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键处驻足,细微处慢绘——《细节描写》写作指导

(2012-11-24 20:51:00)
标签:

杂谈

分类: 阳光下,我们一起走来

关键处驻足,细微处慢绘——《细节描写》写作指导 

     一、回顾旧知

1所谓细节描写,就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场景以及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之中。它往往用极经济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作家李准说: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肩着同样的作用。正所谓的的于细微处见精神

    2、描写人物的方法有   动作描写  神情描写    语言描写 外貌描写   心理描写   

从描写角度分,描写分为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环境描写又分为   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       

二、感知细节 领悟方法

1、下列四组文段,每组中一段无细节描写,一段有细节描写,两段形成对比,请感知细节描写的妙处,并总结慢说细写的方法。

第一组:

1)那时已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踏黄泥。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2)那时已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总结慢写的方法:           显微镜式细写                                        

第二组:

(1)他费了很大的力气,终于艰难地爬了上去。……买了橘子过铁道时,他既要爬上爬下,又要抱着橘子,似乎手忙脚乱。

(2)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总结慢写的方法:        聚焦定格                                               

第三组:

1

绒绒的雪花像棉絮一般,铺天盖地地飘落下来。一阵风吹来,被卷起的雪花有的落在伞上,有的落在人脸上。

(2)绒绒的雪花像棉絮一般,铺天盖地地飘落下来。一阵风吹来,被卷起雪花,团团片片,纷纷扬扬,有的打在雨伞上发出沙、沙、沙的声音,像千万条春蚕吃着桑叶,还有的飘在脸上,感觉湿润润、冰凉凉……

总结慢写方法:         调动各种感官描写                                                 

第四组:

(1)可我能够感受到妈妈并没有出去,仿佛到了我的床前,我似乎能听到妈妈平和温柔的呼吸声。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我床前,她就那么站着,手里抱着毛毯,眼睛愣愣的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

(2)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第一缕晨曦对娇花的抚弄,那是三月里的春风对碧水的温柔,那是夏日晚霞对嫩柳的辉映,那是秋夜月光对修竹的依恋,那是冬日里的朝阳与小草的交谈!

总结慢写方法:             综合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三、课文是我们学习写作的最好范本——跟作家学写作: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它归根到底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细节描写越生动,人物形象越鲜明。课文中细节描写常见方法有以下几种:

1、动态造型    运用动词,对描写对象作动态造型,是细节描写中十分常见的方法。朱自清的《背影》  鲁迅的散文《阿长与〈山海经〉》……显示出人物的立体感,使这一形象显得真实、丰满。

2 简笔勾勒   鲁迅的《社戏》偷豆部分,这种简笔勾勒的方法,就是鲁迅所说的有真意,去粉碎,少做作,勿卖弄的集中体现,虽惜墨如金,却生动传神。

3 前呼后应  宗璞《紫藤萝瀑布》、鲁迅《风筝》的开头结尾

4 详略有致   细节,从塑造人物形象,表现生活的真实的实际需要出发,有时可以写得详细,有时可以写得简略。鲁迅《背影》正是作者这样详略有致的细节安排,才使故事悬念迭生,情节波澜起伏,人物性格鲜明生动。

5 对比展示    《皇帝的新装》  成年人和孩子面对“皇帝的新装”时的不同表现

6 运用修辞  运用修辞手段,也是细节描写的一种方法。  《紫藤萝瀑布》

7 运用反复     西蒙诺夫《蜡烛》中对老妇人“黑色大围巾”的描写;读过契诃夫小说《变色龙》的读者,一定会记得奥楚蔑洛夫身上穿的那件大衣,因为小说反复四次描写那件大衣,这是作者用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一个精心设计的道具。小说开头与巡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显示出他一副威严的神态。当他要教训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混蛋时,听人说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的狗,于是马上来了个大转变: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替我把大衣脱下来。后来,他再次表示要惩处狗主人时,忽又听得狗是将军家的,他又变了: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好像起风了……”这里大衣一穿,活画出奥楚蔑洛夫掩饰心虚胆怯的尴尬情状和媚上欺下,凌弱畏强的丑态。最后一次写大衣在小说结尾,当他确切知道这是将军家的狗并向首饰匠训斥一通之后,紧裹大衣,接着穿过市场广场,径自走了。这条变色龙又恢复了他那耀武扬威的常态。如此反复描写,把这条沙皇鹰犬的性格刻划得入木三分。

8 借用标点  鲁迅的小说《故乡》塑造了一个深受剥削压迫的淳朴农民的典型形象——闰土。小说在闰土的语言细节描写中,巧妙地借用标点符号,来表现闰土这二十多年来的变化。共有六句,其中却有了9个省略号,给人印象特别深的有两处: (1)见到时,闰土态度恭敬起来,分明的叫道:老爷!’……”  (2)问他景况时,他只是摇头,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 ……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不好’”。第一句写闰土的变化,一声老爷!破坏了他们往日的黄金般的友谊,在他们感情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一个省略号,真实而细腻地表现了闰土矛盾、痛苦的心理及令人为之惋惜的悲哀的变化。第二句分明是写闰土性格变化的社会根源,省略号显示了他的声音低微,又断断续续,正是饥荒,苛税,兵,匪,官,绅把他折磨成一个木偶人,使他走向痛苦的深渊。这省略号里,浸透了闰土的血泪,包含 了人生的辛酸。

 

