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巍巍米钵山

(2012-07-01 08:31:46)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巍巍米钵山作者:荒原水滴

米钵山横亘于宁夏中宁,同心两县交界处。山势陡峻,巍然屹立,像一道天然屏障,阻挡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山中有多种野生动物、植物资源,地下埋有丰富的矿石、煤炭资源,素有“天赐良母”之称。

 

[转载]巍巍米钵山


米钵山有着救济穷人,憎恶贪婪的传说:很早很早以前,米钵山里有一个小石洞,流淌着米,只是谁家揭不开锅时才淌,淌的米也只够吃一顿为止。一天一个石匠去接米,他嫌米淌的太慢太少,便拿起锤子想把小石洞凿大,使其能够多淌些米。就在凿的过程中米就不淌了,以后也再没有淌过。

石泉村是米钵山南麓下的一个古老的村庄,村庄三面环山,山上的岩石呈赭褐色,仿佛是强烈的火焰锻炼过似的。一条干涸的沙河从村子北面的山垴里行成,向东而去,出村不远处与长沙河汇合起来。石泉村被这条河隔开,一分为二。河北叫上滩,河南叫下滩。就在“两滩”之间河床的石缝中流淌着一股清清的泉水,这泉水不用说就是石泉村名称的由来了。

 

[转载]巍巍米钵山

 

石泉村的东面是一片平坦的土地,我来时,正是炎热的夏季。放眼望去,全都是将要成熟的压沙瓜,一块块,一片片,遍布山坡滩地,一派丰收的景象。

[转载]巍巍米钵山

在村支部,支部书记对我说,别看这里干山枯岭,穷乡僻壤的。从长辈口中知道,这里的泉不仅是古泉,这里的山有着古老的传说,这里的人民勤劳厚道,这里的土地上留下许多感人的故事。

村支书的话,紧紧的牵动着我的心。便想走一走,看一看。

第二天一早,我约村支书一起上山。摩托车在山路上骑行了大约七、八公里路,翻过一道山梁,是一个低低的山谷。在山谷的下面,有一弯亮晶晶的水面,远远看去整个水库尽收眼底,这是一座人工湖,它像一面巨大的镜子,镶嵌在米钵山腹地的群山之中,是那么的明净。岸上一座座高压线的铁塔,由西向东而去,走近湖边只见湖中鱼儿翻腾,跳跃着;水鸟衔鱼来回飞,叫声连成一片;一群小野鸭悠悠的游着,像一团团滚动的小绒球;山鹰低空盘旋,俯视着水面上的猎物。天空晴朗,朝霞喷飞,湖水长天一色。岸边青山,层峦叠嶂,倒映水中。真是“湖光山色两相合,白银盘里盛情螺”。远处渔舟撒网,鱼人歌声响彻山谷。村支书说:明天是集市,鱼“跃”城市,招商“引”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城乡人民共同富“鱼”。村支书是一个有头脑,很热情、幽默的人。听村支书讲,这水库建于20世纪70年代,是人民群众改造自然,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一大创举。水库兼蓄洪灌溉、养鱼于一体。单说蓄洪,一年可灌溉几千亩农田,正是有了这水库,如今村上那万亩压沙瓜才得以补灌浇饮,旱涝保收;而渔业的收入也是很客观的,说话间正巧一条足有五、六斤重的大鱼跳出水面。村支书自豪地说:“还有比这更大的呢,这里的鱼在市场上是强手货,按城里人的时髦话讲,是‘绿色’食品”。这时,渔场负责人也插话上来:“这里无环境污染,鱼出净水,是有名的‘石峡鱼’,每个集市上都能买个好价钱。”听着他们自信的话语,我看到了石泉村未来的希望。从他们的“品牌”意识,我明白他们有着现代经济头脑,是新时代的农民,我为石泉村有这样的“领头雁”而高兴。

村支书催我上路,这时,依依不舍的情思油然而生。石峡水库啊!你多么美丽!你这镶嵌在群山之中的银湖明镜,照出了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风貌和新生活,照出了石泉村的未来。

 

[转载]巍巍米钵山

进石料场的山道是一条山石纵横的山沟,我们沿着这山沟上山,山路越来越陡,山谷也显得更加幽阒,我们行走了好一段路,山沟来了个大转弯,路随而西折。这时,前方出现了一座大型石料场。据村支书说,这里以前开采过石头,给海原水泥厂提供原料,但一直都是落后的手工开采,规模也小的可怜。还是几经开办,几经停顿,最终场区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正在此刻,忽有一青年向我们走来,他是石料场的场长,他老远向我们伸出两手,随即一手拉着支部书记,一手拉着我走进工棚。我和他虽是初次见面,不知怎的一时间只觉得他是一个热情的人,只感觉到他的心中装着我们这个时代的力量和希望。耳畔机器轰鸣,场地上堆满规格不等的石料。

 

[转载]巍巍米钵山

听这位场长介绍,米钵山的石头类型很多,有平整坚硬的板石,多用于楼房建造居民的阶梯庭台,美观大方经久耐用,享有北方“大理石”之称。还有含磷较高的磷矿石,可生产磷肥。地下还有煤炭,再就是石灰石,能烧制水泥,就是无资金办厂开发,如果能得到有效开发,石泉人光靠这山上的石头就能致富。过上好日子。

这位年轻的场长“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思想,是我完全破解了米钵山曾经淌米的历史神话传说。河山不语,草木不言,历史传说往往寄托着人民美好的愿望和想象,一些山川的传说,神话也因此经历久远的年代传流下来,米钵山就是一个列证。远古人民美好的愿望在今天已得到实现。只不过米钵山流淌的不是他们想象中的米,而是满足人们衣、食、住、行所需的——“金银”。不信你看,每天从这里源源不断运送出去的石头,变成了人们生活必需的“钞票”,充着个人、集体的“钱袋子”和“小金库”,人民的生活因此变得更加美好。

这里的山巍然,这里的水缠绵,这里的人依恋。

 

[转载]巍巍米钵山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