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报告
(2012-04-02 19:01:22)
标签:
酸奶制作第1次活动 |
课题内容:酸奶的制作
课前准备:每个人进行相关的了解,了解内容见附录
实验准备:薛祯祥准备酸奶、鲜牛奶等物品
研究性学习活动情况记载表(第1次活动)
活动地点 |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理生实验室 |
活动时间 |
2011年11月24日,晚7点至9点 |
接待人 |
学校老师 |
||
出席者姓名 |
王涛、钱一鸣、潘熠科、薛祯祥、孙坚 |
||||||
本次活动主题 |
酸奶的制作 |
||||||
活 |
目的 |
制作酸奶 |
|||||
过程 |
1.晚自习第一节课前准备好实验器材,进行消毒处理。由于操作失误,消毒时间被迫延长,拖延半个小时,利用此段时间熟悉实验过程。 2.消毒结束,将牛奶灌入烧瓶中,加热,至70余摄氏度,取出,加入少量酸奶,搅拌均匀后放入冰箱冷藏。第一阶段结束。 3.酸奶冷藏一天后取出,分发于同学品尝,大部分反映酸奶味道较淡,有一人回家后有轻微腹泻的现象,其余正常。第二阶段结束。 |
||||||
结果 |
|
||||||
体会 |
讨论
影响酸奶发酵的因素:
接种量(正常为3%):接种量过多的成品酸度过高,口感发涩。
含糖量(正常为7%):含糖量过高(14%)的成品凝固状况不好,与正常成品对比明显偏稀。
水浴温度(正常为42℃~45℃):水浴温度低于42℃乳酸菌不能充分繁殖,易引起其他杂菌生长,酸奶凝固状况不好,水浴温度高于45℃乳酸菌被高温杀死,不能凝固。
发酵时间(正常为4~6小时):发酵时间低于3小时乳酸菌不能充分繁殖,成品凝固状况不好,与正常成品对比明显偏稀,酸度偏低,发酵时间高于6小时乳酸菌繁殖过盛,成品酸度过高,口感发涩,不适合食用。
实验小组的想法及发展方向:
按照一般步骤制成的酸奶营养成分很全面,但怎样才能制成营养高又甜滑的酸奶?
总结:此次试验效果不是很好,主要原因在于酸奶加入量太少,牛奶太多。虽然如此,但我们不仅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还让我们对已学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开阔了眼界,锻炼了动手、动脑能力,相信这些将在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道路上用之不竭。 |
备注:因为做实验那天是在坚韧行前一天,并没有带摄像装置,所以没有照片,请见谅!
实验报告撰写人:潘熠科
博客撰写人:王涛
附录:实验前的了解
酸奶的制作及其营养价值的研究——潘熠科
一.
1.
2.
3.
二.
1.
2.
3.
三.结论
酸奶制作方法——孙坚
方法一:
准备材料:
1、任意品牌酸奶一杯/袋/盒(第一次作“引子”)
2、白砂糖两大勺(冰糖、蜂蜜、不加糖都可以)
3、牛奶一大袋(500g,含抗生素的牛奶作不出酸奶)
4、另备干净容器一个(饭盒啦,无油、无水、密封,透明漂亮者为上选)
制作过程:
1、5勺酸奶(引子)放入容器
2、2勺糖放入容器,后加也可以。
3、到入牛奶,搅拌均匀
4、加盖,放到温度高一点的地方(原参考值:摄氏30度需12小时)
5、耐心地等上12个小时左右,打开盖子(中间不许偷看!)…凝固得象豆腐脑似的,就成功了,应该用平湖如镜来形容
6、先别着急品尝,先留出5大勺酸奶做引子
其实简单地说就是:5勺酸奶+2勺糖+1袋牛奶搅拌均匀,静置12小时左右即可
方法二:
原料:
纯牛奶500ml(完达山纸盒纯牛奶最好)原味酸奶125ml(作菌种用,实验证明万家宝原味酸奶最好)
工具:
电饭锅、带盖瓷杯、勺子、微波炉(也可以用其他方法加热牛奶,但用微波炉不仅速度快,而且加热温度好掌握)
制作方法:
1.将瓷杯(连同盖子)、勺子放在电饭锅中加水煮开10分钟消毒
2.将杯子取出倒入牛奶(7分满,牛奶如果是新开封的,本身已消毒得很好,可以不用煮开消毒),将牛奶放入微波炉加热,以手模杯壁不烫手为度。
如果是塑料袋装的牛奶,最好煮开后晾至不烫手,再做下一步。
3.在温牛奶中加入酸奶,用勺子搅拌均匀,盖盖。
4.将电饭锅断电,锅中的热水倒掉,将瓷杯放入电饭锅,盖好电饭锅盖,上面用干净的毛巾或其他保温物品覆盖,利用锅中余热进行发酵。