三、赏读佳作            (一) 那身影  那声音

关爱,增加了生命原野的厚度,提升了灵魂海拔的高度。

                                                                ——题记

天空像被施了咒,唤回了所有星星,黑黑的像无止尽的的大洞,只有那微微发出光芒的月亮隐曜在密密的云层。坐在公交车上,我的内心被恐惧深深地攫取着,想到从车站到家的那段黑黝黝的山路,头皮就开始发麻。无意识地一转头正碰上一双令人发怵的眼睛。天哪!怎么是他?死灰色的双眸就像是来自地狱深渊的勾魂幽灵。他不是邻村的那个捡破烂的孤寡老人吗?之前听大人们提起过,无儿无女,不苟言笑。我像触电似的打了个寒颤,不行,我得离他远点。

我慌忙下了车,远离他的监视范围。突然听到“哗哗”的声音,我急忙回头看,是他!手里拖着一个袋子,我胸膛里的那块肌肉 仿佛马上就要跳出来。我加快了脚步,“哗--哗”的声音更急了,在这空旷寂静的路上格外瘆人。我减慢步伐, 那声音也放慢了频率。“哗——哗——哗”。他在跟随我,他想干什么?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终于到了家前的那条街,上帝保佑,总算相安无事,我高兴地向家走去,蓦然发现“哗哗”的声音消失了,我好奇的回头望去,蓦然发现不远处有一身影,佝偻着身躯,那单薄的身影立在街口,似一个对折的虾米,在向我的方向张望。在月光的映照下,那多像一架横陈于村间的竖琴,僵硬的弓架,已经松动了一排排抑扬顿挫的弦。风正肆虐地将他枯草般的乱发刮起又扑倒,衣襟在风中撕扯着。他仿佛看见了我,在淡淡的月光下,我似乎看到他皱纹深深的脸上勾勒了一个浅浅的笑容。他冲我扬了扬手,蹒跚地拖着袋子走了。

原来他是一路护送我。蓦地,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动了,所有的戒备轰然倒塌。我低下头,眼泪顺势而下,心中荡漾着满满的感动。抬起头,月光似乎更明亮了,好似为我点的一盏明灯……

时至今日,我依旧不能忘记那个佝偻着的身影,依旧不能忘记那陪伴我从恐惧到感动的“哗哗”乐章。那声音好似一波震颤的弦音,一种花香的弥漫,持久而热烈。因为这是从灵魂深处飘散出来的温暖,是人性的芬芳。

   

 (二)                        那双流泪的眼睛

下了班车,天色已昏暗了。风瑟瑟的吹着,有些寒意,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一转弯,一个单薄的身影便闯进我的眼帘。红领巾、小黄帽,幼小的身躯,我断定他不过是个上三四年级的孩子。也许是我匆匆的脚步声惊动了他,他抬起了头,四目相对,天哪!那是怎样的一双眼睛啊?眼神是那样的迷茫、忧郁,如轻烟般的惆怅,跟他那张稚气的脸是那么的格格不入他脚边斜歪着的书包告诉我他还没有回过家。疑惑间,他迅速的低下了头,我继续向前走去。

     回到家,找了点吃的填填肚子,加了件衣服,便出去买菜。昏暗的暮霭,渐渐低沉下来,风撒着欢的往衣领里灌。

   走到那个拐弯处,蓦然发现那个小黄帽还坐在椅子上。他坐在原地没有动,似乎在短时间内没有回家的意思。我更加不解了,好奇与担心让我在来往的人群中停下了脚步。与刚才不同的是,他的手里多了一张纸,松松地捏着。目光比先前更加暗淡,正如暮色一样沉重,那不该属于他的目光里还泛着点点晶莹,是泪水吗?我努力不让他发觉,悄悄走近他,——纸上有一个让人触目惊心的红色的“D”!所有的疑惑一下子全解开了,这是一个被害怕和失败吞噬着的孩子。我的心一下子抽紧了。他只是个十一二岁的孩子啊,失落、迷茫、悲伤和恐惧竟悉数写在他稚嫩的脸上,这些怎么应该属于他呢?他现在应该在球场上大叫着驰骋;应该在秋千上开心地飘荡;应该在沙地里放肆地摸爬滚打……而他,却偏偏在这里像失去什么的那样的痛苦,他的小脑袋不该用来想象老师的失望,同学的看不起和家长的打骂。

   他又一次把目光转向我,那目光像利剑似的,深深的扎进了我的心里。思绪忽的飘远了--

  “你物理怎么才考了个B级,我的好多学生都考了满分。”在我的怒吼声中,女儿怯怯地站在那儿,乞求似的望着我。对,就是这眼神

  “你们怎么听得?这问题讲了n遍了,还不会!”在我的怒视中,班里的学生就是这眼神,瞬间失去了光彩。可我听不见他们内心的哭泣。

   一阵风吹来,我不由得打了个寒颤,似乎刚从恶梦中醒来。

   他们只是孩子啊!我似乎听见了来自内心深处的声音。

   我蹲下身,看着小男孩的眼睛,絮絮地说着原本该说的话……

   此后我再也没有见过这个小男孩,可那飘忽的目光、流泪的眼睛却时时映现在脑海里,它时时提醒我,该如何去呵护一颗颗纯真的心灵。

四、        片断训练:

请描写一个特点突出的人物形象。

要求:运用细节描写,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尽可能地调动各种感官、正面和侧面结合来写;不少于400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美文赏读
后一篇:个性化的叙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