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榆次名人简记

标签:
杂谈历史文化 |
分类: 榆邑清虚 |
榆次从古至今,榆次就是人文荟萃,才俊辈出。纵观榆次历史,爱国志士、良吏清官、鸿儒硕学,都不乏于时。其中有战国著名剑客盖聂,三国时魏国名将郝昭,两晋名著文坛的孙楚、孙绰,著名史学家孙盛、王溥,五代后汉高祖刘知远、皇后李三娘,明清时直臣循吏寇(天叙)侍郎、周(鈇)御史、褚(鈇)尚书、桑(芸)布政使,还有被誉为中国陆军第一人的湖北提督张彪等。而在近现代史上以至当代,为民族解放和振兴做出贡献甚至牺牲生命的仁人志士,更是浩若星汉,数不胜数。 盖聂 生卒年不详,战国末期著名剑客,榆次聂村人,因慕战国初著名刺客聂政而得名。《史记·刺客列传》载“荆轲尝游榆次,与盖聂论剑”,说的就是当年因刺杀秦王嬴政而名扬天下的荆轲,曾不远万里来榆次向盖聂拜访、学剑的一段经历。现遗有盖聂墓遗墟。 孙盛(约302—374年) 东晋著名的史学家,字安国,榆次人。祖父孙楚曾为冯翊太守,父亲孙恂曾任颍川太守。孙盛任职甚多,最高至长沙太守、秘书监加给事中。孙盛一生著述颇丰,多为史籍。见于记载的有《魏氏春秋》二十卷、《晋阳秋》三十二卷、《文集》十卷。可惜大部已佚失,部分佚文分别留存在《弘明集》、《广弘明集》、《全晋文》、《三国志》和《世说新语》等书中。 田志超(571—641年) 榆次源涡人。17岁在五台山出家,后返回乌金山镇寿寺潜心研佛。27岁师从太原开化寺慈瓒禅师,此后在太原西北创立禅林。隋恭帝义宁二年(618 年),唐高祖李渊称帝,志超率弟子20余人奉命到京城祝贺。次年,应蓝田化成寺沙门灵润、智信、智光等高僧的邀请,前往蓝田山与其交流探求妙崇心学的心得。武德五年(622 年)返晋,介休县为其建光严寺,在介山(今介休绵山)抱腹岩禅定。贞观十五年(641年),志超坐化,唐太宗李世民赐号为“空王佛”,为我国佛教史上汉人成佛第一人。 刘知远(895—948年) 五代后汉开国皇帝,先祖是少数民族沙陀部人。大唐中和初年(881年),其父率全家迁居榆次西左付村。 刘知远初与石敬瑭同为后唐明宗手下将领,后帮助石敬瑭建立后晋,被任为河东节度使、北京(今太原)留守等职。出帝石重贵继位后,又拜中书令,晋封为北平王。开运四年(947年),后晋灭亡,刘知远在晋阳称帝,更名刘暠,建国号为汉,史称后汉。第二年,刘知远崩,他的儿子刘承佑继位,改元乾佑。乾佑三年(950年),后汉灭亡。 李三娘(约906—954年) 榆次鸣李村人。后汉高祖刘知远的皇后。李氏出身农家,从小勤劳能干。刘知远在晋阳牧马时,邂逅李氏,遂生爱慕之情,娶为妻,后生隐帝刘承佑。清泰三年(936年),被封为魏国夫人。开运四年(947年),刘知远称帝,立李氏为皇后。隐帝刘承佑继位,尊李氏为皇太后。乾佑三年(950年),隐帝杀顾命老臣杨邠、史弘肇、王章及其家族,又企图杀大将郭威,李太后力劝,隐帝不听,迫使郭威反汉,攻入开封,后汉亡。乾佑四年(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北周。尊李三娘为昭圣皇太后。三娘一生体恤民情,爱护百姓,深明大义,有宋代话本《五代史评话》、元代刘唐卿《李三娘麻地捧印》杂剧及改编的《白兔记》剧本为证。 张彪(1860—1927年) 字虎臣,榆次西左付人。光绪六年(1880年)投补太原抚标兵额,因武功超群,被山西巡抚张之洞提拔为随身侍卫。光绪十五年(1889年),张之洞升任湖广总督,张彪受命督修湖西大堤,被当地人称颂为“张公堤”。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张彪受清政府委派,赴日本考察,军事才能大增。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在湖北创鄂军,同时负责管理将校学堂,被清政府授予“壮勇巴图鲁”称号。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升任四川松潘镇总兵、八镇统制官,加提督衔,并总督办湖北的制皮、制毡、制呢诸厂事宜。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赏“奇穆钦巴图鲁”称号,补授湖北提督,总办湖北讲武学堂。民国政府成立后,卸职东渡日本。1912年回国居天津“张园”,被民国政府聘为高等顾问,授予陆军中将衔。溥仪逊位后,曾把“张园”作为行宫,张彪力尽事君之道。孙中山、宋庆龄北上北京时,也是居于张园。1927年病逝于天津。 高文翰(1881—1947年) 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艺名说书红,榆次孟高庄人。11岁入老太平戏班学戏,攻武生兼须生。14岁崭露头角,誉满太原。并创造了“调高腔低,字情韵足,似唱似说,说唱相揉”的演唱方法,拿手戏有《空城计》、《五丈原》、《天水关》、《清风亭》等。40岁后收徒授艺,有牛桂英、程玉英等“高门九英”,还有丁果仙、乔玉仙等过门弟子。多年活跃于晋剧舞台,桃李之繁,门墙之盛,在晋剧史上前无古人。 王爱爱 1940年生于榆次南关村。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主攻青衣,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文联副主席、山西省剧协副主席、山西省晋剧院名誉院长。 王爱爱出身梨园世家,祖母为晋剧名旦筱桂花。王爱爱7岁从艺,15岁即以晋剧传统戏《教子》、《明公断》、《回龙阁》、《樊梨花》等唱做并重的剧目誉满三晋,被称为“金嗓子”。50年代师从于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程玉英,60年代初,师从晋剧大师牛桂英,逐步形成了晋剧青衣唱腔中一个崭新流派,即声震三晋、享誉华北的“爱爱腔”,被誉为“晋剧皇后”。主演剧目有《打金枝》、《明公断》、《算粮》、《三上桃峰》、《走山》等。 张继钢 1958年生于榆次。12岁开始从事舞蹈艺术,曾在山西省歌舞剧院任演员、舞蹈队长、编导等职,后调入总政歌舞团任副团长、团长、总政宣传部副部长,2008年任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晋升少将军衔,国家一级导演。任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副总导演、残奥会开闭幕式执行总导演,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总导演。 张继钢创作的作品360多部,代表作有《黄河儿女情》、《黄土黄》、《野斑马》、《千手观音》、《一把酸枣》等,曾9次获得国际最高奖,获国内大奖40多次。他的作品题材多样、构思奇巧、风格独特,对于当代中国舞蹈影响巨大而深远,被称为“舞界奇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