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此语不虚,就拿我们古越龙山公司来说吧,一出大门,便有北海桥、光相桥、越王桥三座名桥。每一座桥背后都有历史、有故事,有情怀。
先说说北海桥吧。谁让咱们公司地址就是绍兴市北海桥呢。
北海桥,位于绍兴市区上大路西端,旧为圆洞石桥,现为水泥抬梁式桥。相传为纪念唐代书法家李邕而建。
http://ww1/large/a0715f40gw1et069aysahj21kw16o49w.jpg宋《嘉泰会稽志》卷十一载:“北海桥,在城西北,俗传唐李邕寓居之地。”李邕字泰和,江都(今江苏扬州)人,曾任北海太守,故称李北海。相传李邕在越州时,曾卜居于今绍兴北海桥附近。李邕性情豪放,不拘小节,好尚义气。他一生共为人撰写了八百篇碑文,得到的润笔费达数万之多。他常用书写碑文之酬金拯救孤苦,周济他人,深受越中人尊敬。
http://ww4/large/a0715f40gw1et06a1nyirj21kw16oh2z.jpg
http://ww4/large/a0715f40gw1et06aaorm3j21kw16otmd.jpg这个光相寺,也是有来头的。早为后汉太守沈勋公的住宅,在东晋义熙二年(406年)忽有瑞光出现于家中,掘得舍利数颗。晋人尚佛,供奉舍利的风气十分盛行。沈勋公舍宅为寺,晋安帝赐“光相”额,故寺门额曰:“舍利放光胜地“,光相寺由此得名。
越王桥,坐落于北海桥西,离光相桥仅十步之遥。始建于1929年(民国18年),是30年代肖绍公路通车必经之桥,当时桥面很窄,仅可通一辆车,70年代加宽一半。不知何故当时并未有桥名刻存。1989年经重建拓宽,成为104国道线上的现代化公路桥梁,并刻上了桥名“越王桥”。
http://ww1/large/a0715f40gw1et068czd8vj21780stq8k.jpg之所以称越王桥,是因为桥之北有越王祠的缘故。
越王祠于明嘉靖11年(1532年),在光相寺废址上,以“此即越王之地,宜立越王祠”为由,由绍兴知府洪珠始建。原为祭祀越王勾践,到清乾隆50年(1785年),山阴知县金仁在重建越王祠时,配以越大夫文种、范蠡、诸稽郢等忠良贤臣塑像,祠前树有石坊,额曰:“畏天保国”。越民祥于祭祀,犹必提羮酒往焉。不难想象当时越王祠香火兴旺的盛况。
到了明万历年间,僧广誉在越王祠西侧复建寺,仍取名为光相寺,康熙年间,重修殿宇。至清咸丰21年(1861年),太平军进占绍兴,寺舍一度毁于战火。自晚清以后,越王祠遗址已堙。后由里人在此废墟上重建修建武侯庙。
民国18年(1929年)春,萧绍公路在原越王祠遗址上筑成,这就是今天人们所看到的“越王桥”名的由来。其寺址已成为公路,有一部分寺址早在1953年拆除,残存庙址建成当时绍兴酒厂的生产场地。现为中国黄酒博物馆。
http://ww1/large/a0715f40gw1et06brl08ej21kw16o7gx.jpg站在黄酒博物馆广场,小编真心感叹:光阴似箭,沧海桑田。多少人,多少物,多少情感都已随风而逝,唯有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始终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