政治口号,大红色油漆刷写的标语与对面祠堂精美的石刻遥相呼应。石刻上的故事栩栩如生,船夫日出暮归,迎来送往的船娘在橹上系一块红绸,既是风俗也表情愫。老街店铺里卖手编的草鞋、粗犷的竹工艺品。摇着尾巴的小狗和门槛边闭目养神的猫咪悠然自得。
http://rescdn.qqmail.com/dyimg/20120702/7CDD5DF77329.jpg
【时光荏苒古镇依存】
时光流转,赤水河洗去了丙安镇昔日的铅华,往昔的繁荣渐趋平淡和宁静,只有赶场天,附近几个村寨的人聚到场市上,才有点喧哗,平日来看,依山就势的古镇祥和从容。
场市很窄,街中间的石板已被磨得光滑而细腻,但两头与路牙子交接处长有斑驳的青苔附着。沿街的老屋前,伸着舌头乘凉的看家狗和拉长身子晒太阳的大花猫在街头“横刀立马”,本来就只容得下两人并肩的街,越发显得拥挤
老街店铺里卖着手编的草鞋、粗犷的竹工艺品,敞开门的堂屋晨,坐一桌老人玩着古牌,或许这牌的年代太久远了,少有年轻人参与,正因如此,那玩牌的架式到底比起我们在城市街头常见的麻将多些历史少些俗气。
站在老屋门口的年轻人已经讲不清老镇的年代了,只晓得房是祖父的父亲留下来了。铺子早在奶奶未嫁时就有了,只有偶尔来寻古访旧的外来客惊奇的眼神提醒镇上人,这里真的太老了。走在这样的古镇上,多半都会有一种由时空带来的惘然与慨然,没有生命的东西,因曾有过生命的痕迹而让人想来唏嘘不已。
http://rescdn.qqmail.com/dyimg/20120702/7EA1F8529DD7.jpg
【丙安古镇旅游攻略】
丙安是个典型的川南黔北交界的古老场镇,处于川黔古道上,距赤水市区12公里。丙安镇三面濒临赤水河,河边建有许多由数百根圆木支撑在赭色岩石上的吊脚楼,蔚为壮观。古镇只有一条狭窄的石板街,从古至今一直是周围几个村寨的交通要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