8-10小时后,低糖酸奶就做好了~~如果是晚上做的,第二天早晨就能喝到美味的酸奶了~~
成功的酸奶呈半凝固状,表面洁白光滑,没有乳清(淡黄色透明液体)析出,闻之有奶香味,如不怕胖又喜欢甜食,可在吃前加砂糖。不可在发酵前放糖。
自制酸奶由于不能密封,所以储存时间也要比市场上卖的时间短,放在冰箱里只可以储存2-3天,随做随喝更好啊~~
注意事项:
1.所用菌种酸奶不可以用加入果料的,更不可用果味酸奶。
2.牛奶加热的温度如过高,会杀死酸奶中的乳酸菌造成发酵失败,如温度过低又会造成发酵缓慢,以摸着不烫手为度(微波炉加热常常会造成受热不均,应该用勺子搅拌一下再试温度)。
3.不可用电饭锅的保温档进行发酵,因为保温的温度过高,保温发酵时,电饭锅必须断电。如果在冬天制酸奶,可以把瓷杯放在暖气上发酵。
4.发酵容器用带盖瓷杯最好,硬塑料杯子也可,但如被子质量不过关的话,加热消毒时容易变形。盖子很重要,乳酸菌是厌氧菌,无氧环境更有利于发酵。
5.容器消毒最好不用消毒液,因为如果冲洗不干净,会杀死乳酸菌,使发酵失败。加热消毒是最安全的方法。
6.有抗奶(含有抗生素)或还原奶(用奶粉还原成的牛奶)都不适合作制作酸奶的原料。
7.菌种酸奶因为质量不稳定偶尔也会造成发酵失败。
酸奶——钱一鸣
巴氏灭菌法(pasteurization),亦称低温消毒法,冷杀菌法,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现在常常被广义地用于定义需要杀死各种病原菌的热处理方法。
主要原理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菌繁殖越慢;温度越高,繁殖越快(一般微生物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8℃—37℃)。但温度太高,细菌就会死亡。不同的细菌有不同的最适生长温度和耐热、耐冷能力。巴氏消毒其实就是利用病原体不是很耐热的特点,用适当的温度和保温时间处理,将其全部杀灭。但经巴氏消毒后,仍保留了小部分无害或有益、较耐热的细菌或细菌芽孢,因此巴氏消毒牛奶要在4℃左右的温度下保存,且只能保存3~10天,最多16天。
现行方法
发酵剂的筛选
试验方法
将各供试菌由固体斜面接至脱脂乳培养基中,于37℃条件下培养,活化2~3次,直至恢复活力。分别把供试菌种以3%接种量接种子灭菌脱脂乳中,培养直至凝固。
各菌株产酸性能实验
将各供试菌分别接种3%于灭菌脱脂乳中,接种后于37℃条件下培养,每2h观察测量一次pH值,并记录。
黏度测定
采用NDJ-1型旋转黏度计在室温下测定。读数时选取在显示屏上停留时间较长、偏大的数值记录。同一样品,至少连测3次,取其平均值。
双乙酰的测定
取各酸乳100
pH值为4.6可溶性氮测定
取发酵酸乳10
编辑本段常见的几种发酵剂
保加利亚乳杆菌B1、保加利亚乳杆菌B4、保加利亚乳杆菌B5、保加利亚乳杆菌B7,嗜热链球菌Sl、嗜热链球菌S2
1.牛奶量为够你喝两天为宜,约500毫升,做多了放置的时间过长,酸奶会变得太酸,那样就不好喝了。
制作方法
酸奶为纯绿色食品,它是由牛奶经乳酸菌发酵制成的,除具有鲜牛奶的营养价值外,因内含乳酸菌并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乳酸及B族维生素(B2.B6.B12)等,可促进人体消化呼吸,提高人的免疫力,长期饮用即可保证钙质的需求,又可健肠胃,调节人体代谢,提高人的抗病能力,使人健康长寿,对儿童、老年人尤佳。因此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青睐。下面介绍瓶装酸奶的制作方法:
编辑本段生产工艺
酸奶是以新鲜全脂牛奶为原料,经乳酸菌发酵制成的乳制品。
编辑本段营养分析
1.
鉴别菌种
酸奶中所含的菌种,决定着酸奶的保健价值。好的菌种能够让牛奶充分发酵,从而产生好的口感,长双歧杆菌等能耐胃酸、胆酸和氧气的优质菌种,能直达肠道并发挥其功效。
选冷藏柜
保存的活性乳酸菌在0℃至7℃的环境中会停止生长,但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乳酸菌会快速繁殖、快速死亡,这时的酸奶就成了无活菌的酸性乳品,其营养价值也会大大降低。酸奶在开启后,最好在2小时内饮用。