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无计划无目标怎么办?
语文课上,坐在最后一排的李品业同学伏在课桌上,无精打采,有气无力。老师暗示了好几次,他仍无动于衷。课后,老师心平气和地跟他谈心:“别的同学都在朝自己的奋斗目标,按自定的学习计划努力着,你怎么对学习还是这样漫不经心呀?”“我基础差,学不好,再多的目标计划都没用,而且爸爸妈妈对我的学习成绩永不满足,老是说我不努力……”他说了很多,很动情,老师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
的确,家长、老师最头痛的事情,莫过于孩子不爱学习了。而要让孩子,在明确的学习目标、有计划的追求、清醒的价值判断的基础上热爱学习,显然是不大可能的。孩子对学习的爱多半是目光比较短浅的和情绪化的,这很正常。那么,作为家长,怎样才能正确引导孩子有计划有目标地学习呢?
一、给他做个样子。
家长是孩子最接近的榜样,要想家庭教育能收到好的效果,既要注意娓娓动听的“言传”,又要注意品行端正的“身教”。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必须首先做到。有些家长经常指责孩子学习“太松心”、“一点也不自觉”、“推一推动一动,不推就不动”……遗撼的是,他们要求孩子自觉学习,努力达到自定的学习目标,却又常常在实际生活中不愿意严格要求自己。如果,家长能做到工作敬业、责任心强,生活上井井有条、健康文明,处处言行一致,以身作则,那将是促使孩子有计划、有目标地学习的最大动力和最好的榜样。
二、让他听个故事。
有些家庭已养成了“孩子学习,家长陪读”的习惯,孩子一离开家长的督促,就不能自觉学习。家长在培养孩子时,没有认识到要想孩子学习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少孩子学习漫无目的,没有上进心,大多是对学习缺乏兴趣,望而生厌所致。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呢?家长要做到:多鼓励,少批评;多引导,少压制;多带头,少说教。孩子爱听故事,生动有趣的故事能引发他们的积极情绪。所以,“故事激趣”未尝不是一种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家长可以讲述一些中外名人怎样刻苦求学的故事,使教育趣味化,从而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使之尽快进入积极学习状态。例如,《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王献之练字》等故事均能使孩子从中受到启迪。
三、共同拟个方案。
有些家长见孩子学习懒散,没有努力的方向,就私自给孩子定下了一些要求,命令其一定要达到这些要求,并采用一定的奖惩措施。其实,拟学习方案是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的一种互动过程。家长要把“拟定学习目标及计划”这一责任教给孩子,因为孩子才是学习的主人。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拟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案,家长则站在孩子的立场,在孩子拿不定主意时提供参考,加以适当的指导。双方共同拟定的学习方案必须恰如其分。因为要求过高,孩子难以“一步登天”,反而会承受过重的心理负担,打击积极性;要求过低,则使得孩子容易达到,引发他们骄傲自满的情绪,而不思努力上进。
四、寻找一个对手。
现在独生子女家庭较多,客观上淡化了很多孩子间彼此竞赛的气氛,这恐怕也是当今许多孩子觉得学习没劲的原因之一。要使孩子变“被动”为“主动”,能有计划有目标地自觉学习,就得注重竞争意识的培养。平时,家长可多与孩子的老师沟通,了解孩子与班里更优秀学生的差距,和孩子交谈时便有让孩子竞争的对象可以推出;竞赛对手还可以是亲友邻居中比较优秀的孩子,他们最好年龄相仿,免得孩子以对方比自己大而退出竞赛。在竞赛中,孩子有了一点进步,家长应予以肯定,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孩子,使他们建立不断拼搏的信心和愿望,找到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成为一个“我要学,我要做”的自律性学习的孩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