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十景
(2015-05-03 11:13:58)
标签:
转载临安十景文化 |
分类: 散文 |
临安十景
学海文澜
又称“焕山倒影”,即今文庙学海。池水”汪洋澄澈,每朝曦乍起,翠波点心,净碧无痕,文澜万顷”。泮池作为文庙的一部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学问汇集之海,古人曾作有《郡学泮池〉一诗盛赞泮池;
活泼源头一鉴泓,分来洙泗焕文明。
影垂远岫层层翠,文邹澄波细细生。
晓日光腾芹藻润,春风西指李桃荣。
漫云观海难为水,无数蛟龙奔太清。
尤为奇妙的是畔池”文澜漾碧,阴晴异状,复有焕山倒影其中,云烟动荡不定”,今仍可站在文庙畔池一发学海无涯的感概,引发无数文绪奔涌。
泸江烟柳
竹报人家柳报溪,泸江桥畔夕阳西。
翻风笛短黯村径,卷雾蓑轻钓冷讥。
大半秋光看处迥,无边山势坐间低。
磷峋雉堞弯三面,月夜寒鸦傍岸楼。
可惜民国时期柳树被大量砍伐,景观遭到人为破坏,如今只能枉对空景兴叹。
焕文拥翠
“焕文拥翠”是今城南焕文山景区的景观。此景“群峰耸立,缥缈天表,叠峰层峦,苍翠欲滴。遇雨霁雪碧,影连霜天,天然图画”。
古时的焕文山,林幽壑深,木藤虬髯,景色极为优美。站在南城楼上眺望,群峰青螺点点,葱郁翠绿,生机盎然,令人心旷神怡;若置身其中,古柏苍松,鸟语咽啾,更是另有一番情趣。清人邹应杨曾有诗咏道;
青青焕文山,尘净山光灿。
阴晴各殊容,昕夕能互焕。
草木敷新荣,秀色浸几案。
上有五老峰,峰峰插天半。
郁葱气可餐,倒影曾入泮。
苍紫峙若屏,卓然自崖岸。
珠喷龙湫
旧志又称”古甸龙潭”,即今建水城西黄龙寺山脚的池塘。《建水州志》称其”石池半亩,滚滚喷出,如缀珠篆雪,出平田灌溉千顷”。名称得自清人邢世瞻《古甸龙潭》一诗的诗名。
今黄龙寺池塘,胜景犹在。泉从潭底沙中迸涌而出,大者如龙吐水,滔滔不绝,细者喷珠如碎玉,滴滴水园。无数游鱼穿梭往返,摆尾相戏。天晴时,斑驳树影映入池中,每当微风拂来时,涟漪轻荡,树影摇曳,鱼影婆娑,别有佳趣,加上潭水清澈湛蓝,水温甚微,浴罢令人神怡气爽,故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东楼凌汉
东楼即今建水县城中心的朝阳楼。《建水州志》这样描绘”东楼凌汉”;”东城楼,高百尺,千霄插天,下瞰城市,烟火万家,风光无限。旭日东升,晖光远映,遥望城楼,如岳阳,南中大观”。
清朝时期,朝阳楼也是文人墨客抒发胸臆,一展诗才的地方。江南闻人曾留下《登东楼》一诗赞颂当时盛况;
四面好山青到郭,千村深树绿过桥。
胡床月较南楼早,斗柄星瞻北极遥,
刺史丹青云外见,岂容王粲赋箫箫。
岩洞云深
明崇祯十一年{1638}八月,著名旅行家,地理家徐霞客莅临建水探访顔洞,以优美文笔写下千古铭文《颜洞游记》。清代御史赵锦题书”九曲迁源”之名后,水云洞景观就以”岩洞云深”命名。
万明远眺
“万明远眺”,位于建水县城西门外,即今建水第五小学校址。万明寺据旧志记载;”寺宇雄麓,石径斜之。东南诸峰拱翠列屏,泸水绕麓,草海澄清,俯村民渔樵,了若指掌”。
万明寺始建于明正统年间,当时,”都指挥邱控制临安,邱弟固安,自金陵祝发来,卓锡于此,乃建寺”。此寺”势处峻极,千里云霞,万家烟火,尽在眼底”,文人韵士多来此在眺望河曲野阔,螺峰盖翠,万象毕呈的景致后,留下了许多脍灸人口的诗章,其中古人张汉《万明寺观炬》一诗,生动地描绘了万明寺观灯的情景;
走取传灯彻万明,坐看列炬乱纵横。
非花误引长春苑,无月能窥不夜城。
满地平铺星倒下,初秋欲迩火西行。
焚膏继晷连床近,借与儒生耀炬檠。
“云龙毓秀”,即今建水云龙山风景区。其景”山秀而深,高峻幽雅,琳宫梵宇,丛列隐显其间。竹松竟茂,洌泉注周围十里许。溪声鸟语,爽气挹人,踏涧穿林,幽秀绝尘”。
津锁长虹
“津锁长虹”一景今已难寻踪影。《建水州志》记载;当年”城东庐江河,诸水至此汇为巨津,跨以石桥,如卧长虹。上起飞阁,凌霄冲汉。西望平畴,城郭参差,村树迷离,夕阳反照,尤为佳景”。据其提供的记载推测,此景指建于清乾隆年间,距城东5公里的联珠桥。据《联珠桥记》记载;”马军营河之源,一发冷水沟,一发大黑箐,至南庄合流,东折绕马军营前入庐江下颜洞。夏秋之交,淫雨暴涨,其势汹涌不可阻,乃马军营切近之灾。”
联珠桥的修建,给庐江河增添了几分秀色,也吸引着大批文人墨客前来观光赏景。从”环顾两岸,村落相接,若影若现。回顾城郭台谢,沟陆联络,烟花缭绕,竹树参差,宛如图画”的记载中,还能依稀想象出当年”津锁长虹”一景的踪影。
石壁泉声
古时的”石壁泉声”景观,瀑布飞泻,水流轰鸣,如白练下垂,似玉絮飞花,溅珠结雾,弥漫空际,飞撒于山野之间。树木青翠碧绿,挺拔丰茂,掩映天日,分外幽深。弯曲的古驿道,穿越古树溪边,盘旋延伸。古人许伸以《石壁泉声》为题,赋诗颂此景;
悬崖人跨行云流,曲径樵寻鸟道逢。
树匝迥峦藏睡鹿,瀑飞隔岸音奔飞。
奇观自是无古今,烟花何日拟旧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